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分类》和《旅游景区分类》,确定15个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度假村。它们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旅游度假区上海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江苏省常熟市玉山文化​​旅游度假城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度假区赣州市大余县牙山旅游度假区山东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省荣成幸运角旅游度假区 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旅游度假区 湖北省神农架木鱼旅游度假区 湖南省洞庭湖旅游度假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岳阳市 大新名仕旅游度假区 四川省宜宾市 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区, 陕西省商洛市, 牛河iliang旅游度假区

什么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国国家旅游度假区有何特点?当前旅游度假区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当前机遇下旅游度假区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我们将一一解读。

01/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概念

国家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分类》(GB/T26358)相关要求的旅游度假区。 ),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旨在满足我国居民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积极为人民群众创造有效的休闲度假空间,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创造为员工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提供更多机会。综合旅游sm航母品牌在有利条件下创立。

(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国家旅游度假品牌)

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经历了“国家旅游度假区”前者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土地综合开发区,具有政府管理机构和职能,后者是文化和旅游部(包括原国家旅游局)颁发的行业管理品牌。

(一)“先批后建”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外资,推动国内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旅游观光转变1992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试行国内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低的问题》落实国家《关于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批准在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充足、交通便利、对外开放基础良好的地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旅游度假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度假旅游为主导功能的综合性土地开发区。它是增强国内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开创了中国度假村“先审批、后建设”的发展模式。

11992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包括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江苏太湖、上海横沙岛、杭州枝江、武义福建山、福建湄洲岛、广州南湖、北海银滩、昆仑滇池明朝、三亚亚龙湾等以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

大连金石滩 来源:中国日报

(二)“先建后评”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度假区在发展旅游业、提升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带动了数百个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批准。各省市的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可谓是如火如荼,但由于当时度假旅游市场发展不成熟,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度假村发展缓慢。由原来的新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服务区、各类旅游度假区等开发出一大批旅游度假区。的公园。在开发建设和服务配置中,对度假旅游的概念内涵、服务和质量缺乏理解和认识。发展不平衡,亟待规范和引导。

2009年以后,国家逐步出台了《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和《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 T26358-2010)的相关规定。 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度假村分级国家标准》(GBT26358-2010),各省份逐步加快度假村创建。

2015年1月,《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旅游度假区国家标准认证。在省级旅游度假区中,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旅游度假区,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15年4月,《关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价的通知》(旅发〔2015〕66号)要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价按照《旅游度假区分级》国家标准进行。 2015年10月,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布。

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度假区。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鼓励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推动环城休闲度假带建设。”

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组织评审了第二批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19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指为游客提供度假休闲服务,明确空间边界和独立管理机构的区域”。进一步规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认定和管理,推动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和旅游局组织评审第三批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0年将公布新一批1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12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达45个中国旅游胜地,分布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多种度假类型。

2022年11月,新公布的1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布在12个省市自治区。至此,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在45个的基础上,新增15个。 1月份公布后,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达到60个。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度假区已从早期阶段逐步吸引外汇、发展起来。国际旅游市场转向“满足国内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培育世界一流度假胜地”的目标,对完善度假村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梳理2015年以来公布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名录发现,全国旅游度假区数量旅游度假区波动上升。

02/全国旅游度假区分布及特点

1.地理分布

60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布在23个省、直辖市,约占全国行政区划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全国旅游度假区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呈现东部多、中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的分布特征。

< p>(注:红色为2022年新增国家旅游度假区)

2.数量分布

浙江8家企业位居榜首,其次是山东、江苏6家企业,云南、四川、江西4家企业,广东、广西、河南、湖北4家企业,重庆2家企业、贵州、河北、上海、d 陕西入选,福建、安徽、海南、吉林、西藏、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1名。

3.开发类型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呈现多元化特点。除常见的江湖、温泉、山林、海滨、海岛型旅游度假区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型城镇、庄园也应运而生。

