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最佳旅游时间 梵净山景点介绍-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
梵净山是贵州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其优质的风范环境和圣洁的氛围可以让去过的人去梵净山有一种极其舒适的体验。站在这座山之巅,有一种神奇的被净化的感觉。那么什么时候去梵净山最好呢?梵净山有哪些热门景点?
最佳旅行时间春季(3-5月)和4-5月,满山杜鹃花开。正是梵净山最美的季节。
夏季(6-8月),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上,瀑布挂帘,深潭如镜,落叶松树遮天蔽日。可以去太平黑湾河瀑布享受漂流g在河上。降水季节集中在5-8月,经常会出现短暂的雷阵雨。如果您在这段时间出行,应该带上雨伞和厚一点的衣服。
秋天(9月-11月),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彩的世界。随着海拔的降低,逐渐呈现出红、黄、紫、绿等各种颜色。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天气通常比较晴朗,主要是观赏日出、日落和月亮。
冬季(12月-2月),山上银蛇舞动,晶莹剔透、玉石般的雪景将梵净山衬托得如同一幅质朴的山水画,煞是好看。
新金顶新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100米。是三个金顶中最危险的一个。清晨,常常有红云缭绕,瑞气缭绕,所以又名红云金鼎,与“红云金鼎”谐音,寓意吉祥如意。新金顶的上部被“金刀峡”分成两座孤峰——南边建有释迦牟尼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南边建有释迦牟尼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北建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中间有桥相连,形似一条飞龙。从不同角度看,红云金顶酷似佛手二指禅定,又似生命图腾,故又称“天下第一峰”。
老金顶老金顶海拔2493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上常出现弥勒佛向众生说法的形象,故又称“月镜山”。古老的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古佛燃灯。古代的燃灯g佛是过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八方光明,日月火珠已无用处。故又称定光如来、普光如来、光明如来。
蘑菇石蘑菇石,顾名思义,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形如蘑菇。佛教“平常心”的真义已经坚守了十亿年。许多画家和摄影师都以此为主题,创作出各种艺术杰作。如今蘑菇石作为梵净山的代表形象,已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熟知。
承恩寺承恩寺位于新旧金顶之间。承恩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毁于战火,仅存废墟。 1988年,由释同灵和尚按原貌复原重建。古遗址,与原镇国寺(现天王寺)合并为一体,形成了现在的承恩寺。
鹰岩梵净山顶上一块形如鹰嘴的岩石。这是一块矗立在山顶的巨大岩石。
绵须岭梵净山西部的公交总站,也是西线徒步的起点。海拔2000米,紧邻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在这里可以看到梵净山万米卧佛,也是诸佛中的大佛。佛头三尊,佛坐二尊,寓意“五福临门”。它长一万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弥勒,千百年来,当地人称梵净山为“大佛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2.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Th贵州梵净山景点介绍如下:
梵净山,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铜仁市江口、印江、嵩山一带。 ,贵州省洮三县交界处,总面积775.14平方公里,遗产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
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上升到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梵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保留了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这里是贵州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隶属于“武陵县”,历来为神山、从此被“武陵人”所崇拜的圣山。
梵净山佛教始创于唐,盛于明。明代万历所立的《天赐碑》称赞梵净佛山为“天下名山之宗”,“立于世而不毁,冠今而独”。
主峰
1.凤凰山
凤凰山是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
2.老金顶
老金顶海拔2493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上常出现弥勒佛向众生说法的形象,故又称“月镜山”。古老的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古佛燃灯。古代燃灯佛是过去佛之一。在此佛诞生之日,一切众生反应光明了,日月火珠都不再有用了。
3.新金顶
新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100米,是三座金顶中最险峻的。清晨常有红云缭绕,瑞气缭绕,故又称红云金顶,与“红云金顶”谐音,寓意吉祥如意。新金顶的上部被“金刀峡”分成两座孤峰——南边建有释迦牟尼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南边建有释迦牟尼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北建弥勒殿,供奉弥勒佛。
中间有天桥相连,形似一条飞龙。从不同角度看,红云金顶酷似佛手二指禅定,又似生命图腾,故又称“天下第一峰”。
文物
1.护国寺e
梵净山历代建有众多寺庙。众所周知,四大皇家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3000平方米,寺品遍布周围30余里。
释迦殿、弥勒殿位于金顶顶。始建于明代。 。寺后有一块巨石,有晒经台、讲经台。
2.承恩寺
承恩寺的建筑位于梵净山之巅,面向下方1000多米的深谷。壮观。承恩寺(俗称上茶殿),位于金顶左侧,有正殿三间,门额刻“慈慈承恩寺”5个大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分残墙,整个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
镇国寺(俗称下岔宫)位于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倒塌。金顶古刹众多,至今仍存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遗址。
3.梵净山赤慈碑
“赤慈碑”全称“赤慈梵净山重修金顶序碑”,为明万历皇帝所立。碑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高2.9米,碑中心高1.85米,宽1.51米。碑上竖刻着“赤慈”两个大字,左右饰有腾龙拱形护纹,上覆彩云。碑文全部为楷书,共1349字,其中序言838字,附录516字。
4.嘛弥勒菩萨
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顶建造了释迦牟尼和弥勒两殿,是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明代《皇帝碑》中,对弥勒佛和梵净山有专门记载,称其为“法界无边,极乐世界”。梵净山弥勒道场以神奇的自然景观印证。
在新、老金顶附近,经常可以看到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幻影”就是“弥勒像”。
从西路潮汕古道的“佛台”出发,梵净山呈现出三尊弥勒佛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顶弥勒像。猴拜弥勒佛像康涅三座主峰之间矗立着一万米长的卧佛弥勒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梵净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