“学好地理,走遍山西”

长城旅游一号公路沿长城内外覆盖大同、朔州、忻州等城市,从平原头村至大同城北,西至宁路堡、朔州杀虎口、忻州偏关等地,再沿内长城至忻州平型关,由平型关向北,连接平原头村,形成总里程约1300公里的长城环形。

山西省黄河一号线、长城一号线、太行一号线规划示意图

.1长城风景线连接大同观堡群、雁门关和广西。五谷城等百余个景点形成文化圈以道路为节点,展现长城特色,将长城文化、民族融合、军事战争、红色革命、古建筑遗迹融为一体。

行驶在长城旅游一号公路上,蜿蜒的道路与起伏的古长城背道而驰,仿佛时空倒流。

航拍一号长城风景公路蜿蜒在偏关县群山之中

1.一号长城旅游公路-老牛湾0公里标志文化站

p>

一号长城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站位于老牛湾,有“长城入晋第一湾”美誉的忻州市偏关县。数码摄影活动(最美长城)、房车营地等,依托优良的地理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长城度假区。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站

偏关县老牛湾,石头古村

2.杀虎口

杀虎口又名溪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靠近晋蒙自治区内陆交界处。杀虎关两侧山势高峻,地势险峻。自古就是南北重要通道,是明长城的北关之一。杀虎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杀虎口

旅游公路一号长城与杀虎口平行,穿越雄关,体验金马铁马。

长城西口

第三、三十二长城

三十二长城位于华林山上,约10公里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西南,因边上的三十二村而得名,而三十二村又因从明代长城进入右玉的第32敌楼而得名。明代长城的一段。是山西明长城遗址的良好观察点之一。

夕阳余辉中的三十二长城

右卫镇位于右玉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与内蒙古、林格尔县接壤县城北边。蜀府司令部右玉县人民政府驻地,现为右玉县四大官镇之一,山西省北大门。

北方重镇右卫镇

第四、宁禄堡

宁禄堡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原名宁禄炮台,它就是明代长城上大同城的关堡。 “魔”这个词来源于外星人的入侵。明代,入侵塞外地区的蒙古军队被称为“魔”。 “宁”字体现了迫切的愿望和长远的目标。

宁禄堡,神羊驮石城堡

距离宁禄堡约100米,是长城第一旅游公路。这座拥有500年历史的城堡废墟因高速公路而重现。

摩天岭长城

左云县宁路堡镇宁剑塔,又名叠塔,又名马师塔,是历史上最高的建筑、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唯一大型空心射箭场长城中的塔。始建于明代,近年不断修葺:地基用石块砌成,墙体用青砖砌成,空心可登顶。镇宁楼分上下两层。下层可通过南门进入,并有楼梯通往上层。每层都有窗户,建筑为走廊结构。

宁建塔的沧桑

五、八台子长城

八台子长城素有小八达岭之称。曾吸引过香港成龙、《泰坦尼克号》的主角、澳大利亚著名歌手、影星奥利维亚、香港首席摄影师简庆福。

八台子长城

绵延的古长城,雄伟的烽火台,坐落在雄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旁边。沿着一号长城风景公路,前往左云县八带子村,就能看到这样一幅中西文化交汇、相伴的景象。该教堂由意大利传教士于19世纪建造。两个世纪以来,长城遗迹与半墙教堂冲突,历史风云一闪而过。

长城与八代子教堂中西文化相得益彰

6.平型关

平型关是明长城的一个关隘。王朝,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平型岭麓,忻州市灵丘县与繁峙县交界处。

平型关风景区

平型关镇位于平型岭口。闭门坐西朝东,门洞采用交错拱门的方法建造。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如今,关楼已毁。城匾上写有“平型岭”三个大字,南北两侧山上仍存长城。

平型关长城

它还因著名的平型关之战而闻名。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浴血奋战,取得抗战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心,鼓舞了人民群众。全国人民的热情。

平型关红色旅游圣地

平型关是我国抗战第一个重大胜利所在地。是一座对爱国主义和革命具有自然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传统教育。平型关也是著名的长城文化旅游胜地。

烽火平型关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明长城修筑时突破平型关山脊,被建。上关岭 筑城堡。平型关城位于平型岭南麓。它呈正方形,周长超过900英尺。有北、南、东各两个门。岭上明长城遗址尚存熊。

7.德胜堡

德胜堡是明代长城大同城内的重要通道。位于大同市以北约45公里处。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晋北和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如今,山西大同至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道主干道就经过此口。德胜口始建于明初,同时在关南建有德胜堡。

德胜堡

一号长城风景公路不仅包括道路部分,还包括古村落古堡修复、自行车骑行等道路设施和旅游设施步道、慢步道、步行道和马术道等。

8.沿途美食

沿途有很多特色美食。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例如“山药鱼”、羊杂、咸羊肉、刀削面、大同兔头、黄糕、面条和烤老、铜热羊肉、大同凉粉等。

品味500年前的“关隘”风味,欣赏风格各异的古长城,了解军事城池和要塞的历史情况,也许那时的你真的会叹息:我还想回去。活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