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宝地温泉度假村

宝地温泉度假村位于阜新市东梁镇温泉规划区。综合体由温泉养生保护区、香梦府绿野保护区、百亩海上花步童话保护区、阜新文化之窗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温泉养生圣地占地约160亩。温泉区包括酒店区、室内温泉区、室外温泉区、游泳池、水上乐园、滨湖商业街、文化主题餐厅、休闲娱乐等。区、文化广场、蒙医理疗区等10个功能区。宝迪斯帕温泉是从深层流淌了3000年的古老温泉中提取的地下1888米。度假村拥有3口纯碱温泉井,水量绝对充足。室内泡泡池共设有欢乐水疗区、亲子乐园区、水疗特色区、五要素养生保健区等八个功能区。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池中舒展身心,忘却世间琐事,一切烦恼都随着温泉的蒸汽而消散。

室外水疗区占地2万平方米,涵盖原有露天水疗池、私人水疗屋、水上乐园、泳池四部分。室外温泉池设有鸟语、莺歌、醉音等12个特色池。隐藏在树荫下的露天泳池充满了乡村韵味。阳光普照大地,千年温泉e和clear反映了绿色丛林中薄薄的鳞片。站在人间仙境般的露天泳池中,听着蝉鸣,闻着花香,静静享受禅意生活。

位于室外泳池西侧的私人施食厨房打造了一座拥有10个座位的私人水疗宫殿。吸收中国园林的精华。青竹影壁遮住门前,“院子深,有多深”的意境油然而生。一家人,专属泳池一席,享受专属尊崇。豪华套房旨在营造尊贵温柔的私人领地。 “短横墙,短疏窗,一点风,一点月;倚栏临水,听丝竹,泡茶,读几本书”,这幅最简单、最美的画卷。诗意生活影像是der就在你眼前。

欢快的水上乐园拥有900平方米的模拟冲浪池和多种不同类型波浪的人工造浪,让您即使在阜新也能感受到大海的气息。独具特色的700平米水乡,充满异国风情,让您瞬间沉浸在水乡的欢乐世界。全长280米激动人心的漂流河谷环绕着水上乐园整个水域,让您在体验漂流刺激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整个水上乐园一望无际的风景。

阜新瑞应寺

瑞应寺景区位于阜蒙县佛寺镇。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道光赐四世行政印。该寺共有800多户人家,3000余名僧人。是。是东北地区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管理特权的寺庙,是清代全国八大寺庙之一。瑞应寺三面环山,绵延十余里。大雄宝殿、大昭寺、万寿塔、祈祷殿、隐殿、哲学研究院、佛寺水库等藏传佛教建筑相互独立。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东部蒙古族著名的朝圣地,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被民间称为“东方藏”。目前,瑞应寺持戒的七世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仅有的六位之一。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信徒来这里烧香、请求按摩、祈求和谐。家庭、职业繁荣和亲人的安全。市区以西25公里,就来到了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镇:富蒙县佛寺镇。古城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群是古老的瑞应寺(蒙古人称“格根苏木”),三面环山,坐落在绵延十里的山谷中,金顶金碧辉煌,松树掩映。树。和柏树。

晨钟暮鼓声,中国东北、蒙古东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瑞应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五十佳风景名胜区之一,已成为辽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国家。

时间普瑞英,深受历代清帝宠爱

康熙私访佛寺的故事在阜新人尽皆知。

相传康熙皇帝私下巡视土默特左翼旗,在洞中会见喇嘛,即最后一位瑞应一——桑丹桑布寺。瀛寺,还有这个桑丹桑布——曾13次谒见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赐名“瑞应寺”,并赐蓝底金字竖牌,满、蒙、汉文和藏语。从此,瑞应寺名气更大,规模和实力也迅速增强。被誉为藏传佛教全国八大寺庙之一。

道光四年(1824年),皇帝册封瑞应寺喇嘛扎萨克。领土和24小时瑞应寺周边地区均属瑞应寺管辖。从此,瑞应寺不仅成为东北、蒙东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而且成为东北、蒙东地区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特权的特殊寺庙。

史料记载,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开始,经过百余年的修建,瑞应寺逐渐形成了依山傍水的大型寺庙建筑群。 18寺内有大大小小的殿堂97间,房间1620余间,僧舍3000余间。金光塔美丽辉煌,巅峰时,有喇嘛、僧人3000余人。因此,瑞应寺不仅有“名喇嘛三千六位,无名喇嘛胜过牛毛”的美誉。