通过资源类型统计可以发现,“河湖型”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主要类型,有20个,山地型占12个,海滨型8个。随着国家政策走向和市场变化,更新、更多类型的度假村将会出现。

山地类型(12):

长白山旅游度假村、仙女山旅游度假村、东方旅游度假村浙江省湖州市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福建省福州市牯岭旅游度假区、长安玉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江苏省舒县、上海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浙江省德清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金沙旅游度假区、贵州省六盘水市野鱼海山旅游度假区、赣州市大余县牙山旅游、江西省旅游度假区、湖北省神农架木鱼旅游度假区。

湖泊类型(20个):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湘湖旅游度假区、武当太极湖旅游度假区度假村、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琼海旅游度假区、广西桂林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云南玉溪抚仙湖旅游度假区、贵州省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江苏省常州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春'浙江省千岛湖旅游度假区、浙江省建湖旅游度假区、博览会y 江西省新余市七溪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重庆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四川省峨眉山市秀秀湖旅游度假区、河南三门峡市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省、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旅游度假区。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图片来源:马蜂窝

沙滩类型(8):

凤凰岛旅游度假区、海洋旅游度假区、海南亚龙湾旅游度假区三亚市、山东省烟台市蓬莱旅游度假区、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旅游度假区、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山东省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山东省荣成幸运角旅游度假区。

温泉类型(七):

瑶山温泉旅游度假村、汤山温泉旅游度假村、灰汤温泉旅游度假村、明月山温泉旅游度假村江西省宜春市度假村、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半汤温泉养生度假村、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温泉旅游度假村、浙江省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村等。

森林类型(二):

陕西省商洛市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牛背梁旅游度假区。

滑雪类型(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场、河北省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

其他类型( 6):

四川成都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市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拉提旅游度假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大新名仕旅游度假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宜宾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区。

古城小镇类型(二):

宁市鲁朗镇旅游度假区西藏自治区hi市、云南省大理古城旅游度假区。

庄园类型(一):

广东河源巴伐利亚庄园。

广东河源巴伐利亚庄园来源:微博

三是整体规模和核心产品各具特色色彩。

2022年发布的《旅游度假区分类》(GB/T 26358-2022)规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面积应“不小于5平方公里”(以前不少于8平方公里)。从5批次60个度假村的面积来看,每个度假村的规划面积相差较大,少则10平方公里,多则数百平方公里(具体见下表)。其中规划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有3个,分别是浙江东钱湖旅游度假区(230平方公里)、浙江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225平方公里)、云南玉溪抚仙湖旅游度假区(216平方公里)。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除了规划面积不同外,依托不同的资源环境,在产业布局、核心度假产品打造等方面也各具特色,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品牌优势。 “住”,突出“住”品牌。注重“旅游”的体验性,注重“娱乐”的多样性,以及综合旅游服务的品质化、系统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从区域布局来看,常见的格局是“核心景区+周边度假村”、“酒店群+主题公园”等,从本次入选的15家度假村分析可以看出(具体情况见下表)细节)。

四是综合经济效益优于5A级景区。

国家旅游度假区代表了我国旅游度假产品的最高水平。度假胜地里的必去之地文。与传统核心旅游景区相比,品牌吸引力、消费凝聚力和经济效益普遍优于5A级景区,尤其是过夜游客比例较高。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2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9667.54万人次,接待游客总量实现收入626.86亿元。 2019年全年,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0667.54万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72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和15.47%分别。

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景区运营跌至冰点,但借助城市微度假、郊外休闲、养生等热点,度假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旅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30家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4426.18万人次,环比增长82.57%;旅游接待总收入249.19亿元,环比增长90.88%。

同时,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成效显着。文旅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45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0.84亿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4878.98亿元; 2020年第三季度,51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总数2.93亿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1358.42亿元,收入环比增长37.69%。

此外,省级度假村建设也成为重要抓手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涌现出江苏、浙江等一批国家级领军人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已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55个,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41亿人次,占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的19.84%。省。其中,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和78.4%。

