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上海书店(上海旅游4家书店)
作者 |北水务司
来源|来自孔子旧书网App的消息
我在上海之行,逛了几家书店,其中,我去了犀牛书店两次,买了书。另外,我在上海古玩书店三楼买了三种特色书籍。
尤吉2015年第一次去上海电影节,只待了一天半,从周六到周日,在网上观看《美国往事》周六。周日晚上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没有太多休息。然而我们六点钟就到了文庙,门口已经挤满了热切等待的书商和书虫,他们大多背着背包或者结实的帆布包,每个人似乎都在等待开球的运动员谁即将开始跑步。氧化酶几个人房间里没有摊位,只是把一堆书随意地铺在房间外的地板上,交易接踵而至。早上7:00,门打开了,书商先走了进来。淘书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他们付了一块钱,小跑着进去,试图在每个摊位上抢到最好的位置。
周日文庙旧书展我逛了一个多小时,人气很高,场面盛大,让人驻足。但我经常左顾右盼,环境不熟悉,视觉体验不好,抓不住机会,买不到好东西,得到的很少,却买了一些别人买的便宜书不想要。但逛街不够,时间也不够,只好打车进去。你要去看 8:30 开始的电影(这让我在电影中间睡了 20 分钟)。如今,文庙书市已不复存在,大部分书摊都搬到了新商场的地下室。虽然已经渐渐热闹起来,却没有文庙里寻书的乐趣,独特的人文景观,我也无心去参观。
这次上海之行第一天的行程比较简单。中午出发,下午到达上海。我坐地铁到了住处,先安顿下来。一路上经过苏州河,去看了四行仓库。看完电影《八百》,看到满目疮痍,确实更加震撼。
从四行仓库穿过桥洞,就来到了犀牛书店。多年来,每次我去电影节的时候,我一定会来犀牛书店买书。这几年,我看到犀牛书店搬过两次家(以前也搬过),每次搬家我都担心老板小庄。实体图书馆有麻烦了,但我真的担心他没有。能够继续。好在这几年他的店选址越来越宜人,从愚园路一户临街的一户四合院,到思南书店附近的复兴坊曲折巷子底的小院子。直到今天的苏州河畔,无论是“城中小隐士”,还是“巷子尽头”,又或者“闹中取静”,只要走进书店,你就会有某种清洁并恢复平静。昔日的感觉。
当然,如果你搬到一个土地很贵的地方,租金不会低,操作压力可能会比平时高。不过,困难与机遇并存,随之而来的,书店也成为了“名人网录制地”,让老书店进入了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视野,焕然一新。
我和小庄老板加了微信,偶尔也会在网上买几本书,来到书店,当然要浏览一下书架,选几本书拿——出最爱。当我检查时,他在我说话之前就认出了我。他还记得我每年都要来上海电影节,还记得去年我给他带了脆皮瓜和自制汤圆(他给了我一个按照电影封面设计制作的帆布包) “老虎C.徐志摩的收藏》,并说昨天看电影的时候还在犹豫今年要不要来。-哈哈当然啦!
第二天晚上吃完晚饭去散步。其实,我很喜欢在上海的街道上散步,尤其是满是历史建筑的老街,到处都是风景,每栋房子后面可能都有一百年的历史,我沿着福州路一路走到了外滩。令人惊叹的是这条著名的文化街和书店街——曾经有数以万计的书店、出版社和销售处——但现在我在书店里找不到多少了。
大多数书店那天晚上关门了,没时间逛街,吃完四川中路的一大锅春炸包,就去了福州路。书店因为很近。其中之一是上海老书店,上午9点30分开门营业。等了几分钟,我走进了隔壁的上海二手书店。预计许多小商店将陆续关闭。我记得很多年前去过几个地方,但现在它们已经不存在了。店里没什么可逛的,就像北京的琉璃厂书店一样,店里的旧书价格贵得离谱,展览功能大于销售,而且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很安静,不打扰顾客来看看新事物的人。
古书店一楼和二楼出售新书,以文学、历史和社会研究为主。入口处展位为即将到来的黄永玉先生设置了小型书展的死了。摆摊的年轻人可能是我在豆瓣上关注的邻居。书店三楼出售特价书籍,可减价10-20%。大部分是出版集团各出版社的库存图书。我买了三本:刘宇的《民主的细节》(精装本,6元)、《木乃伊防腐指南》(影评集)和《你去的路》(《民主的文章集》)标题“南方周末”“往事”),共24.5条。
结账后去斜对面的外文书店,直上四楼。是店中店,松坂书店,一家日本专卖店,周围都是二次元文化,商品种类齐全,但价格是海关进口的。后者更感人,但商的消费能力海宝贝和二次元人永远都是顶尖的!我还在店里看到了村上春树的新小说,期待中文译本尽快问世。
另外,福州路上可逛的书店并不多,尤其是正在屋顶装修的上海书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