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旅游对文化的影响(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Culture)
文化和旅游是当前我国规划发展的亮点。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缩影。探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十分重要。当前,以文化引导带动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的做法较为普遍。不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与经济战略研究所旅游休闲研究室主任戴雪峰看来,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
戴雪峰自1988年开始从事旅游工作,曾在北京市旅游局工作10年,在首都旅游集团工作5年,2003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管理和科学研究三个领域。根据他的一个戴雪峰结合学术研究和旅游规划经验,回答了记者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景区规划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对外交流等问题。1. ∕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无论从产业属性还是结构上都具有优势和必然性。旅游业是一项具有浓厚文化属性的经济产业,也是一项具有较强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过程中,旅游经济与文化经济更加融合,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更加融合。
文旅融合应该是产业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理念。不过,在戴雪峰看来,目前的思路是:在文旅融合中更多注重文化带动旅游,对旅游对文化的带动作用重视不够。特别是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后,一些人对“文化旅游”的认识仍然片面。毫无疑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丰富的文化产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内容。旅游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主要体现在其市场化机制上。
戴雪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基本上没有旅游业的概念,但现在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体量也非常大。现在无论是旅游的文化影响、经济影响还是文化影响和社会影响影响力是巨大的。文化产业主要要向旅游产业学习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旅游业刚起步时,国家和社会并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个经济产业,而是外事接待和外事服务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后,旅游业得到了充分发展。”
戴雪峰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不少文化机构和文化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过于依赖政府支持而忽视市场需求,其发展常常遇到瓶颈。相比之下,旅游业的行政资本远小于文化产业,但它可以用有限的资金撬动巨大的市场。很多旅游项目的开发并不是由政府主导,而是由市场资金驱动,但却能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可以帮助文化产业引入市场机制、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使许多失去活力的文化产业重新焕发活力。
此外,旅游业不仅可以帮助复兴传统文化,还可以引入现代新的商业文明和管理文明,对服务业和酒店管理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对景区、宾馆、旅行社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对景区、酒店的评级,建立了行业标准,培育了市场,提高了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更好地服务公众。这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借鉴旅游业的发展方法、传播方法、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
▲喀什古城
2. ∕通过景区规划因地制宜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
戴雪峰曾主持并参与过我国多个景区的旅游规划,在他看来,旅游规划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绝佳手段。 “我国很多地区的文化已经失去了活力。比如在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文化的活力正在不断丧失。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穿着传统服饰、过着传统生活方式的维吾尔人越来越少。但根据规划,喀什古城将老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5年,许多当地的传统文化也获得了新的生命,比如传统的馕制作方式、陶器、木头、民族等。舞蹈、民族服饰、传统美食等。”戴雪峰介绍。
还有一些以前不被认为是文化的内容,但通过旅游规划,成为了这座城市新的文化符号。辽宁省市曾经拥有我国最大的露天矿——海州露天矿,矿山关闭后,成为当地的负担,这个大矿坑,长四公里,两公里宽、深375米,回收利用加工难度大。海州露天矿见证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留下了工人们建造的龙门吊等丰富的文物古迹。经过旅游规划,海州露天矿原址成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使一些工业遗产得到保护,也对我国其他地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一些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但通过旅游开放,不仅可以保护遗址,还可以让游客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产生文化自豪感。
旅游规划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也能产生新的文化现象。例如印象系列真人表演,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提炼,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来振兴静态文化、创造新文化,都是文化与旅游融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理念。
3. ∕ 如何通过对外交流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
大背景下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如何开展合作,推动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进一步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在戴雪峰看来,我国很多传统艺术品、中华美食、养生理念都被游客带到了国外,但这些只是文化传播的一小部分。通过旅游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关键是培养优秀游客,注重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用文明习俗来限制游客的行为。同时,游客也需要通过旅游吸收国外好的思想和理念,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热爱自然,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入乡随俗。这是一个双向传输、双向学习的过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把传统文化带到了世界,还在现代商业文明、管理文明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和贡献,也可以走出去。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旅游业的标准全部是引进来的,比如酒店星级评定标准。但2000年以后,我国制定了一些标准,最典型的就是A级景区标准。这个标准的出发点和价值观与国外很多管理方法不同。 “国外的管理方式以保护为主,前提是不能破坏自然资源和文物,但对于方便游客缺乏很多考虑。在承认保护原则的前提下,A级的标准景区尝试嫁接一套更好的旅游服务标准,设施更加齐全完善设施和服务,让游客游玩更方便。无论是价值观、严格的评分体系还是管理方法,这套标准都可能作为中国标准传播到国外。也是文化的传播,也是文化的走出去。目前国内外旅游行业合作项目很多,我们也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增强我国的国家影响力。”戴雪峰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