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相传有两座少林林,一在中州,一在福建。闽中少林寺始建于唐贞观三年。清初被满人烧毁,已无踪迹。自1984年起的十多年来,福州泉州、莆田、福清等地声称发现了闽中少林寺,并新建了一座寺庙,以“南少林寺”命名。对于谁是真正的南少林,三地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那么,南少林在哪里?本文试图以九个“关键词”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定位南少林的真实位置。

少林寺遗址及新寺前广场

【关键词1】岷州东部

佐证少林寺最重要的文字资料《泉州南少林》《西施》唐代《一本杂志》引徐继《闽中记》记载:“唐高宗隆朔元年元春月,闽东有异物,如大巨蟒,两角八足,巨鳞闪闪发光,生活在清源之中。少林寺西岭峰。”由此可知,唐代隆朔年间,“闽东”就有少林寺。但在整个隆朔年间(661-663年),并没有少林寺。设立“岷州”行政区,岷州建于唐代景云二年至开元十三年(711-725年),故“岷州”应为徐继笔记时的地名。岷州辖区大致为福州、宁德两地,泉州与岷州同时代,由武荣州(建于684年,辖三县)改名。f 莆田、南安和龙溪)。徐继当时是泉州人。他在家乡没有写少林寺在“泉州之东”,但他记得在其他地方少林寺就在“闽州之东”。显然,南少林应该在福州或宁德以东,而不是在东部。泉州一带(包括今莆田)。

弥勒峰下南少林

【关键词2】清远

唐胜利二年(699年)清远县从莆田县划出)地块设置,现称仙游县。另外,福州福清东张西北地区,唐代称“清源里”,宋代后称“新宁里”。天宝元年(742年),唐改州为郡,改泉州为庆元县,庆元县更名为仙游县。清远县名源于清远县。庆元县成立,齐云山田更名为清源山,距闽州改称福州已过去了17年。因此,当时的“清源”可能是今天的仙游县,也可能是福清的清源里。

闽中嵩山少林寺

【关键词3】贞观三年

几年前,有人提出仙游有九座寺庙,可能是南少林寺。有《香化和尚秘典》记载,“兴化清源九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称智光法师,主张修建,九寺相连,故称九寺”。寺院。寺内有僧人五百余人,有南少林之誉。”九庙位于仙游县凤山乡,又称太平寺。寺内现存方尖碑,记载:九寺,为唐咸通六年正觉禅师所建寺院。阿斯蒂(865)。一座“有南少林之誉”的寺庙,怎么可能是南少林的所在地呢?而该寺的建成年份,正是闽州改名福州后的140年。显然,这九座寺院不可能是“闽东”的“清远”少林寺。

唐昊1941年所著《少林拳秘考证》认为,“晋江县东门外凤山麓”的东禅寺就是南少林寺。据有关史料记载,东禅寺原名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 1987年,在莆田西天威森林山上发现了林泉院遗址,也被认为是南少林寺。经查,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上述两座寺庙的建造时间距离传说中的贞观三年(629年)南少林寺的建造时间还相去甚远。其中泉州东禅寺建于闽州改名福州150年后。

宋代福州地方志《三山志》记载有一座佛寺,名为“少林寺”。史书记载的少林寺“有方丈,但无创建年月”。 “无始建年代”,是因为该寺修建较早,修建年代不详或未找到相关史料。至于与少林寺同一地区的其他寺庙,凡是宋明以后(1032年开始)修建的,都标有修建日期。由此可见,少林寺的修建时间应早于北宋明道年间,但其修建时间目前尚无法确定。

【关键词4】福州府

清代《西录序》ty、《鸿门秘史》、肖义山编着的《近代秘密会社史料》、日本平山周的《中国秘密会社史》以及荷兰学者施莱格的《天地会研究》等史料都说少林寺是福州府内,但县或具体地方包括福田县、普龙县、莆田县和牯岭(在福州市郊区,近代著名的避暑胜地)。福州辖下没有福田县、莆田县,只有古田县。后人常推测“福田”是莆田的错误,但没有人认为南少林寺位于福州府古田县。例如,《鸿门史》(陶成章着)和《清稗钞》(徐克编)都没有提到南少林寺所在的府县,都说少林寺位于九连。莆田县山福建省。由此可以断定,南少林并不在福州府北部的古田县,而应该在福州府莆田附近的一个县。

