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一本旅行文学书(旅行文学欣赏)
旅行文学在西方有着数百年的传统,过去的外国经历大多是从西方的角度来写的。在中国作家中,刘子超被许多人誉为这一代最杰出的旅行作家之一。 《午夜前抵达》是刘子超的第一部旅行文学作品。荣获2015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并入选当年豆瓣年度最佳图书排行榜。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人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读书评论,与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图书评审团
评审团
本期图书清单
《午夜前到达》
作者:刘子超
版别:新古典文化|文汇出版社2021年8月
作者简介:
刘子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作品有《午夜来临前》、《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其他译作有《奇妙的城市》、《流动的盛宴》、《漫长的告别》等。
2019年,中亚作品(《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中亚失落的心》)荣获“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 Story Award)特别关注作品; 2021年被评为“单程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
审稿人001
索菲亚
旅行者的自由与孤独
在阅读《午夜前到达》时,我同时,我正在“啃”《西方文明简史——历史上的统治性与多样性》。这两本书看似截然不同,却给我的感觉很相似。
一个讲述作为游客的中欧故事,另一个讲述整个西方文明史,从犹太教到基督教,从宗教革命到工业革命,从地中海到新大陆。历史上的“一统”就是原著中的“霸权”,“多元”就是“多元”。独特之处在于其研究视角——在作者看来,支配性权力需要服从和团结,但不同的个体又具有很大的多样性。正是这两种力量的交汇,推动了历史的矛盾和发展。刘子超的游记恰恰发生在中欧,一个在主流文明的夹缝中成长的地区,一个帝国主义相互角逐的竞技场。
豆瓣上有一个群叫“边境文化爱好者”,其中包括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中蒙边境的满洲里、以及中尼边境的基隆河谷……旅途中,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已进站……欢迎!”,我在长途列车上颠簸地期待着下一趟。不同的目的地似乎是每个旅行者都兴奋的事情。边界情结是一种过去与未来交织在一起、怀旧与探索相互矛盾、新奇与不舍相互对立的复杂心理。旅行是一个成为新人的机会。新的不仅仅是脚下的土地、定位的坐标,更是你自己的边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想,我身边的这些人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刷着朋友圈,一个字也听不懂,就回应朱自清的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但我知道,我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在这个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每个个体之间似乎都存在着一堵看不见的墙。每一个一个人想要被倾听,但最终总是孤独。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社会上,每个人似乎都缺乏一个公共身份,或者至少是一个共同的身份。即使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里——吃着陌生人生产的食物,乘坐着陌生人开的公交车,获取着陌生人传播的信息。在陌生的社会里,如果感情没有出口,在与无关紧要的斗争过程中,个体要么麻木,要么抑郁,要么精神分裂。
于是,为了不让自己发疯,我开始了旅行。在一个没人认识我的社会里,我所有的身份都消失了。对于当地人来说,我是一个外地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你不用担心因为年龄太小而被当成小孩子,不用担心因为年龄太大而被认为没用,你不用担心自己的学生身份被剥夺。羡慕的被所谓的“社会人”给你“无忧无虑”的时光,也不用担心被大家猜到。单身与否,从事什么行业。
旅途中问的问题非常简单,也很好回答:
“你是哪里人?”
