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是江苏省下辖的县级市、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如果是高邮一日游,一定要先去文友台,不要错过榆城站和抗战最后一战文化公园;如果能多停留一天,就去珠湖镇玩半天。

1.文友台

文友台位于高邮市老城东北角的土山上。土山并不高,相对高度只有35米。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时期(公元976-984年)。

据《高邮周志》记载,苏轼途经高邮,与当地村贤秦观、孙新老、王定国等人齐聚涂山寺,边饮酒论诗。后来广陵太守得知此事,特意题写了一块“文宋代画家李白石为此作画。从此,这座寺庙成为一个独特的平台,历代名人、学者纷纷来到这里,留下了许多诗文,

历史上,文游台曾多次兴衰,现存建筑为清代及以后重建。

秦少游在这里苦读了十几个春秋,一举成为进士……

秦观的“好事将近。因《梦中梦》诗结尾一句“醉卧古藤荫下”,后人认为他死于滕州谶语中。

诗《高邮文有台》:

文有台聚贤贤群,领风骚小兔山。

醉卧古藤梦归,如何向赤莲要酒。

2.虞城站

虞(yú)城,高邮别称。雨城站(yì)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开通,此后不断修建,成为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最大的古驿站。

朱街堂是整个虞城车站保存最完好的一进式民居,是明代遗存,也是虞城车站的精华所在。

虞城驿是明代连接南北的水陆驿站。最鼎盛时,驿站有130匹驿马、18艘驿船、200名马夫和船夫。

鼓楼,雨城站的标志性建筑。该建筑高三层,高约15米。沿着木梯盘旋而上,顶楼高高悬挂着一面红白面鼓。当时的鼓楼有三大功能:站岗、远眺、报时值班时,传鼓宣告胜利。

《玉城站》诗:

飞扬八百马蹄烟,夜行大运河边。

或许荔枝妃笑了,何朝仪却并不惊慌。

3.抗战最后一战文化园

高邮战役是中国抗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八纵队和地方武装,向高邮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

1945年12月26日凌晨4点,新四军代表韩年龙在公园大礼堂(原国民党“红部”)举行受降仪式。日军)在高邮市西河巷70号接受投降明修,驻高邮日寇最高司令官。

4.珠湖镇

珠湖镇位于高邮湖畔,是一个湿地公园。最佳观赏季节是秋末看芦花雪花,春天探曲径寻梅。

唐永玉《芦花》:

岸沙交织,枝摇波涛。

月清如雪,渔人无处可辨。

发出秋声,万叶笑北风。

素色无争百花绚烂,江湖摇晃满天繁星。

上次十月份来这里是为了看芦花吹雪。这次春游,曲径通幽寻梅,湖湖柳如烟。

《珍珠湖镇春游》诗:

湖堤草轻如烟,湿地堆黄芦苇成团。

三月,芦花雪待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