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楼克树、卢连石)

马迹犹在,英伦风情永存

涂山最早出现在史书《三王国”。当时,土山周围是一片荒凉低洼的沼泽,无人居住。据县志记载,当时土山高三十多丈,站在山顶,可以看到下邳城(今古郫镇)。此后历经沧桑,直至明初,土山周围已无人居住。明末清初,涂山商贸业初具规模。清代中期,山西、陕西、河南、江西等洋商先后来土山开店,有十几家。此时的涂山街道整齐,两旁商铺林立,商业繁荣,市井热闹。它成为一个大型市场拖车n 位于屏南,是屏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郯城发生大地震,导致黄河决堤,古郫下沉,土山倒塌。原本高大的土山,只有一座半径200多平方米、高度20多米的小山丘裸露在地面上。但地下岩石仍然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延伸很远。曾几何时,有一首关于涂山古镇的歌,道出了涂山古镇的名胜古迹:

四山五庙五门楼九桥十井二河堂;

关岳三石阁及七间

两街两巷两广场,三业三业四铺;

大杀场是依然在那里,正义和勇敢的丰碑将永远闪耀。

四山有涂山、小黄山、罗山、竹山。土山位于关公西路北侧,界南村、界北村范围内。小黄山在黄山村境内。而罗山、竹山原本位于涂山的东南方向。由于清代郯城地震和黄河决口,山石下沉,土壤淤积,沉入地下。

五庙是指三官庙、炎王庙、火神殿、城隍庙、关帝庙。

三官寺位于涂山街北门外,一百多年前就被毁了。

燕王庙位于关公西路中段北侧。解放前该寺仍很受欢迎。合作后,曾经作为生产队的仓库逐渐遭到破坏、冰冻。后殿。 1990年,涂山中心幼儿园在此建立。

火神庙原位于东门桥东北侧。

城隍庙原位于涂山西门,现关公西路西段北侧,与关帝庙毗邻。这座寺庙在一百多年前就倒塌了。

关帝庙是邳州最大的寺庙。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马吉亭。

五门城楼是指涂山街的东门、西门、北门,西南门的门楼以及大小街道交汇处的十字门楼。解放前,四门楼下是居民必经之地。门楼有卫兵把守,保证街道的安全。解放前后,相继倒塌,如今已所剩无几。

九桥为四涂山四门下的青石桥,加上南门村的“方圆桥”(现已不存在),以及东门的“九笼桥”(即用九个长条编织的笼子搭成的桥,桥上有早已不复存在)、小北门外的“罗魂桥”(现已不复存在)、西门外河上的“济桥”。

这十口井分别是西门外的“清石井”、关帝庙后的“房口井”、小北门外的“清石井”;门外的“青石井”、西南门外的“源口井”、南门内的“双眼井”、西门内的“三山一井”,共十口井。

两条河分别是涂山北方亭河(原名白马河)和涂山街周围人工开凿的护城河。

两座教堂分别是天主教堂和天主教堂。涂山山门耶稣教堂。天主教堂于1921年由外国人修建,位于东门村。北侧是教堂,面积1000多平方米。教堂房间的表面全部是不锈钢波纹板。教堂东侧有六个大厅,是牧师居住的地方。楼前庭院里的花花草草非常漂亮。楼东第一医院是一所由神父开办的外国学校。北殿南侧有礼拜堂,大门朝西。里面有两排九间走廊平房,是尼姑居住和行医的房间。两个区域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不幸的是,主教堂于1969年被拆除并重建,礼拜堂也被毁。

