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有什么好玩的景点(山西运城稷山旅游景点)
吉王庙
吉山县步行西街北侧的吉王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36年)毁于火灾,民国23年(1843年)重建,面积1008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院落式布局,两进。中轴线上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江源殿,两侧有钟楼、鼓楼。专用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饰以琉璃瓦,东西山墙嵌有巨大石雕。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级台阶,单翘斗拱,四周有回廊。殿前有浮雕龙石柱4根,石雕花柱20根,由52块刻有图案的石板组成。屏幕栏杆。江源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屋顶覆筒瓦。八卦亭为元代遗物,献殿、后稷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建筑。
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高崖上,又名“清凉院”、“佛阁”寺庙”。悬崖上有一尊巨佛,故俗称“大佛寺”。 1996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政发(1996)7号]。
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碑刻记载,该寺始建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张。寺庙南北走向,全长233米南北长3间,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平方米。原寺庙规模宏大,上下班需台阶。坡道两侧的寺庙排列有序,雕像众多。大部分建筑物都被战争摧毁了。现仅存下殿、铎殿、十王洞、十六罗汉洞。
宋金墓葬
宋金墓葬已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这里,景色独特的地宫雕刻,地上还有各种建筑,松柏云林,奇花异草的花园。它已真正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处的马村西南角,东距著名的青龙寺300米。原本是段氏之地马村的一家人。 1953年、1954年,因雨水侵蚀,先后发现了三座砖雕室、仿木结构的宋金墓葬,196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省文管委派人在这里进行考古钻探,发现类似墓葬12座,共计15座,发掘了8座。发现每座墓葬的砖块虽然相同,但结构和装饰却有所不同。但每种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窑洞、楼阁、宫殿,有单檐、重檐、重檐等,多为四合院,真是精巧、美观、精致。每个墓穴里,无论是门窗隔断、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还是安详坐在甬道下的墓主夫妇还是墓的,书童侍女,陈列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群雕,什么用名参采柴,刘恒尝药,陆姬怀橘子,杨德打虎、丁兰雕木等,或刻、或捏,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墓主对面有一座戏台和音乐楼。既有乐队,也有演员。泥巴、假装孤单等等,看起来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演技,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果走进一座古墓,真的就像参观了一座宫殿,里面有珍稀的工艺品。感觉。
青龙寺
位于山西稷山市以西4公里处的马村西侧。寺院土丘四面广阔,掩映在枣林之中,甚是有趣。始建于唐二年隆朔(公元662年),次年更名。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重绘。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时期遗物。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前后两个院落,大小殿堂八间。前院有天王殿、罗汉殿、地藏殿(已毁),北有弥陀殿;后院有大雄殿、腰殿、后殿及东西两厢。和加兰。腰厅、后厅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式屋顶。腰殿重建于元二十六年(1289年),后正殿重建于正政十一年(1351年)。二人殿也是元代遗物。各殿造像已荡然无存,仅腰殿和正殿壁画尚在,约185.13平方米。后厅有壁画六幅,高2.3米,宽1.2米。主要内容是佛、菩萨像。 0 金刚;西壁为弥勒佛、菩萨,西南角为侍者、供养者。后殿的壁画大多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重新绘制或重新绘制的。只有西南角一小部分粉墨古朴,仍保留着元代遗风。腰厅壁画整体画面高四米,宽七米。腰殿东、西、南壁壁画为建殿时所作,北壁、扇壁为明代重绘。腰宫壁画技法最为精湛,人物比例适中,色彩浓重,线条流畅,绘画技巧巧妙,可与永乐宫壁画相媲美。
马村砖雕墓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处的马村西。宋金时期(公元960-1234年)。
马村砖墓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展示了墓主客厅的布局。一般为四合院结构,有前厅、后厅,左右有厢房。提供详细的身体信息。该墓地出土的戏曲音乐舞蹈砖雕,再现了当时戏楼建筑的结构和戏曲演出的舞台形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戏曲史料之一。同时,陵园中发现的二十四孝立体雕塑,造型生动,姿态优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马村砖雕砖墓中的文物精美丰富,对研究宋金建筑、戏剧、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价值。
南阳法王寺
位于山西稷山县西南4公里处的南阳村。成立时间不详。元代重修,明成化七年(1471年)增设舞场,清代部分修葺。寺院布局开阔明亮,建筑宏伟,山门三座,舞庭回廊,左右侍帅殿与后土殿相对。大雄宝殿原名法王殿。是悬山风格。前檐插入走廊。两侧的二重殿为九曜、七星,南侧的后土殿均为元式建筑。他们分为两部分类型:悬山、歇山。大殿前有舞场,是神祇表演的地方。共有三间方形房间,三面环绕廊道,顶部覆十字形山墙屋顶。檐下铺有斗拱五间,双层底精心筑成。梁架结构精巧,制作工艺精良。屋顶琉璃脊,图案优美,色彩鲜艳。晋南明代的戏台,从前到后用内柱隔开。此院呈方形,无内柱,仍沿袭元代月楼古制。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珍贵资料。寺内,明成化七年“创建舞庭”碑上,有完整的寺址地图,保存完好。
>北阳城砖塔
地址: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
据塔内嵌石佛据碑文记载,该塔是北阳城村村民谢武为其母亲拜佛而建。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层方形砖塔,高5米。塔基有一石释迦牟尼佛像。以上各层均为重叠檐。
玉笔城遗址
地址: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
玉笔城位于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
玉笔城位于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
玉笔城位于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汾河 北朝时期,地处北周与北齐的交界地带。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始建于西魏大同四年(538年),建于巡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直到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才废弃。古代,南北大道穿城而过,西、北、东三面都有美丽的城墙环绕。古城遗址东西长420米,南北宽500米,城南高0.8-3米。
丁庄李家大院
丁庄李家大院坐北朝南,整个院落被一条东西向的巷道划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 、七号院、护理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整个大院由十二个独立的庭院组成。平方米。整体布局已完成。蒂是稷山县现存民居建筑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住宅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疗养院位于七号院和八号院之间,坐北朝南,门阔一间,进深三椽,单檐硬顶。前檐下平雕二龙、寿星一组,中间设板门,鼓式柱基,线雕卷轴图案。门两侧有交耳房,进深两椽,单檐硬顶。穿过大门,南面有两个入口。屋顶为砖雕仿木结构。前檐下有砖雕斗拱三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