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通辽有哪些旅游景点?通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通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通辽有哪些旅游景点?扎鲁特草原旅游区,特金汗山。

1.清代乃曼宫

通辽市乃曼宫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奈曼宫整座建筑共有房屋190余间,呈方形院落。原占地面积约22500平方米,四周为夯土板砌成的梯形墙,底宽2米,顶宽1米,高4米。四个角都有角楼,大院看上去十分雄伟。

二、大青沟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西部。大青沟宽200余米,宽50米深,全长约24公里,总面积8183公顷。 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正式设立大青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天然珍贵的阔叶混交林和科尔沁沙地森林生态系统。

三、孝庄庄园旅游区

通辽市孝庄庄园文化旅游区是清代女政治家孝庄皇后母亲和科尔沁草原发祥地是以“孝庄故居·达尔汗王府”为主要景点的大型历史文化风景区。

公园总面积近万亩。规划包括孝庄故居、达尔汗太子府、孝庄博物馆、嘎达梅林纪念馆、达尔汗军营、丹儿寺、白龙湖、科尔沁和后金等十余个景点孟誓碑,小庄庄园休闲度假村(温泉小镇)。

四、扎鲁特草原旅游区

扎鲁特山草原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巴亚尔图呼硕境内,扎鲁特旗。这里是辽代豫州古城士兵驯养战马的地方,因而得名。山地草原核心区水草丰美,风景独特秀美,总面积3万亩。

5.特金汗山

特金汗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麓,平均海拔939米,保护区内山峰林立,雄伟壮观,主峰是隧道山。高1444.2米,为通辽市最高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通辽

2.同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ao

通辽市有科尔沁草原,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其中比较好玩的地方就是大青沟,它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来通辽旅游最不可错过的自然风景区。另一种是去扎鲁特旗体验科尔沁草原。这里是草原生态保护最好的国家级牧区。还有朱日河草原,距离通辽市很近。如果你想了解人文景观,那么僧格林亲王府和和孝庄园也是不错的景点,不要错过。

我们都知道通辽市是一个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结合得比较彻底的地区。普通人根本分不清这里是草原还是沙地。有人说这是沙地,有人说这是草原,这主要与来的时间。如果干旱少雨,就会出现沙地。如果像今年这样雨好的话,在贾鲁特旗就能看到大草原,非常漂亮。

通辽市最好的景点是大清沟:

它是科尔沁沙地上神奇的存在,与外面的景色完全不同一望无际的沙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沟渠,植被茂盛,森林茂密,泉水怪石。仿佛是上帝留下的后花园。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远古遗留下来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科研价值,占地12.5万亩,纵贯南北。它与草原上的其他沟壑不同。大多数其他沟壑呈东西走向。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后旗甘其卡镇西南25公里处。 。

扎鲁特旗草原距通辽市仅100多公里。沿高速公路行驶约需2小时。它是典型的高山草原,因为距离锡盟草原比较近,很多人会分不清这是科尔沁草原还是锡林郭勒草原。

萧府和僧格林沁宫也不能落下。他们是清朝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陆军首长。

当然,通辽博物馆有时间还是需要打卡的。

3、通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通辽市 通辽市位于东部,松辽平原西端,腹地,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接壤,是东北与华北的交汇处。全市辖5旗、1市、1县、1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面积6万平方公里。通辽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总人口310万,其中蒙古族138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及全地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区域。通辽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抚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存有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元代佛塔、宫殿等历史文化遗迹。清朝的。这里是清朝的母亲,是清朝名将、民族英雄僧格林沁的故里。通辽市“中国红干辣椒之乡”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它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开始繁衍生息。大约三千多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就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物和生活用具证明,通辽大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山戎。春秋时期,燕国位于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也就是现在的通辽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建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仍清晰可见。 。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期,东胡人就拉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被燕国打败了。州又向北撤退。秦统一中国后,通辽中南部地区分别隶属辽东郡、辽西郡,成为秦朝的一部分。西汉初年,匈奴统治着包括通辽在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其次是匈奴所控制的东胡人后裔鲜卑、乌桓。汉武帝在位期间,三次出兵匈奴并取得胜利,使通辽更加接近内地,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东汉末年,鲜卑部落首领谭士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也是该军事联盟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500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契丹族。契丹族自公元四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在西拉木伦、老哈河流域游牧。唐朝初年,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并受唐朝控制。隋唐时期,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处于以契丹为总督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辽代时,通辽的畜牧业已十分发达。金朝建立后,通辽在行政上隶属北京路临皇府管辖。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统一,建立蒙古帝国,并入通辽d 进入蒙古帝国领土。元代,通辽属辽阳兴中枢行省大宁路管辖。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隶属“三卫”管辖,其中大部分隶属“扶余卫”管辖。 16世纪末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被大金控制。清朝将原部落制改为联盟旗制,并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成立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第一个联盟,当时有4部、10旗。后来清政府陆续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置府、府、府、县。哲里木盟基本隶属于长春、昌图、洮南专区图像。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成立后,哲里木盟十旗隶属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部三省督抚。伪满时期(1932-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副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隶属蒙古政治部兴安局事务、兴安总省分别。 ,哲里木盟先后更名为哲里木省、哲里木盟,隶属东蒙古、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人民自治政府。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管辖。 1953年3月,哲里木利亚成立格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划归蒙东行署管辖。 1954年4月,撤销内蒙古东区行署,恢复哲里木盟建制,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回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设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辽市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有耕地超过1400万亩,草场超过6800万亩。粮食年产量35亿公斤以上,商品量占50%以上。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麦、水稻、蔬菜等,特产荞麦、红辣椒、绿豆等。饲养牲畜1100万头(只),其中牛140万多头。是全国牛、猪、绒毛生产基地。通辽工业已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医药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骨干的具有一定基础、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个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年产煤炭1000万吨。通辽电厂装机容量84.8万千瓦,年发电量53亿千瓦时,具有充足的动力能源。蒙古王酒、通顺牌铝锭、通博牌玻璃、通化牌蓖麻油、科尔沁乳制品等品牌享誉国内外。通辽市资源丰富。有煤、石油、硅砂等40多种矿产。其中硅砂储量为550亿吨。是中国最大的玻璃砂、型砂生产基地。煤炭储量133亿吨,石油储量8亿吨。 ,发展潜力巨大。通辽市位于东北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境内有铁路6条交叉,国道4条贯穿境内。民航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航班直达首都北京、呼和浩特等地。通辽市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辽阔的科尔沁草原,浩瀚雄伟的沙漠,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里寺水库,有植物百科全书之称的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雄伟挺拔的元代塔寺。雄伟的兴元寺、福源寺、王府等众多清代旅游景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打绿色牌、以走城镇化道路,创建“绿色工业城市”,大力推进农牧业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十五”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今年,全市各项事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特别是霍林河煤电铝项目、科尔沁草原白鹅加工项目、通辽梅花生物科技30万吨味精项目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有限公司、通辽金螺集团年产15万吨鲜肉项目、粤泰公司海洋生物饲料等项目已启动。年内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1%以上0亿元,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一座座新的“绿色工业城”、“国家文化城”、“旅游城”正在科尔沁草原上崛起。地形 通辽市位于松辽平原西端,属蒙古高原下降的低山丘陵和倾斜冲积平原。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山脉,面积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32.5%,海拔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胶莱河冲击平原,面积125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1.0%。平原地区自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至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边缘,由页岩组成低山、丘陵、沟壑、沙沼,面积27684平方公里,占46.5%,海拔400-600米。市内较大的山脉有寒山、阿其马山、老刀山、青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