新建的天主教堂位于天主教堂北面,仅一马路之隔。这个教堂比较小,是一个四合院h 东西长15米,南北宽15米。向上。

约定三件事,是指关羽向曹操提出三个条件,降曹。

七处痕迹是原马迹亭周围岩石上的石迹:关羽磨刀石、马蹄印、马桩、张辽跪见关羽印、钓鱼台、马屁股印。

三楼是关帝庙的戏楼和东西戏楼。

关帝庙的四殿分别是前殿、东西殿、后殿。

两厢房是关帝庙的东西两厢房。

二街是涂山围的两条青石板街。东西街长约250米,南北街长约100米。

两条巷子分别是涂山街南边的陈家巷和北边的七干巷街道的。

两作坊是指外商在涂山兴建的酒作坊和油作坊。

土山特产、白布、麻线、干苔三大物产。

三条线是著名商人卢胜三开设的盐线、粮食线、自制布线。

四店庄是指清代中期土山经营的四大店。有河南人开的“龙兴”茶食店、江西人开的“姚万和”中药店、山西人开的“宝泉涌”酱油店、江宁人开的东西五六药店。

大杀场,是1938年8月25日涂山西门外日本鬼子一次射杀四十八名无辜群众的地方。

义碑还有英勇,那就是1938年7月,郫县土山关帝抗日义勇队树立的纪念碑寺庙。此碑为1990年义勇队队长李培元同志题写,现矗立于关帝庙前院。

此外还有古墟河、明清小街、裕德池、沈家大院、魏家埠村、王家楼、天主教堂等十多处明清建筑在涂山古镇。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局长楼孟霞烈士墓位于古镇西南。

渭河

古镇周围缓缓流淌的古墟河,已开凿300多年。那是涂山古镇的护城河。

古墟河长约五里,流经东、南、西、北门处建有城桥,城桥上建城门楼。每天天黑前,城卫兵都会关闭城门以便城外的人无法进入,并于第二天早上及时打开城门,方便商人和百姓的出入。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对渭河进行了疏浚。同时,河两岸植树造林,重建民居,部分恢复了当年的旧风貌。

东门桥牌坊上的“后山岭”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其中蕴含着涂山人的淳朴、善良、智慧和热情。

明清古街

穿过东门桥牌坊,就到了明清古街。古街长近500米,青石铺成。明清时期,这里商贾林立,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街道上光滑的青石板、店铺街道两旁都是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这些建筑全部用青砖小瓦砌成,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关帝庙

关帝庙作为涂山五古庙之首,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建筑规模居全国第四。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崇祯、雍正、道光、民国年间曾四次修葺,但每次重修均因资金不足,仅修葺了前后主体建筑,而两侧建筑则相继倒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变成了私人住宅。解放后,经过多次修复,这座古建筑群得以保存下来。 2006年,邳州市委市委、市政府对原占地23亩的寺庙遗址按原貌进行了全面修复,重现了昔日的辉煌。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独具三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帝庙建筑格局为三路四进院落。中轴线建筑为主建筑,两侧对称建筑为辅。有殿房100余间。寺内有钟楼、鼓楼、马迹亭、关公磨刀石、拴马柱、马迹印、张辽跪印等古迹。请看这副对联:“儒曰圣,佛曰佛,道曰天尊,汉曰侯,宋曰王,明曰帝”。可见关公的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力,关羽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或一个人物,他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化。

钟鼓楼 进入大门,左边的钟楼和右边的鼓楼是左青龙、右白虎两位守护神的象征性建筑对了。如果你想寻求青龙和白虎的保护,就去山顶敲鼓敲钟吧。请记住以下口诀:敲钟敲鼓求吉祥,敲三、六、九响最合适。三环显诚意,犹如桃源三结。六响,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九环大福、福寿、富贵,给全家带来幸福。

前通道正中建有牌坊,牌坊上书“精忠观日”四个大字。牌坊、钟楼鼓楼分别建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寓意桃园的“三”。

向左走,有一排古碑廊,内有雍正三年、道光三年、民国三年、民国九年。这些碑文见证了这座寺庙悠久的历史。

通道左右两侧各有九间陈列室,分别是关公生平及图片展览。九个展室的墙壁上都是雕刻精美的石壁雕刻:杀鲁雄、桃源三结、杀颜良、惩文丑、单骑千里、过五关斩六将、三访草堂、孤身赴会、智取鲁肃、水淹七军……这些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关公的忠义一生,对善良、仁慈和勇气。关羽一生不负大义,死而忠诚,勇往直前,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因此,他受到历代统治者和黎民百姓的尊敬,尊称他为太子、公、帝、神、圣人。俗话说“多少英雄称主,忠义称帝”。历史上有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名满天下,是因为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一首震天动地的“忠仁勇”之歌。

春秋门 过道上方悬挂着“春秋门”的镀金横幅。 “春秋门”三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关帝一生爱读《春秋》,正如后人所称赞的那样。诗曰:“有文无武,则不强;有武无文,则非夫”。 ”

古戏楼前的通道上方有一座古戏楼,戏台正对着关公铜像,方便关公看戏。楼上就是地方演员们化妆、准备表演的地方。楼前有一个戏台延伸出庭院。东西两侧分别是东观戏台和西观戏台。过去,每年的十三农历九月一日,关帝庙会会有为期三天的演出,权贵们坐在戏楼上观看,普通老百姓只能坐在青石台阶上。

