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普贤菩萨道场。自然景观主要有金顶、洗象池、九老洞、红椿坪等。其中金顶是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77米。在这里可以看到日出、云海、佛光、日落四大奇观。晴天的话就更远了。俯瞰三河交汇处,雪峰雄姿。人文景观有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等,其中以万年寺最为著名。有一尊普贤菩萨铜像,高7.85米,重62吨。

●报国寺●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脚下,始建于明代。寺内有大殿四间,依山而建,比殿高一层。e 其他。建筑雄伟自然,周围苍松翠柏。寺内殿堂门窗雕刻精美,生动美观;亭台楼阁分布均匀,古朴雄伟。前殿内有明代铸造的铜质华严塔。塔高7米,共14层。塔上刻有4700多尊佛像和《华严经》经文。

●万年寺●

万年寺相传是汉代采药老人普公成佛的地方。唐代改为白水寺,宋代改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改为圣寿万年寺。寺内有一座明代所建的无梁砖殿。殿顶为砖砌成,拱形、拱形。穹顶下有一尊骑白象普贤菩萨铜像。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总高7.35米,重62吨。寺庙右侧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名僧广浚曾在此为李白弹琴。

●咸丰寺●

咸丰寺位于峨眉山咸丰岩下。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僧人本炯创建。现存寺庙大多是清代修复重建的。咸丰寺背负危岩,面向华殿峰,树木葱茏,幽深幽静。大殿右侧数百米处,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相传洞内有九位老仙,故名九老洞。洞右侧有三皇台,登临三皇台,景色秀丽。

●伏虎寺●

伏虎寺位于伏虎岭下报国寺以西约1000米处峨眉山脚下。始建于唐代,宋代名神龙殿。后因附近常有老虎出没,僧人修建尊胜楼镇压,并改名为伏虎寺。该寺是峨眉山最大的寺庙之一。几经兴废,现清代重建。寺庙建筑纵横交错,形成多个庭院。殿堂宽敞雄伟,四周楠木参天,浓荫蔽日。寺庙虽被翠绿覆盖,但屋顶瓦片却常年无叶。清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匾“李沟花园”。

清音阁●

从报国寺上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清音阁。清音阁始建于唐代,位于牛心岭脚下,面向五仙港,东临白龙江,与黑龙江隔江相望。ver在西方。黑白两水在清音王处交汇,交汇处有一块巨石,高约4米,形状如牛心,名牛心石,号称“黑白两水洗心”。一块牛肉”。距牛心市不远,有两座石拱桥,横跨黑白两河,名双飞桥。剑峡有一座解王阁,相传是僧人为迎接清朝太子海清无阁奉命上山捐经赋诗而建。两水环绕石,水声如琴,山谷回响,​​声色秀丽,有“双桥清音”之美誉。是峨眉十景之一。

●金顶华藏寺●

金顶寺始建于东汉,原名普光寺。是峨眉山古刹之一。正殿、雍明华藏寺,清代重修。殿后最高处,有一座原铜佛殿,宽二十余米,进深数米,俗称金殿,供奉普贤菩萨。通殿、华藏寺均毁于火,碑现于云安寺殿堂侧。出庵左数十级台阶,可见光台,悬崖直冲云霄,眼前悬崖峭壁,是观赏日出、云海、观景的地方。佛光。

●洗象池●

洗象池因寺前的六角形小池相传是普贤菩萨洗象的地方而得名。最初是一座小尼姑庵,清初扩建为寺庙。寺庙共有三层殿堂,正殿在中央,巨大的琉璃瓦殿内佛龛内供奉着骑象普贤菩萨身躯,金碧辉煌。前往寺前的石制半圆形平台,可以观赏猴子嬉戏。这里气氛清朗,云彩垂在脚下,每到夜晚当月当空时,光辉无限,明月如玉,若入寒,故夜月在香池是峨眉十景之一。

●雷洞坪●

雷洞坪距西乡池约7.5公里。始建于唐末,原名雷洞寺。明代增建雷神庙、东平殿。此寺于清同治年间重建,后倒塌,仅在岸边留有一座凉亭,供游人休息观景。崖下云雾浩瀚,深不可测。盛夏,悬崖下雷雨轰鸣,但悬崖上方的天空依然晴朗。传说悬崖下有72个洞窟,洞窟中住着雷神托尔、女娲、伏羲、鬼谷、龙王、蛇王等。明代僧侣曾在此铸铁像两尊,立镇音铁碑一座。据说,行人若说自己的笑声太大,就会对雷神感到惊恐和愤怒,风雨雷电就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