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大都市。它与伦敦、巴黎、罗马并称为欧洲四大历史首都。

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坦布尔曾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国(1204-1261)、奥斯曼帝国( 1453–1922) ) 和早期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

伊斯坦布尔最初被称为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从罗马迁都至此,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 1453年土耳其人将其定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称为伊斯坦布尔,西方国家仍称其为君士坦丁堡。

这座千年古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遗迹,如蓝色清真寺、索菲亚教堂、托普卡普皇宫、考古博物馆、地下水宫、苏莱曼清真寺、圣玛丽亚教堂等。有40多个博物馆、20多个教堂、4多个50 座清真寺。

其中,蓝色清真寺是人们最喜欢的。

蓝色清真寺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清真寺。它是由艾哈迈德一世于1616年建造的,因此也被称为艾哈迈德清真寺。设计者是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希南的得意门生穆罕默德·阿加(苏莱曼贾清真寺的设计者)。它参考了邻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并添加了传统的伊斯兰建筑。它融合了两个世纪以来奥斯曼建筑和拜占庭教堂的精髓。它被认为是奥斯曼建筑古典时期最后一座大型清真寺建筑。

艾哈迈德一世(1590-1617)是奥斯曼帝国(1603-1617)第十四任苏丹。他登基时年仅16岁,是帝国第一位未成年就登基的苏丹。他擅长击剑和骑马,并精通多种语言。他在位时,帝国处于整个帝国的中心。王朝。国力虽然还可以,但已经开始衰落了。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唯一能被后人铭记的,除了蓝色清真寺外,就是《杀戮法》的废除。

根据苏丹艾哈迈德的说法,蓝色清真寺是为了安抚真主而建造的,因为齐特瓦托洛克和约的失败以及对波斯人的战争。

过去,苏丹用战利品建造清真寺来承担建筑费用,但艾哈迈德一世在位期间没有取得任何重要胜利,所以只能动用国库资金来建造,如此激起了阿訇的愤怒。节俭在伊斯兰教中是一种美德,而奢侈则普遍受到批评。奥斯曼帝国早就有一个习惯,只要城内有足够多的礼拜场所,就不建造其他大清真寺,建造一座巨大的清真寺被认为是夸张的。所以,花费了这么多的财力,建造了一座如此豪华的清真寺。艾哈迈德一世一定受到了高级神职人员的严厉批评。回顾。

艾哈迈德留下的蓝色清真寺有8个入口,分布在三个方向,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清真寺的庭院。入口上方系着一条铁链。当苏丹骑马进入庭院并经过入口时,他必须低下头。这一象征性的举动确保了统治者在神圣清真寺前的谦逊。

蓝色清真寺的洗脸盆呈六角形,周围有6根大理石柱子。蓝色清真寺内还有一条三边长廊。长廊向清真寺一侧开放。

参观蓝色清真寺,主要有五个景点。

首先是六个尖塔。

宣礼塔又称灯塔,用于召唤信徒礼拜。早期用火把照明,后期用专人呼叫,现代则用扩音器。

第 n宣礼塔的数量受到管制。按照规定,仅麦加的禁寺就有6个宣礼塔。其他地方的清真寺无法与麦加相比。但建造这座六塔清真寺的提议是艾哈迈德一世本人提出的,目的是使这座清真寺在建筑规格的各个方面超越对面的索菲亚清真寺。然而,这一提议一提出,就遭到了许多伊斯兰学者的反对,认为它超越了麦加。于是艾哈迈德一世同意为禁寺修建第七座宣礼塔,这样蓝色清真寺的六座宣礼塔就能得以保留。

现在从空中俯视,蓝色清真寺的六座高耸的宣礼塔对称地排成三排,分布在长方形寺庙的四个角和中腰处。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后面有三个宣礼塔,前面有两个宣礼塔。我去的时候,前面的一个宣礼塔正在维修,那里有因为只剩下一个座位了。

第二个是蓝色清真寺的灯光。蓝色清真寺内有260个窗户,每个窗户都画有蓝色、黄色和红色的图案。当光线透过窗户时,色斑模糊,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幻象轻舞的虚拟空间。第一天去的时候是阴天,没有这种梦的感觉。第二天又去了,早晨的阳光照进来,真是太棒了。

第三是地毯。寺庙里铺着厚厚的紫红色地毯,赤脚踩上去柔软舒适。地毯由信徒捐赠,磨损后予以更换。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用吸尘器彻底地、反复地吸尘地毯,我坐在上面不想起来。

第四是阿拉伯书法。清真寺的四壁上刻有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字。据说是书法瑰宝艺术。它是哈里发的名字和十七世纪书法家卡斯姆·古巴里 (Qasm Gubari) 所写的《古兰经》诗句。我不懂阿拉伯文字,所以无法判断字迹好坏,但确实有装饰作用。

第五个是伊兹尼蓝色瓷砖。蓝色清真寺的所有墙壁从其1/3以上的高度都用蓝色釉瓷装饰。这些贴瓷总共21043件,是在土耳其瓷都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也有说法是从波斯招募工匠的)。瓷砖形成各种图案:绿色花枝上攀爬着康乃馨、风信子、蓝色和柿子玫瑰,白色花盆里垂下的郁金香和麦穗,以及缠绕在格子上的灰色花朵。柏树枝、藤叶和葡萄串。除了花朵之外,还有各种美丽的几何图案。圆顶和窗户发出的柔和光线使大厅充满蓝色瓷砖图案。气氛宁静而宁静,这就是“蓝色清真寺”得名的原因。

有消息称,由于当时财力有限,后期使用的釉料并不好。有些砖釉已经褪色,釉面变得模糊,阳台墙壁上使用的瓷砖都是1574年托普卡普皇宫大火中留下的回收瓷砖。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蓝色清真寺的蓝色色调。

我个人认为,除了上述观点之外,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蓝色清真寺的“大”。

蓝色清真寺整座建筑都是用大块石头建造而成,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寺内正殿长72米,宽64米,可同时容纳3500人礼拜。大厅内有4根巨大的大理石柱支撑着中央直径5米的大穹顶。从寺庙外面看,中央大圆顶高43米,直径22米。穹顶周围的四个较小的穹顶直径也达到了5.5米,其下方还有30个较小的穹顶。六个尖塔高超过43米。这么大的寺庙矗立在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海口,想不出名都难。

参观清真寺时,男女必须脱鞋,女性还要戴头巾遮住肩膀和头部。清真寺有六扇门,但对游客开放的只有两扇,一进​​一出。

毗邻蓝色清真寺的是艾哈迈德墓、Medelez(伊斯兰学校)和临终关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