“你为什么在这里? ”
抛开身份的限制,旅行者只要满足两个非常简单的条件,就可以被当地人接受:1.来自足够远的地方;2.来自当地。 2.对当地有充分的兴趣。这两个条件已经包含在“旅行者”的独特身份之中。
为什么选择旅行文学而不是旅行视频博客?因为旅行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走同一条路线的不同经历的人就像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Vlog确实很精彩,但是看完之后,我只是羡慕博主的生活,向往视频中的目的地,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要向往,为什么y 我想到达。阅读旅行文学的过程本身就像一次旅行。打开地图,跟随作者穿越时空。在火车上或餐厅里遇到的可爱的人都通过文字再现,就好像我当时就坐在他们旁边一样。是我在观察他们,是我在感受着“一见面就注定要分离”。探寻的状态、闪现的惊喜、未知的风景、热门风景中蕴含的丰富历史,都是旅行中最大的礼物,哪怕清晰美丽。地方也不一样,我也不会贪图很多。
怀旧本身就是一种浪漫。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评审员002
陈华丹
轻松切换现实与历史
受电影《爱来了》三部曲中《午夜之前》的影响,当我第一次看到《午夜之前》的书名时,我总是误以为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博好的。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在中欧旅行时写的一部旅行文学作品。笔者选择在夏季和冬季使用不同的出行方式两次前往中欧旅行。通过融合当地的人文、历史、艺术、风景,真实记录这两次欧洲腹地之行的所见、所遇、所思、所想。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的刘子超,文笔功底深厚,他的作品总是引人注目,让人爱不释手。
《午夜之前到达》是一部语言简单、有深度的作品。即使你不能追随作者的脚步,你也会受益匪浅。阅读时,不得不佩服作者惊人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每到一个地方,作者总能在描述现实和叙述历史之间自由切换。这毫无机械应用的违和感,体现了作者成熟的写作功底。就好像作者就在你面前,向你讲述他的旅程。
风景、历史、人文、体验的描写都占据篇幅,满足读者的不同品味。我不是作家,所以无法从文学或写作的角度来评价它。作为一个读者,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将游记化为文字,让游记在文字中升华。在陌生的国家,没有时间紧迫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只是慢慢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和旁观者。有时我读书,有时我写作,有时我闲逛。边走边思考,边走边追忆往事。如果饿了,就去餐厅吃饭;如果你渴了,可以去酒吧喝一两杯。相信这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出行方式。
欧洲本身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其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想要在这座博物馆里行走,基础知识储备还是有必要的。 《午夜之前抵达》不会告诉你具体如何到达中欧,也不会告诉你旅途中需要注意什么,但它也会告诉你过去这个地方的一些人和事。正如人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
《午夜前到达》既有历史内涵的魅力,也有当下人们的生活氛围。阅读是一种乐趣。如果读一本纯粹的历史书,或多或少会有些单调;但如果读一本纯粹的历史书,就会让人觉得缺乏内容,有点枯燥。书中作者描述了他在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简短而完整,然后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相关的历史章节。我如果有不足的话,我个人认为或许还可以多加篇幅来描述一些当地比较有特色和著名的景点,以及部分景观。
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
审稿人003
魏扬
世界一瞥 2021年,人们逐渐从疫情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似乎整个人类世界都会回到正轨,回到旧秩序,缓慢但充满希望地向前发展。于是我们开始傲慢地感觉我们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后疫情时代”。我们终于可以出去看看世界,不用戴口罩自由呼吸,在被日常生活折磨时轻松逃脱。事实总是证明,人类是盲目自信、盲目自大,断言“后疫情时代”还为时过早。病毒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有时某些人和某些地方很容易被击败。当然,部分常态现实不可能成为世界重回正轨的例子。还是有异常,人还是会被困住。
于是去海边的计划就一再搁置了。我买了票,然后退了票,买了票,然后又退了票。这个过程我经历过好几次。大海在我心里成了一个幻象。我以前从未去过海滩。我的经历就像多重曝光的照片。每一次的经历都叠在一起,我的心就像一片不同的海洋。在这样的日子里,大海是外面的世界,是短期内无法到达的彼岸,是无法与自己和解时幻想的解药,是心灵和头脑中的乌托邦。外面的世界那么遥远,我好像从来没有去过任何地方。