关帝殿门前有四棵古槐,其中最大的已有100多年树龄,树干从上面看到了下面,却依然顽强地维持着生命。这些年来,这四棵古槐已经枯死,枝叶所剩无几。关帝庙重建后,逐渐兴盛起来。大家都说这是关公显灵的结果。于是,游人纷纷在古槐上系上红丝,祝愿它们更加茂盛、长寿,争先恐后地抚摸它们。据说,摸一摸槐树洞,一定能活到一百岁以上!古槐树前是议事堂和忠义堂。

会议厅内有关公、张辽的雕像,展现了“屯土山关大会三件事”的动人传说。涂山是关羽一生的转折点。他被困在涂山,走出涂山。关斩六将,然后跟随刘备在风雪中拜访先贤,去了独赴会,智取鲁肃,水淹七军。被称为“五虎将之首”。

忠义殿展现的是关羽大力上马,倒握青龙偃月刀,凤目圆睁,蚕眉直挺,直奔敌营,杀了燕人。随后,曹操、程昱亲自迎接凯旋。

忠义殿的梁梁值得一提,因为历经岁月的烟尘,梁梁依然保存完好,梁上原有的图案依然清晰可见。

前面是旧正殿,即关帝殿。

关帝殿是寺庙的正殿。涂山人称其为前殿,殿内有一尊关帝坐像。左边是关公之子关平手握印章的雕像,右边是关公的儿子关平的雕像周仓将军持刀。三尊雕像均采用青铜铸成,重约4吨,其中关公像重2吨,关平像、周仓像各重1吨。关公像高2.36米,是全国最高的室内关公铜像。关羽一生的仁义、忠诚、勇敢是无与伦比的。他为汉室复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法家于是在正殿大门的横额上题写了四个大字:“古来一人”。

贤良殿、两厢房穿过关帝殿,就进入了关帝庙的第三进院落。这里是关羽的妻儿居住的地方。正中殿为贤良殿,殿内塑有管虎夫人雕像。胡氏名叫胡金定,是关羽的第一任妻子。关羽十八岁时与胡适结婚。关夫人很贤惠一生都是她的,所以这座殿就叫“贤良殿”。附近的人也称它为“娘娘堂”。据说,关夫人医术精湛,周围村民常来上香,为子孙祈福,心愿大多都能如愿。

东西两侧分别是王子翼和公主翼。这两座建筑的屋顶都没有屋脊。在古代,这种无脊房屋一般都是富贵人家的妇女居住,是官府中官员夫人的住所。看来五百多年前建关帝庙时,这个规矩也是很有讲究的。太子厢房内供奉着关羽次子关兴夫妇的雕像。关兴从小就很聪明,诸葛亮说他长大后一定要成为国家栋梁。果然,成年后,他征战南北,英勇无畏。并顽强地立下许多战功,成为了一名大官。后来,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后,他不幸病死在战场上。

公主房里供奉着关羽女儿关娥的雕像。关娥才貌双全,一生辅佐父亲做很多重要的事情。后来,孙权派诸葛瑾提亲,想要关娥做他的儿媳妇。关公因此大怒,骂道:“我虎女怎配狗!”诸葛瑾向孙权报告,孙权大怒,立即派兵攻打荆州。关羽自以为长江中有天险可依,因而疏忽大意,结果失去了荆州。

关公失荆州后,孙权将军吕蒙算计关公必去湖北当阳,于是在当阳设置了拦路虎。傍晚,关公在当阳摔马。并被俘获。次日被孙权所杀,时年五十九岁。关鹗终生未婚。

再往前就是“结艺园”和“春秋堂”。

结义园刘、关、张兄弟起誓拜的地方,其实在河北涿县,当时叫涿州,现在属于北京。这里的结义园是仿照山西解州关帝庙结义园的格局而建的。园内建有结义亭。结衣阁的三根柱子象征着刘、关、张。他们虽是异姓兄弟,但彼此真诚相待,荣辱与共。他们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亡的忠诚和骄傲,将永远持续下去。

春秋殿 殿内有于秉柱夜读《春秋》、保护两位皇帝妃子的雕塑。关羽投降曹后o曹,他跟随曹操到了许昌。曹操故意安排关羽与他的两个皇妃同住一屋。皇帝的两位嫂子在内室休息,关羽则在外室坐着读《春秋》,度过漫漫长夜,直至天亮。曹操听说后,更加佩服关羽的德行。