场地位于新建寺庙中轴线上主体建筑西侧

【关键词5】九莲山

莆田林泉园位于西天威森林山,属九华山一侧。称山为九莲山,只是近年来林泉源遗址发现后的新赋名,历史上并无证据。仙游九庙所在的九山也是如此。只因山名中含有“九”字,近年来又被称为“九连山”。这座山脉原名九连山,位于莆田市涵江区与福清市交界处。延伸至邗江区五塘镇,o 俗称九连山。少林寺位于九连山福清一侧。南少林众多疑点中,只有少林学院位于九连山。

嵩山少林寺遗址

【关键词6】少林

宋淳熙九年(1182年)福州地方志《三山志》卷36《寺院》 ”类中明确记载福清县新宁有“少林寺”,明弘治十二年(1499)《八闽同志》卷七十五、明十五年《福州府志》卷四十。正德(1500年)还在福清县“寺院寺院”范畴下记载了“少林寺”。

1993年6月,文史考古工作者根据清代以前的史料,以地名为线索,在《福清县全图》上标注“少林”。民国时期,终于找到了少林寺遗址发现于位于福清西北部的小林村。根据现场发现和出土的文物,可以确定,这里就是古代史书中记载的“少林书院”。八闽的几处南少林疑似遗址中,只有少林学院的名称中带有“少林”二字,遗址上及附近还有带有“少林”二字的文物和村名为证。

【关键词7】嵩山

相传,少林僧人遍访闽中沿海山水,最终选择了一处山形与少林极为相似的地方中州寺。去了闽中少林寺。经实地勘察证实,少林寺的山势确实与河南嵩山少林寺极为相似,而且少林寺北面还有一座名为“嵩山”的山。 。如果这个地理少林特有的山水标志并非近年附着,而是远古就有,可以证实少林学院就是南少林。

福州文史工作者实地考察发现,这座山后有一座建于莆田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的南陵宫,宫门上的楹联是“宫兴万年嵩山,神仙住南岭保佑万家”。就古文献资料而言,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全集》卷159有记载:“录德诚者,福清人……尝”。他所住的嵩山少林。”与上一篇相比,这个“邑”就是福清县。刘克庄为少里僧人撰写的墓志铭寺内,更明确该寺名为“嵩山少林”。另外,福清当地《黄渤山寺志》记载,出身少林学院的黄渤山万福寺高僧信然禅师圆寂归“葬于嵩山塔”。山”。可见这里嵩山之名自古就有。

【关键词8】武术之乡

少林寺是南少林寺吗?有学者指出,福清目前还没有武术爱好者深入民间的现象,同时也没有任何资料能够说明福清少林寺与武术的关系。 《闽中少林》。

或许正如这位学者所说,福清民间深入民间的武术爱好并不多。不过,我们注意到,少林学院并不位于福清市中心,而是位于福清市中心。位于福清最西北与莆田、永泰等县交界处附近。 1991年12月,福建省首批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称号。福州有永泰县、长乐县,泉州有鲤城区、石狮市。 1996年12月,被授予第二批“国家武术之乡”称号,晋江、仙游两县获“国家武术之乡”称号。两批“国家武术之乡”从南到北形成了一条长乐北至岷江口翼,经内陆山区的永泰、仙游,再南行至围头湾东岸的弓形“武林带”,少林学院就位于内缘弓形“武术带”中段,距首批“全国武术之乡”永泰县仅一步之遥。如划归的宜都镇1958年“大跃进”时福清县划入永泰县,少林学院距永泰县仅数里之遥。此外,福清东北部还紧邻首批“国家武术之乡”福州市长乐区接壤。

大雄宝殿

【关键词9】拳击棍术

古代少林武术经历了多次灭佛运动和战争杀戮的演变和发展,以及武术本身,如今已无人知晓其原来的风格。人们只知道,古代的刀、叉、剑、戟等带血的兵器是无法进入佛教净土的。真正的少林武术没有“十八般兵器”,只有拳棍。 《闽都别记》第256回记载,福州南台万寿寺僧人王法珠,为求建功,到少林寺习武。万寿桥,是从寺庙借来的。法宝之事。书中明确指出,他所学的武术是拳术、棍术。明代成宗友《少林棍法禅》赞少林棍法为“无上菩提”,并说少林寺“专精拳法。清末民初,陶成章也《教会的起源与发展》中说“福建亦有少林寺,谓之拳……”。地处少林学院“后山”的永泰县,是中国南方武术的发源地二十多种拳种中的拳种是南少林武术文化中心,其主要武术形式是拳、棍(棒),这与原始少林武术的特点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南少林的几个疑似遗址中,只有九处位于福州地区福清县的安山少林学院,可与“南少林定位九个关键词”一一吻合。因此,可以确定,位于福清东张镇泗洲少林自然村发现的少林寺遗址,正是人们寻找了一百多年的闽中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