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崇福寺

朔州崇福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始建于唐临德二年(公元665年)。辽代时为林太师的衙署,又名林雅园。辽代同和年间改称临崖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题写“崇福禅伟”,建筑雄伟。现存观音、阿弥陀佛、地藏、文殊等山门及佛殿,以及佛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经堂位于殿前,这在其他地方是罕见的。阿弥陀佛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金代建筑。殿内金代雕像、壁画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州南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岭香峰峰麓,距市区约8公里。该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后来被毁了。

概况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街北侧。是一座规模宏大、殿堂楼阁的古刹。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有一狮子端坐。寺内有殿堂五间,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万平方米。崇福寺始建于唐林德二年(公元665年),是唐代将领、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下令修建的。辽代,该寺改为林太师衙署,后又改为寺庙,名林崖寺庙。金僖宗年间,对该寺进行了扩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金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在寺上题写“崇福寺”至今。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第三批省级保护)

时代:北齐

地址:古北,朔城区正街以南

朔州秦时称马邑。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在此筑城,养马抗击匈奴。古城墙始建于北齐天宝八年(557年),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的。北齐天宝年间(550-559)涡州迁至马邑,在秦汉旧城废址上重建城池,朔州之名从此开始。

城市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000米。 1983年6月考察,但未发掘。遗址大多存在,高6~10米,宽12~20米,夯层厚7~12厘米,夯巢密集,直径约2厘米。夯层内有大量汉代陶片、布纹瓦、绳纹瓦等。城墙为北齐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朔州塞北革命烈士陵园

朔州塞北革命烈士陵园是经典的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塞北烈士陵园位于朔城区金沙植物园西侧,朔州市.为纪念抗战和解,1949年为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塞北英雄修建了陵园,2006年搬迁。陵园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塞北革命纪念馆、广场、烈士陵园。塞北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序厅、抗战厅、抗日悲剧厅、解放战争厅、革命英雄厅、慰问厅等。展览面积3700平方米,展出照片800余幅。馆内藏有3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塞北人民的光荣历史和不平凡的岁月。该陵园是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山西省尼特。

桑干河湿地风景区

桑干河湿地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

朔州桑干河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拥有各类水利景观资源,总面积18000余亩。

桑干河湿地生态水利风景区是朔州市公益性风景区。随着景区的建设,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朔州的骄傲和象征,其影响力已广泛传播省内外,已成为朔州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名片”。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景区内久违的水生植物开始出现重新生长,成群的水鸟来到这里栖息。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景区已成为“碧绿园林、风畅碧波”,集休闲、度假、娱乐、游乐、文体活动于一体。特别是近期经权威单位检测,确定景区内可修建45℃以上的温泉自流井,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更增添了温泉的亮点和内涵。风景区。

景区风景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有芦苇、水生植物、湿地1000余亩。唐代尉迟恭立功之地和丁陵《太阳照桑干河》的诞生地均在景区内。

平朔旅游度假村

位于朔州市郊,平朔生活区古朔露天煤矿。度假村占地14公顷,由别墅、三星级酒店、商务中心、免税店、银行、健身娱乐中心、室内游泳池、网球场、桑拿房、中西餐厅、酒吧组成和舞厅。是避暑度假、健身、举办国内外会议的理想场所。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气候凉爽,适宜旅游度假。度假村交通便利。从度假村有直飞北京和太原的航班。同时还有超豪华旅行车,可游览山西著名佛教风景区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芦芽山风景区及世界一流开放-露天煤矿开采现场。

知鱼遗址

知鱼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鱼遗址(第一批省级保护)

时代:旧石器时代

地址:硕城区知鱼村附近

简介遗址简介

石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部朔州黑坨山东麓。那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该遗址位于知鱼河与小泉沟交汇处的一个孤立的岛状沙丘上。

场地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 1963年被发现并部分发掘。出土文物包括:人枕骨1块,石制品15000余件,烧石、骨片多件,装饰品1件,各种动物牙齿5000余件。该遗址的特点是精美的石制品。年龄属晚更新世,以C14测定,距今28945±1370年和距今28135±1330年。

知鱼遗址的文物包括石器、骨器和装饰品。出土石器有尖器、雕刻器、刮刀、石镞等2万余件。制作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岩、硅质石灰岩、燧石、火成岩等。石器以小型石器为主,大型石器极少,砍伐工具更是少见。此外,还发现了经过精细锤击的骨尖器,其他一些痕迹清晰的骨头碎片也可以用作某种工具。还有体现磨钻技术的扁圆石墨饰品。

马邑汉墓群

马邑汉墓群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邑汉墓分布在朔州市朔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硕城区现址为秦汉马邑城的一部分。它位于雁门关外,是从中原大地到塞外的漠北草原。向南经羊房口、雁门关可直达中原;北经拉河口、刘家口可到达平城(今大同市);西南经大水口、北岔口可直达黄河。历史上胡人南侵掠夺,汉人反攻镇压,都把这一地区作为重要的攻防目标。尤其在汉代,更是关外军事重镇。戍边将士大多死后埋葬于此,在这一带形成了密集的汉代墓葬群。

墓葬群由多个相对集中的墓群组成,以汉麦古城周围5公里范围内最密集,其他墓葬群分布在战略要地附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基础IC建设农田如平地整地,原有封印大部分已被铲掉。如今,仍存有大型印章近150枚,分布在三清梁至赵石八庄村线、朱家庄村至牛家店线、南关至水泉梁线、南星家河村至白庄线。 1982年以来,由于汉麦古城东北4公里处的平朔生活区的开发,通过考古钻探,已发掘出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2200余座,地表无任何迹象。出土各类文物1700余件。现有的密封件有锥体式和桶式两种。这些印章的夯层明显,厚5-20厘米,高2-20米,底部周长约20-200米。马邑汉墓群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王寺墓葬

梵王寺墓葬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王庙墓葬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西南25公里范王寺乡范王寺村3公里范围内。即汉初娄烦县方城郊。紧邻羊房口,面向宁武关。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起照壁山顶,东至浒河西岸,散布着西汉至北朝时期的墓葬印章。后来,由于村民平整土地,原来的土地大部分被夷为平地,变成了耕种的良田。明显的印章有21个,分布在范王庙、水泉梁、街坡、梨园头四个村落之间。海豹均呈圆锥形,残高2-7米,底部周长20-100米。

这批墓葬与楼烦古城密切相关。生活在这里的汉代先民一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以估量的宝贵资料,有待今后的挖掘和研究。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马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