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夏晓娴 记者顾晓)4月9日,扬州两条“古城小巴”微循环线路正式投入试运营。小体量不仅给城市增添了不少“可爱”,还利用“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串联起了古城大大小小的景点,缓解了古城的交通拥堵,促进古城交通的“活血通络”。

△扬州“古城小巴”

当天,“古城小巴”驶过扬州老城,造型古色古香,外壳仿木,让人仿佛置身于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据介绍,“古城小巴”1号线长7米,设有16个座位,可载客32人。古城围坝线2号线目前使用的车辆长度为8.5米,车内有24个座位,核心载客量为73人。

不要低估这辆小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还有所有的公共交通设施和设备。最重要的是,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他们“如鱼得水”,穿梭自如,真正实现了公共交通的“微循环”。

据了解,“古城围八线1号线”以水上关地公交停车场为锚点,以五台山大桥为起点,覆盖古城内国清路纵向通道。线路总里程8.3公里,连接个园、东关街、彩衣街、东泉门、较场、庐阳宾馆、富春茶社、宿场街、河源、许宁门街、皮市街、东古城主要景点比如关古渡。服务时间为6:30-21:00,发车间隔为6-15分钟。 “谷城围坝2号线”锚定于河源公交停车场,连接主要城市文昌中路横向公交通道,覆盖甘泉路古城盲区。线路总里程5.6公里,连接徐宁门大街、皮石街南、五道台府、琼华寺、镇远、翠园、仙鹤寺、仁风里、梅花书院、二分明月楼等古城内主要景点。服务时间为6:30-19:00,发车间隔为6-15分钟。

△“古城围坝”专用站牌

春风十里扬州路。第一眼是文昌阁,第二眼是瘦西湖,第三眼是园景,第四眼是施公寺……记者在“古城小巴”车厢里看到,贴着主要景点的介绍每个座位的背面,不仅可以通过图文让乘客了解并选择车厢内自己喜欢的景点,还可以起到宣传历史和文化的作用。古城文化。

扬州公交集团党支部书记、经理陈巧白介绍,这是扬州公交集团推出的首个引导式语音播报系统。

扬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古城小巴”采用单周期运营模式,具有周转快、准点率高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扬州公交的优势。 “短、频、快”的优势和套路相辅相成,加强了居住区与景区、医院、市场、超市等的高效连接,不仅满足了市民日常出行需求,还考虑到游客到景区的出行需求。

(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