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资源评价的认识——旅游资源评价的调查与评价
1.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评价(一)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特点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即使是同一类旅游资源。由于分布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具有各自的特点。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特色是本地区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特征。 (二)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等,以及商务价值、文化交流价值等。sm资源体现了不同的主要价值,体现了资源的品质和品位。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资源可供游客开发利用的特殊功能,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具体体现。对于现代旅游业来说,旅游资源可以包括观光、度假、娱乐、健身、体育、商务等多种功能。 (三)旅游资源数量、密度和布局旅游资源数量是指旅游区内可供观赏的景观资源的数量。旅游资源密度,又称旅游资源丰度,是指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旅游资源布局是指景观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特征,是资源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有大面积麻木的区域景观较多,相对集中,布局巧妙合理,是理想的旅游开发区。 (四)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即在满足游客的最低旅游要求(心理诱导氛围)和满足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要求的情况下,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规模所能持续维持的最高旅游利用水平。 。也称为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一般以人的容量或时间的容量来衡量。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 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旅游资源的来源地、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所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等。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所在地区游客的可达性,进而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水平和市场导向。这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首要因素。 (二)客源条件游客数量是维持旅游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旅游资源开发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旅游资源的客源条件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结合旅游资源的价值、区位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3)环境条件 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投资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构成旅游资源区整体感知形象的因素,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条件之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游客和开发利用资源。同时,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此外,政治稳定、各民族和睦相处、良好的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友善热情、政府优惠的投资条件等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建设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具备一定的设施和网站。旅游资源开发还应考虑建设条件,即工程的规模和难度,因为建设地点的地质、地形、气候等自然基础条件和水等工程建设的供给条件供应、电力、材料影响建设进度和投资规模。且早晚受益。
2、调查评价中旅游资源评价1 按照本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单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2 本标准采用评分评价方法。 3 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性因素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评分。该体系有“评价项目”和“评价因素”两个层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在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稀有独特程度”5个评价因素、“规模、丰富度和概率”、“完整性”。“资源影响力”项目包括“知名度和影响力”和“旅游期限或使用范围”两个评价因素。“附加值”包括评价因素“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基本分 1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素以量化数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 100 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85 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稀有或“不寻常”15分,“规模、丰富、概率”10分, “int”得 5 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旅游期限或使用范围”5分。2“附加值”中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分为正向3 每个评价因子分为 4 个等级,其因子得分相应分为 4 个等级,旅游资源评价评分标准见表 2 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和使用价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和使用价值 12-6 全部或一种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 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25 分) 具有世界重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或其中之一。 25-20 同时或其中一项其中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具有国家意义的IC价值、艺术价值。 19-13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12-6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具有地域意义。 5-1稀奇古怪(15分) 稀有物种数量较多,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15-13 稀有物种较多,或者景观奇特,或者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 12-9 珍稀物种数量少,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 8-4 存在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较为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为常见。 3-1规模、丰富度和概率(10分)独立旅游资源规模和体量巨大;集体旅游资源结构完善、密度优良t;自然场景和人类活动周期性或极其频繁地发生。 