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尼泊尔的区别(尼泊尔印度旅游)
尼泊尔虽然是一个小国,但与亚洲大国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蓝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但佛教在尼泊尔并不是“一家人”。据统计,尼泊尔居民90%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1-2%信奉其他宗教。
但在尼泊尔,印度教和佛教经常混合,教义相互渗透,同一个人信奉多种邪教的情况很常见。事实上,佛教徒认为印度教的三位一体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是原始佛陀的化身。同样,印度教徒也将释迦牟尼视为毗湿奴的化身。
走在尼泊尔街头,你不禁会发现,由于宗教和文化的交融,这个国家与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真实,有时你甚至认为自己是在印度。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且值得肯定的:女性在尼泊尔独自旅行的安全系数远高于印度。他们也信仰印度教。相比印度人对女性的不尊重,尼泊尔人的生活态度比较平静。还有死者。这里的钦佩包含着对女性游客的“尊重”。
平静地谈论生死,尼泊尔人民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寺庙里焚烧尸体。有趣的场景,甚至偶遇。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内心是震惊的。
1600多年来,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来到这里崇拜心中伟大的湿婆神,有的甚至像中国西藏的藏人一样崇拜,疲惫不堪。路边搭建临时帐篷,当然,很多藏人也会去尼泊尔朝圣。与此同时,一代又一代的尼泊尔人在这里告别了尘世(焚尸庙),在庙河前化作青烟,如同印度圣城瓦拉纳西恒河边的露天火葬场。
虽然人民生活条件困难,但经济整体落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尽管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但加德满都地震发生后,许多当地人却束手无策。家就是家,游客也因此减少了很多。
然而,他们依然积极面对生活。早上六点左右,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街上工作。负重前行,如果说尼泊尔人懒,对人不公平他们努力工作并过着积极的生活。
很多人都说尼泊尔人的生活很幸福。这个国家也被称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尼泊尔人民真的幸福吗?我不敢肯定地说,但我亲眼所见至少证明了一点: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坦然接受生与死。因此,面对落后社会的现状,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光芒。
这个依赖旅游业发展但仍不发达的国家,并不关心幸福与否,只要人们能野餐、玩耍就可以面对生死。青年男女在这里约会、恋爱,足以让人无语。
对于西方游客来说,这可能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可靠甚至可以理解,但对于传统的东方游客,尤其是中国人来说,火烧尸庙的场景充满了“奇葩”,“让人不禁想起‘无所不能、无所不能’的印度人。
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的印度教君主立宪制国家,虽然印度教传入尼泊尔的时间晚于佛教,但后来成为尼泊尔的国教。但令人惊讶的是,两国关系却一点也不融洽。尼泊尔印度教徒的种姓制度和种姓意识并不像尼泊尔的印度教徒那样严格和强烈。因此,尼泊尔的女游客比印度更宽容。”
尽管尼泊尔女性的地位并不一定比印度女性高,而且她们所面临的待遇也揭示了这一点我无法忍受他们的谦逊,但由于他们冷静的生死观,我发现这个国家比印度人更重要,但仍然对女游客充满尊重。无论他们是想推动旅游业改善国家经济状况,还是不想成为印度人的无赖,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贸易历史已经友好了几千年。
当巴格马蒂河缓缓流过时,所有的尸体在燃烧前,头都转向喜马拉雅山(在印度教徒的心中,喜马拉雅山是众神的居所),双脚都转向喜马拉雅山。圣河,用河水清洗尸体,就等于让这世间一切不好的念头从脚底流走,放下了今生的一切锁链。
火葬后的骨灰,随未燃尽的干柴扫入圣河,但什么更令人惊讶的是,除了这边火葬、那边野餐聚会之外,还会有妇女和儿童。在河里洗头洗澡,甚至收集遗物。虽然生死平静,但尼泊尔人可能受到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但所有在火化殿进行火化仪式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死后都流淌在缓慢的圣河里。巴格马蒂。 ……这也是尼泊尔人教会我钦佩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