阜新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说起藏传佛教寺庙,人们更熟悉的就是“扎仓”。 “她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扎仓”,中文意思是院系。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大五明和小明五文化(大五明是指手工艺明、医药明、宣言、到因明、内明;辞学五小明、修辞、韵律、戏曲、历法),其内容可谓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知识体系。ut,宽而深。因此,在藏传佛教的一些著名寺院,都有专门为“五明”而设的“扎仓”。

现在看来,瑞应寺是当地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而其自身体系的四大“扎仓”也正是这所“大学”。四个“系”,如曼巴扎仓(医寺)是学习医学、药学和培养蒙医人才的基地;阿克巴扎仓(密宗寺院)是一座专门修持密宗佛教的寺院;法相寺是专门研究佛教哲学的院系。

数百年来,瑞应寺先后培养了一大批蒙医学、哲学、天文、历法等各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和人才。其中名医辈出的曼巴扎仓堪称蒙医学的“最高学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东北地区蒙医学的人才培养中心。

多彩的风情文化

去过北京雍和宫的人,都会对殿前放置的超大铜锅惊叹不已。事实上,这个大铜锅是藏传佛教寺院举行大型法会时,用来为僧侣和信徒煮肉粥的。每个寺院的粥锅大小虽然不是个性化的,但它一方面反映了每个寺院的规模、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据记载,瑞应寺内的“芒真”大铜锅,其直径和容量均比雍和宫内的大得多,总共有四个罐子。 “芒真”鼎有多大?一顿饭可煮肉5000斤,米2000斤,一顿粥可烧玉米秆1200串。

大铜锅或许是瑞应寺辉煌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以漠视百姓的政策欺骗广大的蒙古儿女,反而成为了大批精英的文化摇篮。

——作为蒙古族民间艺术的代表,胡尔钦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胡尔钦说书艺术的创始人丹森尼玛是瑞应寺出身的喇嘛。

——至于长篇小说《行唐五传》,为蒙古族人民所熟知。这部杰作他的作品堪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作者恩克特格斯是瑞应寺第五期的高僧。

——经盒乐和茶玛舞是瑞应寺活动中一直活跃的两种古老艺术形式。如今,这两处充满宗教色彩、民族色彩和历史色彩的艺术奇观已成为阜新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后党的宗教政策实施以来,在党的政策感召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瑞应寺古刹恢复了活力。 1997年10月9日,历经55年历史的瑞应寺开园。第三代:洛桑一喜成来建措。经过十多年的修复和建设,现在的瑞应寺不仅成为东部藏传佛教历史文化中心,也是汇聚游客的旅游交流中心、阜新地域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来自世界各地。世界。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丹君拉那邦扎说,阜新地处明长城沿线、清代柳编边缘,是蒙古族和汉族的交汇之地。是相邻的。早在明末清初就已传入。此时,当地蒙古族正处于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的时期。这样,以瑞应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互吸收、交融,汉文化与其他文化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正是通过建设和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阜新人民淳朴、善良、奔放、热情、热情,衍生出了这片神奇土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

2011年,瑞应寺先后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宗教局首批全国和谐寺观教堂、文明宗教活动先进集体。辽宁省宗教事务局网站、辽宁省委、部委、辽宁省风景名胜区五十佳等多项荣誉。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普瑞英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家沟旅游度假村

黄家沟旅游度假村位于阜新市西河区黄家沟村,依托松桃湖风景区,目前拥有水上乐园、滑雪、温泉、农场及婚庆基地,基地扩建、丛林穿越、水城、七彩花田、垂钓场等项目。

海棠山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扶盟县大板镇义乌鹿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十大森林公园之一。集成模型。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83年)。道光赐匾,与瑞应寺并称为藏传佛教东方中心。 “有267尊保存完好的雕像悬崖上最高的有5米,最小的只有30厘米。它们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工艺奇特,自古以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三座山峰组成的999米卧佛造型逼真,裸露岩石制成的躯干上的“寿”字线条清晰有力,给这座“藏东”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海棠山四季分明,风景秀丽。春天赏山花,夏天看云海,秋天赏红叶,冬天赏雪。

< p>AA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达坂市达坂村西北2公里处,辽宁。距阜新市中心22公里,距省会沉阳160公里。海棠山海拔715.5米,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植被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融合的典范。

