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美好生活”。幸福产业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新兴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消费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现代社会,旅游已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具有高度综合性产业的特点。在旅游要素不断拓展、旅游活动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旅游与文化教育、体育、养生、老龄化等物质和精神需求联系更加紧密,旅游与文化、体育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强。 、健康和个人护理作为幸福主力产业的老龄产业,在技术、资源、产品、市场、经营方式等方面的体现日益凸显。

因此,幸福产业是泛旅游产业融合的重点。以“旅游+”为中心思想,连接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丰富旅游度假深度体验,形成高附加值的幸福产业,进而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幸福产业是以幸福为导向的产业,又称第四产业、精神文化产业。它是一个以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涵盖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 .作为其内容。

绿尾文旅认为,这些产业包括主要提供休闲旅游、健康服务、低碳环保、时尚创意、数字娱乐、安全监管、心灵疗愈服务、在线教育、智慧智能社会等。管理服务、智慧文化产业等

绿道文旅这篇文章解读了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发展状况:产业体系趋于完善,方向更加明显

旅游业产值最大、规模最大,位居幸福产业之首。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据pub统计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每年入境和出境游客总数为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亿元,同比增长10.5%。初步测算,全年国内旅游业对GDP的总体贡献为99.4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为基础的休闲旅游、深度体验旅游的综合发展格局;它变得越来越丰富;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趋于规范;旅游商业化程度逐步提高,旅游业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首位。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从赚取外汇转向拉动内需以及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上升,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显。

2.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旅游业发展趋向纵深化、多元化、综合化。

从旅游市场来看,作为一个旅游人口大国我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在旅游供需双向互动下,我国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带薪假期延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为全国出境旅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

展望旅游业的发展,为满足自由行旅游时代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产品将靠“资源、土地、景观”。就“情感体验”型开发而言,旅游开发更趋于深度化、体验化、高品质;旅游业发展将从景区旅游转向全域旅游。 ,以及总体作用旅游规划和行为将更加明显;旅游将从纯粹的旅游内部要素发展,深化“旅游+”的跨界融合,泛旅游产业链将逐步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