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觉得哈尔滨的路上虽然有很多老建筑,但是里面能参观的却不多。这次去哈尔滨旅游,偶然发现了一个关于哈尔滨博物馆的帖子,发现距离我住的酒店不远,所以决定将其加入到行程中。注意,我去的是位于道里区柳树街(毗邻中央大街和索菲亚大教堂)的“哈尔滨博物馆”,而不是群力那边的“哈尔滨博物馆”。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容易混淆。

老建筑,新展厅

这是一座位于哈尔滨老建筑内的博物馆。建筑虽老,但博物馆2020年才开馆,它的过去是哈尔滨神秘的市委大院。现院落为博物馆群,共有四栋建筑和六个展厅向公众开放,分别是1号楼中苏友好协会纪念馆、哈尔滨市文物博物馆哈尔滨市历史博物馆位于2号楼,哈尔滨市历史博物馆位于6号楼,7号楼。 1号楼的喜多方古董艺术收藏馆、当代影像美术馆、欧洲铜版画收藏馆

全部参观的话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按照规划,未来将有14个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无疑是一个小型的宝藏博物馆。

103年的中苏友谊纪念馆

由于我们参观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1号楼的中苏友好协会纪念馆,主要是参观来欣赏这座老建筑的内部。 1号楼和6号楼是博物馆的核心建筑,1号楼也是大院建筑群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过去书记的办公楼。始建于1919年,距今已有103年历史;它是一座明黄色的砖混结构,仿文艺复兴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现在是一座 Clas 建筑。哈尔滨二级保护建筑。

哈尔滨的街道上有很多不拘一格的老建筑。它们就像城市演变的年轮,也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标志。博物馆里有1号楼刚建成时的老照片和模型,和我们现在看到的1号楼没有太大区别。

六个展厅带你领略这座城市的辉煌岁月

建筑内共有4层,一楼和二楼对外开放访客。分为六部分,分别是:中苏友好协会组织结构及历史陈列馆、悼念烈士陈列馆、机构设置陈列馆、吉林铁路谈判局陈列馆、折衷主义建筑展厅、市委书记大楼办公楼展厅G。一楼主要展示中苏友好协会史料,二楼主要展示中苏友好协会原办公室。

内部通过图画、文字、文物、模型、视频,生动地讲述了哈尔滨解放前后的沧桑和不平凡的岁月,讲述了哈尔滨人的不懈奋斗,以及哈尔滨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中国和苏联解放后。内部经过重新装修,依然保留着百年建筑的复古风格。实木地板、欧式立柱、石膏吊顶、装饰线条,无一不展现出当年的风格。

哈尔,1945年中苏友好协会成立,李兆麟将军担任首任会长。纪念馆二楼恢复了李兆麟将军的办公室。此外,还设有编译局办公室。局、文化部、科技部、对外联络部、综合办公室;一般来说,办公室的内部陈设都差不多,只是室内面积大小不同。

纪念馆二楼还设有吉林铁路谈判局展厅。在现在的欧式老建筑落成之前,1898年成立的吉林铁路谈判局曾在此办公。那是一座中式深宅大院。直到1918年,原建筑被大火烧毁,现在的建筑建于1919年。此后,直至1945年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一直是北满洲国特派员公署。伪满洲国外交部被日军占领。这个小展厅介绍了这一时期的详细历史。

最后一个展厅介绍了解放后市委在这里工作的历史,并附上了短片;游客可以坐下来静静地听故事。 1955年,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迁入此楼办公,故1号楼又称“书记楼”。截至1998年,共有8名秘书在这里工作。 1998年夏天,市委政策研究室从2号楼搬到1号楼,直至2018年搬出。

不容错过的小众免费景点

窗外雪花无声无息地飘落,但在这座有着百多年历史的院落里,却温暖如春。博物馆是快速、全面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也是很多游客来到一个新城市必去的景点。在哈尔滨博物馆,参观者不仅可以追溯哈尔滨博物馆的前世今生,来到这座城市,也把它作为城市老建筑之旅的一站。

地址:道里区柳树街旧市委大院

交通:公交车8/23/29/52/65等,市第一医院站< /p>

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天9:00-16: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