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四川,你会想到什么?

这里是“实现熊猫自由”的天府之国。

街头巷尾依然香辣可口。

峨眉山、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稻城亚丁、泸沽湖......

在舌尖和眼球的双重刺激下,

别忘了再加一句:四川,真是巴什啊!

都说四川好,但是四川有什么好呢?

上天眷顾四川

中国三大地形阶梯中,四川恰好位于第一级——青海——青藏高原和第三级3——长江中下游过渡带。高差巨大,地形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地理词汇能够全面概括四川地貌。

稻城亚丁,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片土地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同时拥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四大地貌。秦岭、米仓山、邛崃山等山脉环绕,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盆地——四川盆地。不同风格的自然景观都在这里。交织在一起。

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巨幅雪山彩绘

通过绘画,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四川的整体面貌

四川有世界遗产7处,世界地质公园3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4处,旅游景点4000多个,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一,有野生动物145种受国家重点保护。位居全国第一。

全是“怪”老天太偏袒四川了。看来“美好”的东西想给四川多一点。

四川,我温柔的家乡~

举世闻名的峨眉山,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弥勒大佛,都是佛教胜地,千百年来俯视众生。还有隐藏在都江堰畔的青城山,它以千步红梯、曲径通幽的方式诉说着世人。

峨眉山金顶

乐山大佛

四川山不仅可以是一座人文气息浓厚的“名山”,也可以是大自然创造的“神山”。

横断山脉的崛起,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许多著名的雪山: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它们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排列紧密。横断山脉是中国终极景观宝库,位于四川、云南、西藏三省交界处,面积也比四川省还要大。

中国西南地区

南北山脉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

流经的河流平行南线汇聚于此

“横断”东西交通

故名“横断山”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07期< /p>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雪峰数量虽然没有西藏那么多,而且地势比西藏低,但相对高度却比西藏高。强烈的高差,天然丰富的植被,洁白的冰雪与绿色植被的并存,是极高山特有的美景。

由此,《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志强提出了“看山看万丈高山”的理念。 ”,引发了人们对雪山的欣赏热潮。

位于川西高原横断山脉

其中,大雪山主峰贡嘎山(7556米)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四川最高峰,短距90公里,相对高差达6000米,视觉上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雄伟。

贡嘎山

丰富的降水量为川西高寒地区冰川发育带来了优越的条件。海螺沟冰川、达古冰川、雪宝顶冰川(我国最东端的冰川)共同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冰川世界。

海螺沟冰川

雪宝顶融化的冰雪水流经碳酸盐岩出露区,钙质碳酸盐溶解在流水中再次沉积,形成色彩斑斓的黄龙洞石天池。从高处俯瞰,全长1300米天然钙华滩,有5000个大大小小的钙化池隐藏在山峦深谷之中,是世界级的钙华景观。

黄龙钙化滩,如龙鳞

再往北走100公里,就是九寨沟了。峡谷,更以她的美丽而闻名于世。 “九寨沟回来不看水”,她的美让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难以忘怀。

九寨沟仙池

无数的河流从雪域高原出发,冲出山脊,使这里成为了这里水系 发达的土地,河流密集。

谁能想到,横贯北疆的黄河流域,竟然偷偷来到四川刷边,给四川一个大弯,然后无奈地掉头。在中国,除了两条母亲河的发源地青海省外,四川是唯一的母亲河产地。既能纳长江,又能纳黄河。

由于阿尼玛卿山的阻拦,黄河来到了四川

这里的“大弯”直径近40公里

p>

需要坐飞机才能观察全貌

正是因为黄河的相遇停下来,若尔盖才有了湿地草原总面积超过90万公顷。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泥炭沼泽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

若尔盖唐克《黄河第一湾》

只有河曲,没有“第一湾”

四川省河流密布,素有“千河之省”之称。境内河流数千条,分属长江两大水系弗和黄河。

但总体来说,四川的河流以长江水系为主。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曲江……长江的支流就像山脉和盆地的血管。

川藏第一大桥、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大桥

泸沽湖其实不只在云南,湖岸2/3的线路在四川境内。它隐藏在大山深处,属金沙江水系。被誉为“东方女儿国”。它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水和天的颜色是一样的。

泸沽湖草海位于泸沽湖东南部

隶属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乡

在雄伟的横断山脉西部,苏吉河流赋予周围山峦迷人或雄伟的生命力。金沙江峡谷、雅砻江峡谷、大渡河峡谷,这些险峻的地方不仅被公认为绝境,而且还是充满古老神秘的宝藏。

四川攀枝花金沙江大峡谷

可以说,距成都平原海拔600米左右到海拔4000多米的川西高原,从辽阔的森林到草原雪原,从平静的湖泊到湍急的河流,四川风光无限,美丽的地方自然可以孕育出一群“巴什”四川人。

蜀国”,天府之国真是一片温柔之地。如果用卫星视角看四川,东部人口密集的分布与土地的辽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胡焕庸线”画出了一条对比线:我国的人口分布

也可以在四川画出强烈的差异线

四川就像中国的一个缩影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巴蜀地处东亚腹地“两河流域”——黄河与长江之间,同一纬度上,还有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它们的地理条件相似: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美丽的山河自然孕育了灿烂的文明。

