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赤壁位于仙都风景区南部,与夏阳村隔濠溪相望。所谓“赤壁”,是指濠溪河东西侧东西绵延650米,高约60米,悬崖峭壁。颜色呈红色,据说酷似长江的赤壁。因其规模较小,故名小赤壁。其实东坡赤壁我也去过,好像也没有这么大。

仙都寺的对面就是小赤壁的东端。比较显眼的悬崖就是所谓的大渡岩。看起来确实是肚子鼓鼓的。这个“肚子”直径近百米,高50多米。岩石上有常年流水形成的棕黑尾状水痕,酷似农家蓑衣的下摆,故又称汤美浓岩。

沿着濠溪河东侧行走,岩下有会仙阁。这亭子还因电影中道士下山的场景而闻名。

前面是云关,俗称赫章岩、赫章洞。不知何时,一块巨石落下,与岩壁形成了一个六十多米长的山洞。

穿过洞,回头看看。

左看墙,右看溪,那里水静,溪好,山好,水也好。

水边几块石头,名叫小蓬莱。岩壁上还有路,没时间上去。

据说有人在这里捞出了“白岩潭”石刻,上面有赤乌二年的铭文。名曰白岩。

小赤壁地区共有摩崖石刻15处,其中宋代3处,明代2处,其余为清代及近代。

宋代王衍题“小蓬莱宋》,宋咸淳元年(1265年),共25行,字径18厘米,尺寸290×300。有黄帝庙,近年孔子开始祭祀,年中太监、合撰、侍郎、统帅都去收礼,我很高兴,走的那天,我为全城人民做了一首曲子。我把它放在一块石头上。仙山巍峨,仙水韦陀。驾轻车,解忧,唱永远。”

“小赤壁”的题字” 光滑而美丽。明万历十六年(1589年)落款“银海”,字径60厘米,宽200×75厘米。这个银海就是明代知县龚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