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坐火车是什么感觉,超过二十四小时的旅行感觉更是难受。我所说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火车硬座车厢里呆了六天五夜。那种感觉实在是难以形容。这是一次艰辛的旅程,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个人经历。

1993年7月上旬,阿勒泰地区林业局(护林办)向各县林业局(护林办)发出通知,称地区林业局拟组团赴东北参加第一期中国“森林火灾信息”研讨会定于7月25日在哈尔滨报道,会议将持续五天。要求各县局(护林办)派员参加会议,并强调: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各局(室)予以重视。接到通知后,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很多人没有去过东北,也有人没有去过内地。也算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利用这次跟团旅行学习、四处走走,所以他们对这次旅行感到非常高兴。渴望参与。

7月底,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县局(护林办)人员最终确定:吉木乃县林业局局长:居x南哈萨克;福海县森林保护办公室主任:江xxx男哈萨克族;清河县林业局局长:徐xx男;阿勒泰市林业局:小xx女;富蕴林场场长:秦xx男;自治区森林保护办公室主任:司xx男; ,具体出行时间和路线将与xx公司联系后确定。后来我们电话联系了xx书记,商定了具体的方案。很快就到了乌鲁木齐。集合后,我们商量了去哈尔滨的路线,并预留了一定的出行时间。

7月下旬的某一天,大家聚集在乌鲁木齐,住在和田二街的阿勒泰办事处,然后开始讨论前往哈尔滨的路线。当时提出了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先从乌鲁木齐到济南,然后从济南到哈尔滨,回程从哈尔滨到大连,从大连到北京,在北京待几天,然后从北京返回乌鲁木齐,整个路线是火车。当时的分析是:现在是旅游旺季,山东又是旅游大省,人可能很多,济南到哈尔滨的票可能很难买,而且山东的一些旅游景点可能会去不了。另一方面,在回北京的路上,大家也未必能够相聚。对于没去过北京的人来说,出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来回坐火车也没啥意义。第二条路线是:先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在北京待几天,然后从北京到哈尔滨,回程是从哈尔滨到大连,从大连乘船到青岛(烟台),游览青岛(烟台)后,从青岛(烟台)到北京,再从北京返回乌鲁木齐。这条路线可以乘坐火车、轮船,也可以观海。当时的分析是:虽然是旅游旺季,但从北京到哈尔滨的火车班次很多,估计买票不难。另外,我会先去北京玩。现在我有足够的时间了。只要按照计划走,途中就不会出现意外,走完后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哈尔滨。阴差阳错,终于到了大连坐船去山东,又回来了从山东来的,这样我就可以看海,同时可以坐船,增加了我的知识猫头鹰。比第一条路线便宜,但时间长一点。最终大家的意见都倾向于这样。基本要求是,如果想在北京玩,就需要去大连,而且需要坐船。根据大家的意见,步行路线终于确定了,决定先去北京几天,然后到哈尔滨报到学习。

按照这个计划,我们在乌鲁木齐火车站购买了第三天从乌鲁木齐到北京的硬座预售票(当时正值暑假,到北京的车次只有一趟)每天都有,而且门票很贵。紧张)。我们为此感到高兴。为了解决火车上的饮食,我在住处附近买了很多食物、酒、饮料。考虑到同行的还有少数民族,我又买了一些馕和一个3升的塑料水瓶。 ,说要给我们加满自来水才上车在车上,我们能想到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每个人都准备好了车上的必需品,我们满怀期待,只等踏上旅程。

第三天早上,临行前,将住处附近一口井打满了自来水,特地交给江xxx保管,然后乘坐10路公交车前往火车站乘车。

我们要乘坐的列车是由电力机车牵引的乌鲁木齐至北京70路红陂快车。随着歌声,列车缓缓离开站台,向东行驶,乌鲁木齐的城市面貌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叮当作响的车轮声带着我们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走进了茫茫戈壁。到了我们向往的地方,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以火车为伴,度过四天三夜的旅途生活。

此时的乌鲁木齐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呼呼的,没有风,浓浓的空气仿佛都被冻住了,动起来很不舒服,很不舒服。有很多抱怨。但这一天,天天宫似乎变了脸色。从我们到达车站上车的那一刻起,就下起了小雨。这场小雨给乌鲁木齐炎热的天气带来了一丝凉意,让人烦躁。心情平静了很多,但是雨一路陪伴着我们,一路上也带来了烦恼。让我们真正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

上车后,我们找到了各自的座位,放好了行李,看到刚上车的人都很兴奋,互相交谈着,互相询问去哪儿了他们到了,有的人把自己带来的食物拿出来给大家品尝,有的人在车里随着音乐哼着小曲,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已经开始了酒肉的生活。钍整车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我们六个人的座位是连在一起的,有的靠窗,有的在中间,有的在过道。六个人的空间是我们的,所以我们都聚在一起。刚上车的时候,我们一起看风景、聊天,因为是第一次集体出去,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聊起了自己这次出去的计划:有的人们纷纷表示,这次来北京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等地方。有人说这次应该去XX。第一次去口口买XX东西;但鞠x和江xxx说一定要去口海看看,因为新疆没有这样的东西,而且他们也想看看大船是什么样子的,坐着看也舒服。虽然大家意见不同,但目的都是要走这条路有机会出去走一走,看看,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吃自己喜欢的零食。此时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当火车摇晃时,我们兴奋地聊天。这时,时不时下着雨,窗户上雾气蒙蒙,什么也看不清。不知道过了多久,火车停在一个地方,等了很久。我打开窗户向外看去。我看到远处一大片白色的盐碱地。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问问火车售票员就知道了,售票员告诉我们:那片白色的土地叫盐湖,是新疆著名的产盐地。这个车站叫做盐湖站。公交车平时不会在这里停靠,但现在因为前面路基有涵洞,所以暂时停下来。被雨水冲毁,目前正在维修,行车时间尚未确定。于是我们就坐在车里等待。

火车站在盐湖站坐了四个小时的车。因为是第一次长时间停下来,所以大家都没有抱怨,还在想着自己关心的事情。当火车静静地行驶时,人们似乎有一种感觉,知道火车又开动了。当时这段铁路还没有复线,只有一条客货铁路线,进出新疆的列车全部走这条线,车流量特别大。按照规定长时间停车后,这辆车将被编为临时客车,因此列车在离开盐湖站后会一路走走停停,见车让路,见车停车。看到一个车站。特快列车成为临客后,没有自己的行驶时间,没有自己的路线,没有自己的速度,一切都在等待调度。有时候一加速就慢下来,有时候它启动后就停下来,随时为准时的汽车让路。我们在车厢里随着火车的移动而颤抖,完全失去了刚开始的热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