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核工业原料厂遗址成为网络小众景点。是否值得探索?
第三行是什么?第三条战线是1964年至1980年,主要涉及中西部13个省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开展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四川累计投资规模393亿元,新建、扩建、内迁重工业项目250多个。
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设我国自己的核工业,国家有关领导人乘坐直升机亲赴四川龙门山深山老林考察,最终选择了江油后坝遗址至养马峡谷之间,新建了一座为核工业提供原料的神秘军工企业,这是我国唯一的铀分离膜生产厂。是亚洲最大的超细镍粉生产厂。这个工厂就是国营857厂,又名西南金属制品厂。
随后,在“为民备战备荒,三线好人好马”的时代精神感召下,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高校毕业生军队代表、四川转业军人和当地有志青年组成了857厂的第一批员工,从此,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里默默地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6年8月,在工厂基础设施尚未完工的情况下,职工家属克服种种困难,贯彻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成功生产出我国自己的铀同位素分离膜和纳米级镍粉。为我国铀235浓缩生产厂及时提供关键核心部件。此后几十年,847厂陆续更新多代产品,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在“保军转民、军民结合”方针指导下,第三次军工一线开始慢慢向民用产品转移。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857厂也开启了“军转民”之路,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民用产品,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2003年,857厂宣布保单破产,整体出售给私人。
时代已经过去,原来的辉煌岁月人走了,熙熙攘攘、喧闹的厂区已经冷清,机器轰鸣的车间已经空了,只剩下破旧的厂房。当初神秘的857工厂,现在普通人可以随意进入。厂区种植的法国梧桐如今枝繁叶茂。这是三线企业特有的树种。它成为了这些老工厂最美丽的装饰和历史的见证。 。
那些无人照料依然茂盛生长的梧桐树,如今已经成为江油当地的网红景点。这里环境隐蔽,气候凉爽,风景秀丽。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更是令人惊叹。沿着工厂道路行驶,就像行驶在茂密的森林深处,万千枝叶交织在一起,周围的野花杂草也显得格外茂盛。这是一个好地方e 放松并拍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