被困在当下,我嘲笑自己像一只被困的野兽。心里的牢笼越来越坚固,我与枯燥的工作和无解的生活作斗争e 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时间似乎还会这样继续下去,孤立一些人,疏远另一些人。病毒越来越近,直到这几天被带到了漩涡中心。口罩、消毒剂、绿黄码、封闭的健身房,这一切都真实、凶猛、残忍地吞噬着脆弱的日常生活。哲学和法律把我带到了很远的地方,到了很远的墙边。我必须找到一个出口,摆脱这种荒唐又扎实的日常生活。
所以这本书的出现是出乎意料的。这是出版社赠送的礼物。等了两个月,终于等到了。作者在冬季和夏季抵达布达佩斯、佩奇和卢布尔雅那。那种流浪也许看起来并不严肃,但正是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的流浪,可能会重塑一个旅者的心,很多时候也会重塑读者的心。
我想象中的欧洲是法国、瑞士、荷兰。非常有活力我们对这片大陆的想象都与中欧有关,与匈牙利、捷克有关,而这些在我们的文字和宣传报道中很少提及。还有斯洛文尼亚和罗马尼亚,那是另一个世界,人们生活的平行世界,在我想象的界限之外,但令我惊讶的是,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地区,更新了中国人对这片领土的看法。
除了昆德拉和苏联印记,这片土地看似难以形容的古老,但其实这里有优质的葡萄酒,各种口味的啤酒,有痛恨苏联的移民,还有一个迷茫的年轻人,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独女房东,有哈布斯堡的遗迹,有浪漫,有变故,也有难以解决的事情。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其实更多地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对外部世界的塑造。从这个塑造开始,我们明白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印记。出发很久之后,我们就得用新的、个人的感受和经历来覆盖和取代旧的认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远在中欧的地方,作者所到之处都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做了大量的研究,也逛过非常有当地特色的酒吧和咖啡馆。这大概是对旧意识的一种反抗和疏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对事物、对世界的想象。
我当然羡慕那些能用脚步丈量世界的人。独自在路上,遇到浪漫或者危险,都是人生难得的、宝贵的经历,但更让我羡慕的是一个人需要有什么样的觉醒。 ,摆脱路上一些不断塑造自己内心的东西,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旅行或多或少会改变一个人。它会让那个人走向一个更宽容、理性、开放的态度对待世界。“迈出几步,走向更全面的认识”。以这样的文字和想法为指导,他的《失落的卫星》诞生了。从一个人写作的变化中,可以感受到一定时期的经历对他的变化和创新的影响。现作者长期居住在西藏。在高原腹地他会发现什么、收获什么?您想对读者说些什么?
在中欧流浪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身无分文、逃票、满嘴脏话的荷兰男孩、独自旅行的美国男人、独居的女房东、邀请陌生人来访的美丽波兰姐妹。加入他。吃饭时的犹太物理老师,路上的许多陌生人,火车站哭泣的女人,公交车上吃隔夜炸鸡的年轻人,去意大利和法国工作的斯洛文尼亚人,在意大利吃饭的老妇人。她一生只在一家餐厅,整个世界就是如此参差不齐,却又如此统一,这些人可能是平行世界中我们身边遇到的另一个人,也可能只是某个时刻的我们自己,在旅途中旅行、遇见的人。 ,我们也在现实世界中遇见和遭遇。
疫情仍在肆虐,世界似乎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了。像作者一样流浪简直成了一种奢侈。我想看海的愿望却被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幸运的是,我有这个写作能力。旅人让人们的心到达遥远世界的某个地方。套用诗人奥登的诗:“在对生命怀有深深的憎恨的同时,又对世界保持着永恒的热情”。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综合意见
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午夜前到达》评分为十分之八。《午夜前到达》是刘子超的成名作,也是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近年来华人世界涌现的旅行文学代表作。作者分享了他生活在世界边缘和缝隙中的所见所闻,同时唤起我们自己的旅行记忆。正如评论人士所说,该旅行者的身份已得到读者确认。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会持续多久尚不得而知,旅行文学成为了这段时间最好的安慰。
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您如何看待陪审团的意见?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鼓励和批评!
作者 |尊敬的审稿人
编辑|李永波
校对|李世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