前面的大土堆就是土堆的顶部。以前的土山是一座高三十多丈的青石山。后来由于黄河改道、黄沙堆积以及郯庐地震的影响,山体下沉,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土山。

马迹亭 马迹亭建在山顶。亭高18米,三层。马迹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倒塌。民国时期,军阀张勋驻扎徐州,遣干子上中营长驻涂山。营长喜欢怀旧,就用土豪劣绅的罚款重建了马吉亭。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李道陵,别做不成,官司败诉,罚修马吉亭”。亭为砖木结构,六面三层,琉璃瓦顶。县令李世良为亭题联:“马迹今值千金,将军留名今”,横额“美须遗风”。后来,马吉亭再次毁于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本世纪初才恢复原貌。

关公出征时,骑马持刀。他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他的马是不可或缺的。瞧,岩石上还留有赤兔马的蹄印和屁股印。此外,还残留有马扎柱、磨刀石、试刀痕迹等。在邳州,民间传说,农历5月13日是关公磨刀日。磨刀日前后三天,总是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哪怕是几滴,也说明关老爷子是在蘸水磨刀。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终究是事实。这种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关帝庙和马迹阁均为砖木结构。正殿雕梁画栋。

郫县青少年救国志愿者队成立

在关帝庙,还有抗战期间成立的郫县青少年救国志愿者队窗格战争。那是1938年7月,为了开展敌后宣传,开展武装抗日斗争,中共郫县县委县长李培元组织部分青年团员召开会议。并在关帝庙正式成立“郫县青少年救助志愿者队”。李培元是队长。此后,志愿队取得了三场战役的伟大胜利,锤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党的地方工作和抗日斗争就是从这里轰轰烈烈地开始的。

传说故事

关公兵被困深山

东汉献帝时期,天下诸侯被困分裂,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蜀国是最弱的国家。刘备将军少,驻扎小沛、徐州、下邳。刘备、张飞守习敖沛、徐州,关羽在下邳镇守着两位皇帝的后妃。魏相曹操率大军从许昌征讨,先进军小沛。刘备、张飞听说后,密谋夜袭刚刚驻扎在小沛郊外的曹营,结​​果大败。先后失去小沛、徐州后,北逃。随后曹操发兵东攻下邳。曹操谋士献计曰:“关公勇不可挡,不攻不能破城。”于是曹兵埋伏在涂山北面,派将军夏侯淳到下邳城外斥战。城中的关羽听说此事,大怒。 ,他率部出城。夏侯淳佯败,关公飞马追赶。到了涂山,已被曹军包围。关公看到下邳城在,大吃一惊。火焰。他几次冲下山,都被曹军的乱箭射了回来。

第二天一早,关羽正要再次爆发,却见一个人独自向山上跑去。关羽一看,是曹将张辽。关羽和张辽曾经是好友。张辽下马迎接关羽。关羽义正词严地问张辽:“你为何上山?”张回答道:“我来报信,昨天下邳坏了,现在该怎么办?”走投无路,却视死如归,决心下山,决一死战。”张辽劝道:“今日你关云长将战死,世人将嘲笑你不义。你与刘备是结义兄弟,理应生死与共。今日你先死,不义;刘备把他的家人托付给了你。如果你先死了,没有人保护你的哥哥和嫂子,这两个人就不义;武功高深,通晓经书,先死,不愿报效国家。这是三不义。”关羽想了半天,说道:“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辽说:“现在你们四面包围了。如果你不投降,你就会战死。不如暂时投降曹。一是不辜负桃源情怀;第二,不辜负刘备的嘱托;第三你可以保住你有用的身体,等你将来查出刘备的行踪,再投也不迟。”关羽说:“你说得有道理,既然如此,我就同意三点。事情:第一,降韩不降曹;第三,以后如果知道刘备的行踪,就立即离开。曹操若答应,我便投降。”张辽见关羽回心转意,立即下山报告。曹操爱将心切。虽然对于第三点他有些顾虑,但他还是一心一意的同意。

后来,曹操为了拉拢关羽,给了金钱、美女、战马、袍服,但关羽还是不为所动。不久,当他真正听说刘备的消息后,便封了金挂印,辞别曹操去追击刘备。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件事”,也是被背诵过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件事”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汉”这个典故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