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上海有多远?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最近,有关于《从杭州到上海15分钟?》的文章。 “时速1000公里!首条超级高铁来了?”文章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很多网友已经开始想象这种速度的感觉了!

不过,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只是目前人们的美好前景。 “超级高铁”技术从诞生到成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真正落地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

此次人们对“超级高铁”的关注,源于航天科工集团举办的“高速飞行汽车”主题展,并透露“高速飞行汽车”正在研发的“极速飞行汽车”取得新进展。国内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试验。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peed飞行汽车将磁悬浮技术与低真空技术相结合,实现超高速运行。此前,测试团队已完成非真空条件下的超高速磁浮和电磁推进试验,速度达到每小时623公里。接下来,团队将在测试线上进行更多实验,未来的目标是希望“高速飞行汽车”能够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

有媒体称,一些中国工程和铁路研究人员表示,上海至杭州之间建设第一条“超级高铁”线路的可能性最大。这条150公里长的真空隧道将使磁悬浮列车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行驶。

经网络放大,不少人误以为沪杭“超级高铁”真的来了。

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交通规划领域的教授大学。他表示,当研究人员探索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时,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很快就会实现。磁浮技术与真空轨道的结合,理论上可以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运行,但试验线上的列车速度尚未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同时,短距离测试线无法等同于数百公里的真实赛道。

“试验线成功了,还需要建设示范线,进一步论证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做项目规划,首先要经过可行性研究,精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流程,不仅要验证技术是否成熟,还要考虑环保、经济效益等各种实际问题,只有全部通过才能真正建成。”

<磁悬浮列车与“苏“每高铁”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浮力驱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作用,列车悬浮在空中,不需要接触地面运行时,仅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大大减少了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高速磁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

作为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就提出了电磁悬浮理论,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浮列车专利。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始研制磁浮交通系统。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高速磁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建设并运营,但一开始使用的是德国技术和车辆,2003年,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始运营,2006年正式投入商用手术。该线路全长30公里,单程8分钟。

“超高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提出。基于“真空管道运输”理论,融合磁悬浮+低真空等技术,列车时速可达600公里至1200公里。 2020年11月8日,马斯克的合作企业维珍超级高铁首次对其超级高铁进行了载人测试。当天的测试在500米长的管道中进行,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72公里,测试用时15秒。

磁浮技术的发展及短期障碍

无论是高速磁浮列车还是“超级高铁”项目,国内外都在关注加速他们的探索。业内人士介绍,根据技术原理不同,磁悬浮可分为永磁悬浮磁悬浮、电磁悬浮、电悬浮、钉扎磁悬浮(即高温超导磁悬浮),电磁悬浮包括低温超导电悬浮和永磁电悬浮。我国已形成3条高速磁浮技术路线,即以中车四方、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常规技术、以西南交大为代表的高温超导技术、以中车长客为代表的高温超导技术和航空航天科学与工业。以高温超导电技术为代表。

2019年,中车四方牵头研制时速600公里样车,成为全球首个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2021年7月20日,其整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成套高速磁浮技术和工程能力。

2021年1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学研制的高速磁浮工程样车在成都下线。带制导技术的1:1磁浮工程样车。

2023年3月31日,中车长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悬浮全元件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该系统还可以实现自悬浮、自导向、自稳定。

记者了解到,下线的高速磁浮列车均为样车或试验车,需要在实际路段进行测试验证,不断完善技术。目前,现有试验线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建设的165米高速磁浮样车验证段在九里园区,中车长客与山西省航天科工三院合作建设的200米全元高温超导磁浮交通试验线。大同建设的210米低真空管道磁浮试验线、同济大学配套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建设的1.5公里试验线。这些测试线比较短,不能用于长距离测试。

据悉,中车四方的高速磁浮列车于2020年在同济大学进行了试验,当时列车最高时速仅为55公里每小时。丁三三副总长中车四方的工程师曾表示,由于试验线距离只有1.5公里,磁浮列车无法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加速到数百公里/小时的速度。官方测试线路至少需要50公里。缺乏长距离测试线也成为阻碍短期内有利于磁悬浮技术的发展。

磁悬浮线路已纳入多地规划研究,“超级高铁”将率先落地上海、杭州。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合理统筹600公里/小时等技术储备研发h 高速磁悬浮系统和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一位参与编制纲要的交通运输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时速600公里磁浮项目在纲要中被放在“科技创新”项下,其定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科技创新研究。做好技术储备。

2019年12月,“长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发布,其中交通项目表示,长三角将积极稳妥开展沪杭磁浮项目规划研究。

2019年11月,长三角地区将积极稳妥开展沪杭磁浮项目规划研究。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广深高速磁浮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招标公告,《规划研究》透露,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或将应用于广州二期深圳高铁。据深圳市政府介绍,广深高速磁浮目前仅处于“预研”阶段,尚未立项。

2020年4月,“广深高速磁浮”浙江省发布的《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沿海高铁等百亿项目高速铁路和沪杭磁浮。 《意见稿》还强调,沪杭磁浮是远景到2050年,属于研究规划项目,没有给出具体实施时间。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提出我国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四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群。同时,文件还提到要“研究推进特大城市间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建设”。

同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交通运输战略规划纲要的通知》《冰冷项目计划》中还明确提出“拟开展京沪磁浮高铁项目研究”。

除已列出的项目外,还有成渝、海南、云南、安徽等地区也发布了相关规划,全国各地政府都希望首列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落地家门口,但事实上,这些规划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还在进行中。

因此,说“超级高铁”首先在上海、杭州落地是没有根据的。

现实问题实施必须考虑

业内专家认为,新技术想要真正落地,必须考虑安全性、运行经济性等诸多实际问题。

当磁浮列车在超高速运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如何拯救它的可靠计划,必须经过实验和测试。

此外,现在国内高铁网络非常发达,还有很多新线路在建设中。如果在此基础上建设磁浮项目,就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乘客,需要新的交通方式、新的线路进行运输。

当然,现实就是现实,但即使短期内无法实施,中国在前沿技术的探索上也不能落后于别人,需要技术储备。 “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不应该太功利,我们可以着眼长远。未来,如果‘先进高铁’的速度真的能够突破每小时1000公里,那么可能不再与高铁竞争,而是与飞机竞争,甚至开辟洲际旅行。”一种新模式。”一位学术专家表示。

来源:上观新闻

ews、维权通道:从应用市场下载“晨间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助”,直达“晨间帮助”平台;或拨打热线电话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座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