根据考古证据,早在200万年前,四川就有人类活动。距今4000-5年 2000年,一批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的古羌人在川西地区定居。他们砌石板,建广场,建古蜀国(第一代王:蚕丛),奔赴成城杜沿河而行。从此,成都平原成为长江上游文化的起源中心。

新津宝墩文化遗址

如今,有大量距今4500—3700多年的古城址和聚落遗址诸如大邑高山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新津宝墩遗址等。是开国之年,你四万八千岁了,不会再有秦塞居住了。”唐诗李白的《蜀道难》,感叹蜀国开国君王事迹的遥远。但由于历史悠久,关于蚕丛的记载模糊不清。直到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蚕丛的出现之谜才被解开。

《华阳国志》记载蚕丛王“目垂,故称王”

“宗母”青铜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面具

被认为是蚕丛王的化身

三星堆文化创造了“震惊世界的青铜文化” ” 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

封闭的群山给古老的古城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蜀文化,群山环绕四川盆地,李白不禁感叹:“蜀道艰难,上青天难。”

远古造山运动使剑门关成为绵延数百里的石墙,天然城墙成为蜀北屏障

但四川也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七省接壤。陈仓路、报斜路、塘洛路、穿越秦岭的子午道、连接西藏的茶马古道等相继连通。

雪后的蜀道——陈仓古道,位于陕西宝鸡

虽然横断山脉,南北纵贯,横贯东西,却沟通南北,巴蜀文化带来了向南北扩张的可能性。历史上,古代​​各民族沿河谷南北迁徙,形成了著名的民族走廊——藏彝走廊,使四川成为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中国。

四川丹巴甲居藏寨,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庄

后来,蜀县太守李冰的父亲和儿子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加强泗西防洪防灾工作传,以致“水旱随人,不知饥荒”。从此,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

宝瓶口是内江入海口咽喉

是内江“水旱随人”的重要水利设施

如今的四川人依然没有抛弃自己的传统,骨子里残留的就是那种安逸与安逸。邀上朋友喝茶打麻将,吃吃喝喝,其乐融融。更何况还有好山好水相伴。

《蜀剧冠天下》,图为川剧变脸、喷火

成都难得有好天气

市民在露天茶馆喝茶、聊天、打麻将

< p>川味征服世界

民以食为天,生活在““天府”的菜品一定要舒服,征服世界的不仅仅是四川的美景,还有令人难忘的川菜。

四川麻辣火锅

先报菜名:火锅、烤串、东坡肘、简阳羊肉汤、乐山波波鸡、高跷牛肉、甜鸭、绵阳米粉、江油香肠、凉拌兔、李庄白肉、川北凉粉、阆中牛肉面、武胜牛肉、达州灯影牛肉、古蔺辣子鸡、宜宾烧面、富顺豆花、老马蹄花……每当提到四川的一座城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人想起的是它的食物,这就是它的魔力。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到右是乐山啵啵鸡、东坡肘子、宜宾烧面

当然,川菜的味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川菜之所以有如此浓郁的味道,与这股的滋养是分不开的。数千土地年。

我们今天吃的麻辣川菜很可能是在清朝末期定型的。清初,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山东、广东、广西等省人民纷纷来“湖广填川”。当然,他们也带来了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美味佳肴,最后演变成了今天的海纳百川。川菜。

简阳羊肉汤

“九大碗”宴中有一道主食,就是陕西风味从著名到是真正的复制品,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得到完善;川菜名菜“白菜煮”,其味鲜味浓,汤汁清亮,是鲁菜的挂汤法;郫县豆瓣、德阳酱油仍能看出赣菜的技法。

如今的川菜也是分门别类的。西部以成都、乐山为首的“蓉派川菜”uan用料精细、准确,注重遵循传统;而川南自贡则是具有代表性的盐邦菜,讲究“味浓香、辣鲜”。在吃货眼中,四川是一张美食地图,每个地方都有一两道具有代表性的川味美食。

盐棒菜宫冷吃兔

川菜当然不止辣,还有川西的诱惑美食。酥油茶、糌粑、藏香猪、美味的牦牛蘑菇汤锅、牛肉被、稻城亚丁的松茸炖鸡、彝族的沱沱肉等各种藏族美食,每一道菜都是人间美味。

牦牛肉火锅

在四川,每个味蕾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 | /

雄伟的山川、灵动的古镇、湖泊、连绵的草原湿地和纯真大熊猫共同勾勒出千面万面的“天府之国”。俏皮的四川话、可爱的四川孩子、麻辣的川味、街边茶馆的麻将声,共同构建了一个舒适的四川。

今年春节假期游客人数排行榜出炉。

四川,不愧是巴市!

【参考文献】

[1]白浪,封闭未封闭盆地的四川人走出四川惊海。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9月号

[2]韩涛,八方美味满川。中国遗产,2016年第06期。

[3]单志强,黄河为何如此弯曲?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10期。

[4]李晓波等,成都平原。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02期。

[5]志奇、纵目鼠:人从哪里来? 《中华遗产》,2020年第11期。

[6] 齐俊凯.突破对抗趋势,四川在做什么? [J].四川省情,2023(01):38-42.

[7]雷春平。四川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合作经济与技术,2022(14):4-9。

[8]景元良。四川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1(11):47-50.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美丽中国,山水秀丽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广平

设计:薇薇

摄影:视觉中国土虫

话题

蜀地,东南西北,好吃好玩,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区见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