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昭通必去的十大景点有哪些?
武陵蜿蜒细浪,乌蒙雄伟,泥球行走……坐拥滇北,镇守川蜀,何以得名,清清透明。
对于外省的朋友来说,云南的美景和人文风情大多源自滇西和滇南。看来,北端的乌蒙之地,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并非如此。昭通自古盛四帅,美景罕见:面朝雄鸡面乌海,置旗梁乘夕阳。看昭通,无需细细品味,辽阔而美丽,一眼便足以回味一生。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10个昭通旅游景点,赶紧收藏吧!也许今年的五一假期会在这里留下你最美好的回忆。
最大的冬季黑颈鹤栖息地——大山包厚实的大地,绚丽的草甸,鸟儿们正要展翅翱翔,却瞬间“淹没”在随风舞动的花草浪潮中。 .. ……这就是大山堡,海拔3100米的梦幻世界。
大山堡风景区是目前云贵高原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黑颈鹤被誉为“鸟类大熊猫”,是人类最新发现的,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珍稀鸟类。目前全球仅存6000余只,其中大部分生活在中国。昭阳区大山堡乡是黑颈鹤最大的越冬栖息地。近年来,已有1000余只黑颈鹤来这里越冬。去年11月,黑颈鹤数量达到1623只,创历史新高。价值。
神秘的远古“人吊”ffin”——延津斗沙关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延津斗沙关古道上先民们的遗迹,正在告诉人们真实的味道。有几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
一是秦代五尺路,长约350米,宽约1.7米,路面上留下39个凹陷的马蹄印,有的深达3.5米4英寸,我不知道不知道磨掉了多少个马蹄铁,才留下了这深深的历史印记。
第二个是延津斗沙关的古城堡,又名关楼。关楼始建于隋唐时期。 20世纪50年代遭到破坏,1982年、1994年两次修复。
第三个是僰人悬棺,位于距对岸150米的悬崖缝里。关楼直线,现存棺材6口,悬棺悬挂在悬崖峭壁的缝隙中100米关河水面之上,盗棺者无法攀登,而悬棺的摆放位置更是成谜。
第四,比较珍贵的古迹是关楼旁岩壁上的古碑刻。其中以唐代“唐元子摩崖碑刻”最为珍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草坝省级风景名胜区小草坝省级风景名胜区集原始森林、河流奇峰、飞瀑流泉、池塘石林、奇花异草、宗教崇拜、苗彝民族风情于一体,以阳刚之气取胜、陌生、危险、隐秘、美丽。其千峰万刃、深谷溪流、飞瀑飞流、云雾缭绕的景色,既构成了九寨沟的神奇,也构成了张家界的曼妙意境;天马的动人传说和“银河落九日”的牛角岩瀑布,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西部大峡谷温泉生态公园景区五月,所有对生活的执念都将随心满足。在水墨意境中探寻灵魂的归宿,沐浴人是心,沐浴自然是水,一池温汤,一梦桃源。
大峡谷温泉生态公园总面积300余亩,露天温泉浴区面积100亩,可容纳3000余人人们同时泡温泉。浴池有药池、牛奶池、咖啡池、花瓣池、醋池等三十多种。受舒适水温的影响,偶尔舒展一下,伴着浓浓的香气,仿佛徜徉在花兰花海中,身心早已无法自拔。o 自己解脱。
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是滇东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林区分布着5条溪流、7个小湖、数十条瀑布、18个小盆地、108座山峰。铜锣坝的由来、仙人池的传说、乱山子破龙的传说、古老的老君庙、景区周边淳朴的民风,都是项目区罕见的人文景观。
鲁甸伊斯兰风情城伊斯兰风情城是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回民的生活条件而建造的。占地面积334亩,其中水体面积100亩。区外还布局有宗教文化展示区、示范区、水上游乐区、休闲购物区到南北空间系列。 “一轴五区”是伊斯兰城的总体布局。
宗教人士崇拜安拉,每天从早到晚要举行5次虔诚的礼拜仪式,称为“礼无梵”。尔”,俗称“朱玛”。礼拜前,每个人都必须沐浴干净,并且必须经常携带“大净”和“木氏”,因此沐浴用的茶壶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常见标志。
伊斯兰风情城是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景区,集民族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于一体。
龙安寿石山莫言龙安寿石山当地俗称“转宝”,位于龙安乡政府所在地火烧坝,互赠的诗书画已在崖壁上留下十余幅,字迹古朴、清新,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体现了古代的书法艺术价值。体现了彝族对汉文化的深刻研究,也体现了闭山的彝良上流社会。一个人与外界的互动和接触。
大观黄连河风景区大观黄连河风景区由黄连河瀑布群区、青龙洞峡谷溶洞区、罗汉坝原始森林区、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和云台山古驿道游览线组成简称“四区一线”,旅游总面积220平方公里。 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黄连河风景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2010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
果哈峡果哈峡是一座原生态的旅游胜地。生态山水画。一年四季,你都能找到沉醉山水的热情和心灵的归宿,在这里乘船观赏美丽的山水。这河水清澈,流淌缓慢;果哈大桥横跨两侧,如彩虹飞过;山上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越是安静,其间就有锯齿状的怪石,形状如人、兽、图。其间的美妙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清关阁清关阁位于昭通市西北角。原名“三多堂”,是昭通的城市名片。说起清观阁,昭通人人皆知。亭子建在池塘中央,原名三多塘,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县令王玉殿所建。
嘉庆十三年,陕西三原举人王玉典任恩安县令。当时,恩安县人口数万,有城内仅有的两个小池塘,从城郊的大龙洞引水,储存水供居民做饭、饮用、洗漱。由于蓄水有限,特别是干旱少雨时,城内水源枯竭,居民饮水苦不堪言。王玉殿上任后,带头捐资,倡导士绅商贾集资,并在城北选址兴建。 “一声令下,百姓竞相争夺,五月池竣工。建庙祀龙神,前排船屋,左为仙阁,内有石架。”泳池作为歌曲平台。” “三多”取自“三多”玉海:“多看、多做、多议。‘三多’这个名字是王玉典的自我勉励、自我勉励,也有说服世人的意思。当然,老百姓眼中的“三多堂”解决了大家的忧愁,自然就被解读为“多福”、“多禄、长生”之类的。(文/姚九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