10-8独立旅游资源个体规模和体量较大;集体旅游资源结构协调、密度良好;自然景观和文化活动周期性或高频率地发生。 7-5独立旅游资源个体规模、体量中等;集体旅游资源结构协调、密度良好;自然场景和人类活动周期性或高频率地发生。 4-3独立旅游资源个体规模和体量较小;集体旅游资源结构较为协调,密度平均;自然场景和人类活动周期性或不频繁地发生。 2-1 完整性(5 分) 形状和结构保持完整。 5-4 形状和结构略有变化,但不明显。 3 有明显变化形状和结构。 2 形状和结构发生显着变化。 1 资源影响力(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在国际上有知名度,或构成世界公认的品牌。 10-8 全国知名或形成国家名牌。 7-5 在省内有知名度,或构成省内著名品牌。 4-3 在本地区具有知名度,或构成本地区著名品牌。 2-1 旅游时段或使用范围(5分) 每年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300天,或适合所有游客使用和参与。 5-4每年适合游览的日期在250天以上,或适合80%左右的游客使用和参与。 3、适宜游览日期在150天以上,或适合60%左右的游客使用和参与。 2、每年适合游览的日期在100天以上,或适合40%左右的游客使用和参与。 1A附加值 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 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4 已受到轻微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有保障。 3 评分与分级 1 评分是基于对单个旅游资源的评价,单个旅游资源有一个综合因素评价分值。 2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根据单项旅游资源评价总分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五级旅游资源,分值范围≥90分。 4级旅游资源,得分范围≥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范围≥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范围≥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范围≥30-44分。此外上,有:旅游资源无等级,得分≤29分。其中:第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质旅游资源”; ”。
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概述1.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
地质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的地质体(包括构造、岩性、地层、矿床等),是其总体特征的基础。区域景观的研究(杨杰,2007)。地质旅游资源受其资源特性的影响。判断是否为地质旅游资源,不仅要考虑其地质特征,还要考虑游客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来源及其质量,除了地质科学指标外,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也很重要。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工作。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双重属性。其评价方法既有旅游资源评价的共性,又有其作为地质资源的特殊性。
二、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资源类型越精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就越高。
对于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陈安泽(2001)将地质景观分为地质构造现象、古生物、环境地质现象、土地等4大类(19类、52小类)海角地貌;冯天思(1998)将其分为山地地貌、喀斯特地貌、溶洞、河流峡谷、湖泊、泉水、瀑布、海岸、岛屿、冰川、风成地貌、黄土地貌、重要地质剖面、构造物、人为地质灾害遗迹、重要化石产地和古人类遗址、典型矿藏和古代采矿冶炼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岩画、摩崖石刻、奇峰怪石、观赏奇石等十六大类;杨世玉(2000)根据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形式,可分为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和商业性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地貌条件评价十分重要。地质旅游资源也分化根据地貌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张旭强(1999)结合1990年中国科学院通过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方案的命名体系,根据地貌资源的旅游特征,将地貌旅游资源划分为7个基本类型,然后将地貌旅游资源划分为7个基本类型。根据地貌成因条件,将其分为30个类型。景观类型见表4-1。
表4-1地貌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张旭强。地貌对旅游资源的意义及地貌旅游资源的分类.资源科学,1999, 21(6): 18~20.
地貌旅游资源的分类首先应争取便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旅游开发规划设计,即旅游应根据地貌资源特点来分类整合地貌旅游资源;其次,考虑地貌成因特征,有利于地貌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避免混合分类系统或人为地使研究复杂化。
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开发利用地质旅游资源的前提,即以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旅游资源调查,调查区域以旅游资源、资源环境及其开发条件为评价对象和内容,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特征进行判断和评价,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管理符合。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等级、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旅游发展目标、市场定位,为旅游发展定位和发展规模提供参考;
(2)通过旅游资源规模和等级评价,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信息和判断比较标准;
(三)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为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整体效益提供支撑,为确定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
对于地质旅游资源而言,评价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发现和确认所调查的地质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旅游价值,识别其环境价值。l 通过适当的评价地质旅游资源的条件,从而达到地质旅游的目标,为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
1.科学考察,促进研究
加强对地质的认识旅游资源评价与研究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地质科学发展的新需求。其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地质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地质科学家前来参观,深化研究层次,丰富和发展研究内容和对所调查地质现象的认识,促进国际地质学术的发展。交流,提高地质科学研究水平。
2.普及教育深化旅游
Ev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研究还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开发地质旅游资源,使一批仅有教学、科研价值的地质旅游区转变为游客愿意游览的景区。这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而且可以不断增加新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增加旅游资源新品种。这种令人着迷的地质现象还可以增加对地球科学知识的了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