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 图片来源: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官网

03/当前旅游度假区存在的问题

确实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核心载体。假日旅游,也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但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认知误区和现实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不及时。 2022年发布的《旅游度假区分类》(GB/T 26358-2022)硬性指标明确规定,旅游度假区“应当有统一、独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构”。但在创建过程中,一些度假村没有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导致度假村规划、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滞后。例如,刚刚选定的山东省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最近才开始建立统一的旅游度假区。d 管理组织。

二是区域规划边界不明确,片面追求完美。根据《旅游度假区分类》(GB/T 26358-2022),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面积应“不少于5平方公里”。由于法规没有对最大边界进行限制,一些地区在制定度假区规划时贪求完美,导致度假区规划面积过大,与生态保护区的边界以及A级景区的管理景点不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影响后期配套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例如,如上所述,浙江湖州太湖(225平方公里)和云南玉溪抚仙湖(216平方公里)均超出基线数十倍。

浙江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 来源:搜狗百科

第三d、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优质业态不足。从上述度假村类型分析可以看出,现有6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村中,主要开发模式为河湖型、温泉型、山地型等,业态布局为多为系列化、捆绑式、集团式,缺乏多元化、综合性、聚集性的娱乐项目或高规格的消费场景,各消费板块之间的互动性、拉动性、体验性不高,整体消费呈现“核心区火热”的状态。周边地区出现“寒流”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神农架木鱼旅游度假区来源:神农架神农坛

04/旅游度假区如何顺应潮流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发展旅游业休闲度假旅游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业态、升级产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我们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紧跟发展趋势。国家《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出,立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重大度假项目,结合文化遗产、主题娱乐、精品演艺、商务会展、城市休闲、体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医疗养生等打造核心度假产品和精品演艺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世界级具有文化遗产的一流旅游度假区e.从政策层面,对度假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9大核心度假村产品。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主题公园 来源:上海普陀发布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互动业态。度假村注重打造旅游生活方式,不仅需要核心景点,还需要多样化的休闲产品和配套设施。要摒弃“大而全”的过度规划开发模式,以宜居、宜游、宜业为前提,满足当地居民休闲生活和外来游客旅游度假需求为基础坚持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结合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创新打造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形成度假产业集群发展。

山东荣成吉祥角旅游度假区来源:威海新闻网

三是坚持用文化打造旅游,推动文旅融合。历史文化是该地区的生命力,也是度假村旅游产品专业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度假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硬件升级和软件优化并举,提升服务质量和文化体验。物质文化遗产的盘活利用,形成了一批兼具文旅特色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为度假村高质量发展赋能。

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来源:国家旅游地理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拓展营销。国家层面旅游度假区是继5A级景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旅游“金字招牌”,但宣传营销的广度和力度不如景区,导致一些优质旅游度假区认知度和知名度不高。国内市场,更是鲜为人知。为此,各地要积极构建“大宣传、全媒体、多渠道”的宣传营销体系,深化与主流媒体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多措并举,加强旅游度假村品牌建设,增强国家级度假村的品牌传播和市场吸引力。

2022仙湖七夕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来源:今日视频

05/结论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及时优化调整,国内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供需稳步加速复苏主义继续高水平增长。未来一段时期,现有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将进一步扩大,度假区建设也将从满足国内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转向参与全球休闲旅游市场竞争。为此,我们将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引领,不断推动我国旅游度假区向规范化、国际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休闲度假生活。

参考资料:

1.2019-11-14品城旅游:《新时代,中国旅游度假区向何处去?》

< p> 2. 2020-04-09 一代学者工程咨询:《旅游度假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3. 2022-11-15 绿道文旅:《6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解读》4.2022-08-29 恐龙园设计:《全景解析》《D|石狮“国家旅游度假区》的sis

5.2023-01-16文化产业评论:《全国所有国家旅游度假区大盘点,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