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旅游发展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旅游发展简史
1.中国旅游业发展简述 (一)从“商业导向”向“产业导向”转变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主要从事接待外事,仅具有行业雏形,不完全属于行业范畴。她。 1978年改制发展工业旅游。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齐心协力、自力更生、利用外资并重的旅游建设方针,开辟了旅游业全球发展的道路。旅游业。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式确立了旅游业的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此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制定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定为就像第一个一样。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位居新兴产业序列之首。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此后,国家计委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按时开行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家事务研究院的支持,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 “六五”期间,入境旅游大幅好转,国内旅游开始腾飞;“七五”期间,入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内饰大幅增长; “八五”期间,入境旅游大发展,国内旅游快速增长。这个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 “九五”期间,产业基础稳步巩固和发展; 2001年,在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影响下,我国旅游业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速有所下降,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面复苏,增速回落。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在10%以上。表1 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业50年》中国欧盟”,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期间之和; ②国家旅游局《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200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总之,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20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从零、从小到大,产业图景日益清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接待国际游客人数(180万人)仅占世界的0.7%,居世界第41位; 2002年,接待外国游客9791万人次,成为第五大旅游胜地。世界第一、亚洲旅游大国。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仅占世界总量的0.038%,居世界第47位; 2002年,这一数字增至204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4.4%。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大外汇来源国。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166.02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新兴的旅游输出国,在亚洲引人注目。 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在世界上。中国旅游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我国涉外旅游饭店有1.1万家,其中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1万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各类旅行社1000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我国旅游业固定资产达7000亿元。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共有26万家;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59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2980万人;开设旅游教育的高等学校有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经济。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强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发展相关产业、扩大需求内部、增强经济活力、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的生活质量。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全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5.4%。旅游外汇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超过16%,占全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的一半以上。旅游业是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国有24个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市)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主导产业。二、我国旅游业发展机遇及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21世纪前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以上,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10亿以上人口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旅游需求必然随之增加,旅游消费将成为富裕社会的标志和特征之一。 “我国的富裕社会仍是低水平、不完全、发展不平衡的富裕社会”,但正是在这个水平上,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增长最快的国外旅游市场已经形成,速度更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带动西部众多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开发,转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形成新的增长极。我国的旅游业。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将加快与国际接轨,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第五,中国是全球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美国9/11事件以及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球旅游业下滑。但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升了形象被誉为中国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会议将首次召开在北京。 ,彰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供需双向互动,我国旅游业前景广阔。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国内旅游需求增长较快。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最大国内游客来源国。 2002年,这相当于13名中国人中有8人出境旅游。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和两天休假制度。 1999年开始实行“五一”、“十一”、春节7天假期。 ,中国公民每年可以享受的法定休息日。总计114天,居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同时,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富裕型消费转变,消费由温饱型向享乐型、发展型转变,2002年水平分别为37 .7%和46.2%。住宿等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旅游这一精神与物质结合的需求将不断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就会普及,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每人每年旅游两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0亿人次。 2、独特的旅游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疆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研究,我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居世界第一,数量居世界首位。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有旅游景区(点)15000多个,涵盖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果、社会生活等,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28个,国家重点旅游景区151个。国家地质公园4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269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各类博物馆2000多个。独特的风土人情、多彩的城市景观、雄伟的建筑工程等等。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一个伟大的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2.1亿人次,外汇收入旅游业收入将超过58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到2.04万亿元以上。旅游总产值将达到2.5万亿元以上,相当于GDP比重提升至8%左右。中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强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等权威机构均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旅游目的地排名(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产出占GDP的比重将达到8.64%,旅游消费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占总投资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表2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1997年。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一)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意味着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土地资源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将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取得优异成绩,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突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高。这一历史进程将与旅游业各方面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维持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宏观上看,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好的出口产业,本地景观出口具有外汇成本低的优势。国家已经出台了n 正在实施多项刺激内需的政策,如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基础设施支出等。在此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刺激旅游休闲消费,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推动了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社会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可以大胆预见,在众多政策中,《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给我更好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对旅游业的认识误区,清理过去的一些限制性消费政策和一系列歧视性、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旅游业的地位。的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二)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 200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方针。 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八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一是“建设扩大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投资。《政府工作报告》将旅游业列为第二大消费增长领域,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旅游业具有一业兴万业的特点旅游业由游、游、食、购、娱六大要素组成。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景区等行业直接相关,而且还与工业相关。ie、农业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相关产业。它直接和间接影响100多个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与住房、汽车等消费水平相比,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范围从几元的旅游纪念品到价值数万元甚至数万元的旅游行程。 。 2001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仅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5.97%,与11%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去甚远。国内旅游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