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余艳

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智慧旅游分论坛上,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峰认为,我国旅游业逐渐从传统向“智能”转变,原因就在于互联网的赋能。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峰

“我国正在大力培育文旅融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智慧旅游,做强智慧景区、智慧旅游村、智慧旅游、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孙若峰表示,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推进,智慧旅游在全国范围内驶入快车道。

“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中,智慧旅游开展的预约预订及相关服务平台发挥了突出作用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业恢复。”孙若峰认为。

论坛现场

从智能管理到智能服务,从旅游景区到全域旅游从真实场景到虚拟场景,旅游行业数字化工程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实现了文化、旅游、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环节、各领域、各层面的全覆盖。

“融合会让智慧旅游变得更广泛、更有创意、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接受心理。”三个融合圈层。

首先是文化的融合文化和旅游是与艺术审美相关的,文化和旅游都是用艺术的方式感知和体验物体,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二是文化、体育、健康、旅游的融合,这是相关的到生活美学。因此,人们参与各种活动主要是实现审美健康的综合需求。

最后是旅游与生活美学相关的相关产业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元素层出不穷,推动旅游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

“旅游业和互联网是融合性很强的行业。中国旅游业通过互联网赋能推动智能化发展,大量新的旅游体验涌现,这种方式为旅游提供了便利。”孙若峰表示,互联网与旅游融合可以产生大量新场景、新体验,为人民群众创造随时随地、时时刻刻、人人可欣赏的环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举报,一旦采用,将会有费用奖励。举报微信:ihxdsb,举报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