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不妨做细做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发展)
柳怀皮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国庆、中秋佳节期间,因疫情“蛰伏”了半年多的中国人纷纷出门游历大好河山,共度欢乐佳节。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长假首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9700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3.8%;旅游收入766.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8.9%。 10月2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08亿人次,同比恢复80.3%;国内旅游收入765.1亿元,同比恢复69.5%……一系列上涨数据表明,国内旅游经济呈现明显复苏态势。
这样的好局面得益于我们的优异成绩国内疫情防控和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同时,节前,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打造国内消费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部门做好节前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安保、强化服务水平等措施,也为确保长假期间经济健康有序做好了充足的“马力”。
即便如此,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区人流拥挤、交通线路拥堵、数亿人次出行、国内零星病例、境外疫情仍在蔓延等。情况也时刻提醒人们认为,疫情尚未结束,绷紧防疫这根弦仍然是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保障节日安全的应有之义。
各地要保持疫情防控耐心和韧劲,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地方应急联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更加灵敏的多点触发预警网络,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可以早发现、早报告。如果你准备充分的话,你就不会着急。做好长假疫情应急处置准备,确保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程度。
景区是长假期间疫情防控的重点。各景区要落实要求落实“限时、预约、错峰”的规定,明确疫情防控职责分工,采取体温测量、个人信息登记等必要的防控措施。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接待游客人数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不能为了赚钱而忽视现行规定。同时,要及时对封闭建筑、公共场所、就餐场所进行通风、清洁消毒,采取最严格措施应对长假考试。
单独出行时,密切关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疫情风险情况,积极配合测温码检,佩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聚会。尤其是在旅游景区入口、重要游览点、售票、休息、餐饮等区域,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一定距离。
疫情防控不放松,加大出行安全措施,确保您安心游玩、安心游泳,度过一个快乐、平安、安全的假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