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内循环新趋势(中国旅游发展趋势)
中国航空报:从国内各航空公司的座位数变化情况来看,无锡、宁波等中型机场正在悄然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热点。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带动航空人口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劲旅游需求。
国内民航发展普遍下滑,但部分机场仍逆势上扬。
对比近年来我国Cirium航线。从网站上带来的平均运力,我们可以一窥中国民航的一些新趋势。例如,如果我们将2020年、2021年的数据与2019年、2018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期间,全国250多个机场中,有126个机场投入的运力比疫情前有所增加。流行性。
其中,位于无锡和苏州之间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WUX/ZSWX)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irium数据显示,2019年,航空公司在无锡投资国内航班座位数约856万个,2020年增至943万个,2021年增加至1212万个,较2019年增加357万个座位。长三角地区类似,国内运力从2019年的1269万座增至2021年的1508万座。 /p>
机场运力增长来源:更多目的地选择和更频繁的航班
数据来自Cirium(睿思语)的数据显示,无锡和宁波的座位增长来源呈现多元化。部分增长来自于新航线的开通:无锡将开通往返19个机场的航线,其中包括贵州遵义、2021年湖北宜昌、四川宜宾、山东临沂,共提供112万个座位;增长的另一部分来自于对现有航线运力的投资增加:无锡与28个机场之间的连接获得了额外的运力,总计264万个座位。例如,无锡至重庆航线由55万座增至90万座,西安、长沙至广州航线也增加超过20万座。宁波情况类似,往返北京航线增加60万个座位,往返成都、贵阳、深圳航线各增加30万个座位。
从地域上看,中南、西南地区无疑是新增产能的主要区域。所有航空公司都非常积极地开设新航线新建道路或增加现有道路的容量投资。
中国“内循环”下的国内旅游新常态
两机场运力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根本原因,即你所在城市的经济水平。无锡、宁波等城市虽然面积不如北京、上海、随州、深圳,但由于工业基础雄厚,生活水平较高。疫情前,当地居民的出行旅游方式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不例外,休闲旅游需求旺盛。同时,这些地方的经济以私营经济为主,相对而言,商务旅行的需求较高。
第二个原因是国际航班时刻表。疫情爆发前,附近的上海机场开通了多个单程航班,在出境游的加持下,导致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疫情期间,由于防疫政策,国际航班和境外旅行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机场已被释放。另一方面,天气也将需求转向国内旅游。
就国际旅游而言,距离较远但航班较多的较大机场具有竞争力;但就国内旅游而言,距离较近的国内机场更具竞争力。这带动了无锡、宁波等机场近两年的显着增长,这是受交通影响的城市旅游需求如何变化的最好例证。中国的内部发展。
旅游专业人士的机会在哪里?
疫情前,由于邻近国际机场的影响,无锡、宁波等以国内航班为主的机场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国内旅游再次成为中国“内循环”下的市场主体,这些距离旅客更近的中型机场也将脱颖而出。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关注相对于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而言机场吞吐量较低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旅行团往往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然而,过去这群游客依赖周边大型机场出行。目前情况来看,该团伙的出行需求是返回当地机场,使该地区成为国内长途航班的优质旅游来源地。旅行。
这给旅游爱好者带来了一系列机会: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中型机场的收费和成本比大型传统机场更有优势,更适合以旅客为导向的开放航线,从而降低旅客出行成本;此外,旅行费用的下降也有助于酒店或餐馆等当地消费的增长。
最后,展望2023年,我们对中国国内市场保持谨慎乐观。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成熟,我们预计航空公司将继续在国内市场投入更多运力,并重点关注那些有需求的中小机场。对乘客来说更加方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