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岱寺

太岱寺位于侯马市西北约八公里的西太神村北,汾河滩南侧的“古翠岭”上。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城堡形,造型、布局独特,面积逾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泰泰是黄帝的第五孙。其祖善弓箭,故姓张。 ,疏浚汾河、洮河,修筑水利,造福百姓。他深受后人的尊敬和景仰,被称为汾神。

为了纪念泰泰治汾水、造福人民的历史功绩,历代工人修建了许多寺庙汾河沿岸的台台。侯马太庙始建于金平公时代。据《左传》记载,晋平公病了,派人探问病情。晋平公当时问大学问贾子产:“太太是个什么神?”子产答道:“黄帝之子金天师的后裔,名叫眉,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眉”。太台,因太台统治汾河流域,因有功而被封于汾河流域,由此可知太台乃汾神。”于是晋平公建太台庙以供奉。

晋古都博物馆

晋博览园位于侯马市伏羲路。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分两部分、四间。展览岛,展出文物455件。这是一座以金代新天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

第一部分为东楼一层展厅。侯墓地、上马墓地、乔村墓地出土的文物,以及晋商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东楼二楼和西楼一楼,重点介绍古都新天,分为三个主题。东楼二楼专门展示了两个专题:展示新天古都的分布、分类、发掘现场照片和出土建筑元素;晋国手工业重点关注陶纹发现侯马铜铸遗址,铸造工艺流程作品和陶器模型。铸铜业的分类及其在晋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陶、骨、奎等手工艺品。西楼一层为第三主题,以晋事、文化、祭祀、墓葬为主题。军事方面主要包括坦克模型、军事阵型和阵型;文化方面包括侯马猛艺术、音乐家石旷、文学艺术等;在祭祀方面,通过形象与实物的结合,阐释了“国事大事、祭祀军事”、“左足右舍”频繁的祭祀活动和众多的祭祀场所;墓葬出土文物的排列顺序、等级及文物。西楼二楼为书画展览。画。同时设有多媒体演播厅,可放映《金都新天》、《新天古韵》、《博物馆简介》、民间艺术皮影等。表演。

董砖墓

开发于山西侯马市西北郊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如今,分别于1959年和1969年迁至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侯马工作站院内。该墓主人为东海、东明,葬于金明昌七年(1196年)、大安二年(1210年)。均为砖雕仿木结构墓葬,平面均为方形。东海墓一前一后两室,形似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结构复杂,比例恰当,砖块是我的相互较劲,技术严谨。墓内壁雕刻有羽毛花卉、八仙人物、戏剧故事以及飞马、奔鹿、走狮等动物,雕刻艺术价值极高。东明墓北壁有小景一尊,还有生、末、净、旦、丑五尊雕像。他们活泼又现实。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艺术的再现,构成了良好的源泉。用于宋金戏剧研究。有价值的信息。

金砖墓

金砖墓是1959年考古人员在西郊牛村南发掘的。 ,山西省侯马市。同年迁回城内。金代仿木砖墓始建于晋魏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金朝,即金朝明昌章宗七年(1196年)。墓主人为金代董明、董海。两座墓葬均呈“四合院”形,南廊北殿,东西厢房各有殿堂。

墓室四壁用砖雕成,展示了墓主的家庭生活。装饰花木千姿百态,神情各异,其间还有鸟语花香,生动活泼。北壁雕刻的五彩人物,造型优美,颇为罕见,如“尉迟公章鞭多枪”等剑马人物,亦英姿飒爽。砖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宋金时期发现的却很少。这座砖墓对于艺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古代雕塑和戏剧。

侯马金国遗址

地址:侯马市汾河与浚河交汇处

遗址南临紫金山,濒临汾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南起上马村,北至北屋古镇,西至太神村,东至凤城。金国遗址主要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约誓言遗址、祠堂建筑遗址和墓地等。

古城遗址中仅存宫殿地基,有牛村、平王、太神、马庄、城王、北屋六座古城。位于东北部的牛村、平望、太神三座古城遗址西面面积较大,相邻,结构特色,至今仍存有大型土台基。青铜铸造遗址位于牛村古镇南侧,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已发现祭祀遗址10处,多为两三个并列排列的祭祀坑群。坑呈长方形,多数大于底部。盟书遗址位于晋国遗址东南部,面积约3800平方米。超过 5,000 本联盟书籍被发现。蒙舒遗址以北约1000米处,宗庙建筑遗址发现了100多座大型土楼建筑基址。

此外,在Et遗址周边还发现了上马、下平王、东皋三组古墓葬群。晋国的墓,均属“邦墓”。在遗址西南1.5公里处发现的另一处柳泉墓地,就是金公石墓地。

一桥普济洞

一桥普济洞位于侯马市上马办事处斗龙沟村西南。新修曲沃县志,卷七十五,第五条载:“普济洞,建于明万历一桥村”。

普济洞,原仅有砖枕窑洞一处,断面宽三间,洞前建廊房三间,面宽12.5米,进深2.7米。不存在了。洞前4米处并植两棵柏树,为寺院附属文物。这两棵古柏由于树龄较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属于属于文物范畴。 。

普济洞内藏有顺治二十六年/康熙十六年、清四十年《水陆画》卷轴三十余幅,现藏于侯马市博物馆。

普济洞于1997年被侯马佛教协会借用,对原有的三孔洞窟式建筑进行了简单修复,周围新建了大雄宝殿、山门等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