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张郡置州,至今已有1330余年。建国以来,开漳圣王陈元光沿袭前代交通路线,将各条古道改建为驿路,形成了北通泉州,南通潮州揭阳的驿道布局。南有龙岩长汀,西有龙岩长汀。其中,连接闽粤的漳潮古道已成为漳州南部最重要的驿道。据《唐六典》记载,“唐番有台三十里……若地势险要,必须靠水草,则不必三十里”。按照“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的配置,张潮古道沿线共有驿站13个。今虽大部分已毁,但甘塘驿、木棉铺等遗址和浩林店还在。

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老邮局早已退休。如今的新沂在漳州旅游投资集团的努力下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示范段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里亭信宜

古官道,距城五里多,有官亭。旧时漳州城南是否有五里亭,当地史料中并无记载。五里亭新驿位于九湖镇蒲梅山村路口,毗邻324国道,总面积18000平方米,主建筑3800平方米。 “蔡氏斯罗大厝”被称为闽南“乔家大院”,是闽南典型的五开间双卫红砖房。该建筑坐西向东。主屋为燕尾飞脊屋顶,分门厅、前厅、正殿三部分。整座建筑的木石构件古朴精致,雕花构图巧妙华丽;主屋与防护屋之间的门廊相连,内外巷道相结合,房间和走廊之间曲径通幽,外观宏伟,内部大厅通透明亮。闽南传统建筑的奢华。

相传,上蔡蔡家族的祖先种植并买卖烟草。清朝道光年间,运输烟草的外国船只仅有13艘。他们一度是著名的商人。蔡氏修建的“斯罗大角”,气势宏伟,豪华气派,布局合理。当地有句俗话“有斯罗富房,无斯罗房”。

五里亭心怡以“张风古韵”为主题,合理利用“蔡氏四落大屋”空间,展示闽南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包括建盏、茶具、陶瓷工艺品、华安玉雕等,后厅陈列名家字画、名贵木雕等精品;周围建有园林景观、停车场、绿道等配套设施,形成集文化观赏、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景观综合体。

檺林新店

从五里亭信义向南走324国道约3.4公里,即可到达洛林信义。乾隆版《陇西县志·玉铺》载“南路三铺:木林、木棉、马坪”;嘉靖前期的《陇西县志》所载的《县图》也有记载。木林布和木棉布,马平布图标。可见洛林一铺自古就有。如今的洛林信义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别以朱一桂故居、叶文龙故居、丁禄新厝等为原型。

朱一桂故居为二层三开间的房屋结构,面积约445平方米,看上去古朴无华。朱一贵,原名朱祖,长泰县陈巷镇望亭村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随父移居台湾。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桂纠众起义,反抗台湾知府王振的暴政。清廷命福建水师渡海镇压朱一桂,朱一桂兵败,被送回北京,被判凌迟。台湾民间尊朱一桂为“台南城隍绥靖侯”并供奉于台南城隍庙。

叶文龙故居位于朱一桂故居东侧,建筑面积1391平方米。原址位于长泰县雁溪镇桂后村,建于1930年代。与朱一桂故居相比,叶文龙故居大了三倍多。其建筑材料采用日本水泥和南洋红木,其规模和精巧堪称闽南大型红砖建筑的典范。叶文龙,长泰县雁溪镇人。民国时期,他被武装割据统治长泰十余年。后于1940年被陆军第75师剿灭,次年以“阻碍抗战、扰乱后方”的名义被处决。长泰武装割据期间,叶文龙掠夺一方,发展经济。大力宣传教育,倡导修路,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他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

位于叶文龙故居东南角的定炉新宅。原型位于台商投资区角美镇龙田村。早年到南洋的王子先生,在马来西亚经营橡胶园致富。光绪年间他回到家乡,花了1.3万银元买地建房。为三开间、两落、防护房的硬山单檐建筑,建筑面积791平方米。规模虽小,但却汇集了闽南石雕、木雕、瓷雕、灰雕等建筑装饰技艺。整座建筑处处可见闽南技工的巧思。

漫步新林车站,朱一贵的故居、叶文龙故居、丁禄新厝各具特色,很好地融合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绿树环绕,亭台楼阁交替引人注目。南角小亭内立有“紫阳大师释经”石碑。与这些传统民居一起,可谓相得益彰,为这片景观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

卡片信义

楚洛林信义坐北朝南约2公里。嘉靖版《陇西县志》载:“卡片铺,宋贾似道徙州,至木棉庵,受狱官郑虎臣刑”。详细讲述了郑虎臣在木棉庵处决奸臣贾似道的故事。今木棉庵南侧榕树下尚有木棉亭一座。乙亭后有明代抗倭名将余大猷所立的“宋郑虎臣在此惩贾似道”石刻。

卡片新驿在国道东侧,距木棉庵仅百米。漳浦赵家堡会馆建筑为原型,占地3万多平方米。赵家堡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是赵、宋皇室后裔建造的一座城堡。整体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主体由三座并置的三开间五层政府大楼,两侧各有一排养老院组成整体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60平方米。五栋建筑之间设置连廊,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大屋为抬梁式木结构,山顶有燕尾脊,厢房为燕尾单檐硬山脊,灰墙红瓦。既有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宫殿风格。建筑群前矗立着多对旗杆石,前有湖泊、花园,还有“扁牌桥”、“聚佛塔”等景观配套,形成了皇家园林的格局。曲径通幽的宋朝。