早在1683年,普安寺就建在海棠山上。据《阜新县志》记载:“普安寺名大洞,位于县城南四十五里海棠山左麓,张家前身。由丁、杨、郭三姓创建。”第六代时经过200多年的扩建,措钦大殿达到鼎盛,包括法相寺、时轮金刚寺、e 密宗、百泉寺等寺庙建筑群。占地4万多平方米,有塔楼1500多座,僧舍400多间,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被誉为藏传佛教的东部中心。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措钦大殿于1976年被毁,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重建。 2002年10月竣工,2003年春节期间正式对游人开放,修复后的普安寺措钦殿镶满了黄金6公斤、宝石1200颗。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修复重建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全国最大的室内佛像之一。如今,造型独特、金碧辉煌的措钦大殿已成为海棠山的新亮点。

悬崖上的雕像是海棠山的重要景观。 “崖”是岩石上的铭文; “像”就是岩石上的雕像。普安寺摩崖造像始于道光八年(1828年)。是西藏普安四世丹壁多吉寺出土的。由第五世德祥和第六世乌力吉伦连续雕刻而成,耗资一万两银子。共有造像449尊,其中保存完好的267尊。这些雕像分为两类:卧佛和愤怒佛。安溪大佛分为大歇和小歇。诸佛菩萨是大安息,如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等。 ;小余则指宗喀巴等著名祖师、老师。愤怒佛分为勇猛和凶恶两种,如金刚、金刚。最大的雕像高5米,最小的只有e 大于 0.16 米。大而坚固,小而精致,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雕刻方法吸收了古代中外雕刻艺术风格,造像雕刻细腻精美,造型生动传神,神形兼备,富有美感,形成了海棠山独有的特色,有蒙古族、藏族、汉族。艺术特点有高、中、浅浮雕。至今,一些雕像的彩绘依然十分鲜艳,令人惊叹。目前,如此规模的摩崖造像在国内尚属首次,堪称国内必看之地。某些佛龛周围有50多处悬崖,刻有满、蒙、藏、汉文字。大部分内容都是由谚语、咒语以及咒语组成。盒子上刻有时间、注释、捐赠者和雕刻师的姓名。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这些摩崖造像被认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杰作”,专家学者称其为“中国不可错过的”、“藏传佛教黄教东部中心的代表” 。

景区内苍松翠柏,奇石怪石。悬崖上生长着数十棵古松和400年树龄的紫柏。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形成了“海棠山风光壮观,悬崖奇峰”的景观。更令人惊叹的是,海棠山风景区新发现的“人”、“寿”、“佛”自然景观逼真、优美。它们巧妙地融入景观寺庙、摩崖造像等历代人文景观,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文化旅游景观。

“佛”:远眺达坂市朝阳寺大佛景区,一尊由三座大小不一的山峰组成的卧佛静静地仰卧在翠绿的景区南端。卧佛长999米。第一山形成卧佛头,形象逼真,额头宽阔,鼻梁高耸,下颌端正,表情平静慈祥。第二山、第三山构成卧佛的身体,比例和谐匀称。巨大的绿色袈裟包裹着全身。午后,太阳西斜,卧佛的姿态形成了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剪影片。这种现象在日落时更为明显。

“受”:在现场众生往佛如画,卧佛躯干上用楷书写着一个硕大的“受”字。字迹清晰,结构合理,笔画遒劲有力。 “寿”字高约200米,宽约100米,在5000米的距离也能清晰可见。

《人》:众生本佛景区的北侧,有无数的动物形状的石头。其中一个由三块圆石组成的巨大“外星人”矗立在石堆中。 “外星人”的头颅直径有1.5米,头顶上长着稀疏的头发,被风侵蚀的后脑勺形成了一道道脑沟。颈部直径50厘米,支撑着又大又重的头部。腰围5米,上半身长5米,腿长它们深深地嵌入岩石中。 “外星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山脚下的村庄,它那特殊的嘴似乎在对人们诉说着什么。他到底是外星访客还是魔法师?是大自然的幸运还是迷失的孩子?这些只有当你去现场时才能看到。

一年一度的海棠民歌节,带着浓郁的蒙古风情,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游客。

镇蒙古府

镇蒙古府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占地1500亩。功能区可容纳1000人就餐、200人就餐。同时办理住宿。是集餐饮、娱乐、采摘、登山、马射、民俗、住宿、会议和其他职能。其中,敖包祭区每年举办敖包祭活动和那达慕讲座;蒙古包餐厅聘请名厨西蒙,为您呈现烤全羊、手工切肉全羊汤等蒙古菜肴,蒙古风味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