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旅游(疫情下的中国旅游)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标题:红色情怀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旅游业从疫情中复苏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于俊杰、陈爱平、于培 < /p>
春至夏至,以“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旅游日”将于5月19日举行,旅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
经历疫情之后,旅游业正在蓬勃复苏。之前的清明节和五一假期,很多地方的游客都很多。 “中国旅游日”临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今旅游业有哪些新亮点,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欢乐和幸福??
彰显爱国情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带上孩子”让他们接受红色教育,让他们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长大后一定要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福州的刘先生近日带着全家参观了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感受先烈精神。
今年是建国100周年。中共、红色主题旅游十分受欢迎。据统计,今年以来,不少革命老区接待游客量较2020年同期普遍增长300%以上,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上海中共第一纪念馆等纪念馆联合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未来,旅游景点形成以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随着大批年轻人共同参与红色旅游,新时代的红色旅游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游、考察游、乡村游等新线路新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今年多个节假日,湖南、江西、福建的红色旅游区接待了大量游客。北京、广东等地文化场馆和旅行社推出了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了解和学习党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不预约不出行”,“互联网+旅游”加速发展
古城外溶胶来自山西平遥的英语简单,来自河北的陈先生和近百名游客有序地测量体温。出示预约二维码后查看通道并进入景区。 “景区场地预订不仅可以避免人群聚集,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陈说。
“不预约不出行”已成为中国游客出游的新特点。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让文化旅游资源更加贴近市民。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听障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观看详细的展品手语讲解视频。馆内为视障观众提供《人类之路》等科普影片。 “如何
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联手,利用智能技术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作。
《中国旅游“一日游”前夕,“浙江云游嘉善平台”正式上线。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游览”西塘古镇,查看攻略、定制路线。嘉善新推出的全境旅游电子护照和“数字旅行大礼包”也与游客分享“相约”。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受欢迎,公益惠民。
p>
作为一部分从疫情防控规范化来看,游客主动选择错峰出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山野田野感受宁静与悠闲,体验慢节奏的乡村生活。
田野满地,湖边山民,青砖白墙黑瓦……漫步穿过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虎头村,一幅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绵延不绝。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
“以前,村民们经营农场、经营民宿,但因缺乏水、电等配套设施而受到限制。 。据建瓯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电气化改造,依赖的山村实现了通电。燃煤、水运前所未有地实现了清洁能源全覆盖。
除了基础设施升级,各地还积极抢占旅游热点,新举措不断出台,推动旅游业持续复苏市场。随着“中国旅游日”到来,多地推出旅游社会保障措施,惠及百姓。
在广州,文化和旅游部门以“暑期”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旅游社保措施公益旅游活动造福于民,致力于为公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以白云区为例,他不仅与博物馆合作推出免费研究课程,还与很多主题公园合作。为我提供折扣门票,让我开始一个充满乐趣和教育的快乐夏天。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来到湖北的医疗队员英勇无畏,纷纷倒退。今天,许多医疗队队员正在返回你们战斗过的地方。统计显示,截至5月10日,共有8012名援鄂医务人员持“灵秀湖北感恩卡”返回湖北,欣赏“疫后”千湖省的美景。英雄城市武汉的生机与活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