信义木棉花主要功能包括车站综合服务和驿路博物馆。安排游客服务中心、自行车租赁点、便利店、卫生间、纪念品商店、休闲茶室、生态停车场等相应设施。

马坪新驿

沿324国道继续向南行驶5.9公里,即可到达富山村的马坪新驿。乾隆版《龙x《i县志》载,“马平铺距漳浦甘塘铺十里。”光绪版《漳州府志》亦载“马平铺在第六、七都”。如今的马平新邑已难见旧貌,取而代之。园林小而精致,建筑以平和邦彦府、漳浦财新故居为蓝本。

“邦彦府”原址在下寨镇中藤村平和县,黄国梁是漳州历史上唯一的二号人物,曾任禁军侍卫,乾隆庚戌年(1790年),被乾隆皇帝赐银13300两,修建府邸。家乡的榜眼府,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三开间、双檐四合院式结构,形如螃蟹,正面是一个大庭院,有一座高耸的大门。塔楼内的雕梁画栋匠心独运,精美彩画金碧辉煌,优质材料选材匠心。整个建筑经过精心规划设计,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具有借景之意,充满人文内涵。

“蔡鑫故居”原址位于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是一代皇帝蔡信的宅邸。蔡信是漳州历史上第一任宰相。他一生诚实正直,谦虚谨慎。蔡鑫故居面积70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虽然说不上做工精致、朴实无华,但也不失官府规制的大方之风。

地图信义主要配备服务、休息、小商业、文化等功能展览和停车设施。展现漳州隐士文化,是一家独具特色的客栈精品。这里有山有水,环境幽静。庭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上有桥,桥旁有湖,湖边有亭子,亭外鲜花盛开。真是一派田园风光,令游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甘塘新驿

距马坪新驿南约2.9公里,与324国道隔溪相望,就是甘塘新驿。

甘塘站曾经是张潮古道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车站。康熙版《漳浦县志》载“甘塘站,位于县北五十里。站属镇所辖,官隶陇西”。据乾隆版《陇海县志》载:“甘塘站,在县城南四十里,属查属。恩普。自元代至始建……国设五十夫,待公夫四夫,轿夫十人。”两县志互相印证,指出甘塘驿属漳浦,也就是今天的漳浦县官浔镇西板村。回想起来,西板村曾经有一位晚唐诗人潘存石,元和十三年(818年)中独孤张榜进士,官至尚书

如今的甘塘信义站,已经失去了往日官道车站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以“张台与驿站主题为“奉献国家,海峡同根”,古建筑选址为贤德故居。有重要贡献的大臣和忠臣去历史上的漳台、漳州,包括陈元光故居、王春元故居、宫报一号。漂亮的房子。其中,核心建筑是陈元光故居“延宜宫”。两翼建筑以台湾才子王春元故居和清代台湾名将林文察专用庙“宫宝帝”为蓝本。王春元是两岸文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热忱的代表人物。 “宫宝帝”是台湾五凤林氏的重要祠堂,见证了台湾五凤林氏的悲惨历史。

甘棠新驿依河而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廊桥小径蜿蜒穿过,园林景观和闽南古民居形成兴趣对比之下,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是悠闲漫步、放牧的最佳去处。

三姑新驿

三姑新驿位于甘塘新驿以南约7公里处,靠近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总面积22000平方米。据康熙版《漳浦县志》记载,明代漳浦有“二十五铺”,古三铺就是其中之一。三顾新驿共有三座建筑,分别是根据漳浦黄道周故居、海云家庙、平和黄武祠。

大儒黄道周故居原址在漳浦县绥安镇石寨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那个地方。建筑面阔五间,正殿进深三间。为抬梁式木结构,燕尾脊悬于山顶坦。值得一提的是,天井正中有一石盘,名为天方盘,是观测生肖周天象、预测阴晴、风雨、二十四小时变化的大型教学工具。节气,指导农渔业生产。

与黄道周故居毗邻的是被誉为“闽南第一大祠堂”的海云家祠。海云家庙,又名乌石堂,是乌石林的祠堂。原址位于漳浦县九镇镇后浦边村。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至五开间。从明嘉靖到清嘉庆年间,武士林科举进士的有80余人。其中,嘉靖三十八年探化出任南麂礼部侍郎的林世章ng,是最著名的。海云家庙因林世章对花、阶的探索而获得特别的殊荣。其建筑面积和建筑规模居闽南同类建筑之首。

黄武祠以平和小岭黄武祠为蓝本。黄武原本是郑成功麾下的副将。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海城献给清廷,封为“海城公”,次年在家乡建祠堂。祠堂规模较小,为三进式砖木结构,但雕有龙凤石柱。牛氏宗祠。

五里亭、西林、木棉、马坪、甘塘、三姑,观止六个新站依次排列在324国道沿线,在闽南古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红砖白石宫殿,山墙马背燕尾脊”的古朴神韵,再现了张潮古道的驿铺风貌。不仅如此,每栋建筑都具有丰富的闽台人文典故,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现了闽南写意山水和农耕风情的地域特色,构成了闽南独特的文化生态廊道景观带。闽南地区。城市人们可以轻松流连忘返,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相结合的舒适感,体味一种时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