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山东的山是指哪座山?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是朱元璋幕僚的主意

-第01期-

山西、山东的山是指哪座山?

山西的山毫无疑问指的是太行山,因为山西大部分地区在太行山以西,所以得名山西。

山东的山也是指太行山吗?现在的概念应该是指太行山,所以问题是,河北毗邻太行山以东,山东隔山相望。为什么河北不叫山东,而离太行山那么远的一个省却叫山东?

▲五老峰,太行山余脉

其实,山东的名字由来已久。当时山东的山不仅仅指太行山。据史料记载,山东原是一个地理集中地。ept,主要指萧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东路,置山东东路同军司。开始使用“山东”作为行政区名称。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清初设山东省,“山东”成为省名。

可见,山东的山最初是指萧山、华山或太行山。一开始,山东的面积要大得多。后来,随着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山东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其疆域越来越小,直到民国初期,区域基本定型,这就是山东省的雏形。今山东行政区的通称形式。

新中国山东的行政区域距离萧山、华山太远。说是萧山、华山以东,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解释为太行山以东是合理的。

▲网上图片

当然,有人说山东的山因泰山而得名。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泰山位于山东中部,偏西一点,东部正好,如果山东的一部分以泰山命名,那应该叫中山省,而不是山东省。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误会,是因为泰山的盛名和辉煌的人文历史蒙蔽了人们的视线。

- 第02期-

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是朱元璋幕僚的主意

山西和山东虽然不相连,名字The Mountains都指向一座山,而这个山就是太行山。

山西和山东虽然隔着河北和河南,但在明朝洪武年间,很多人都是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下走出去的,不仅仅迁移到了河北和河南,还到山东、皖北、苏北。

▲网络图片

那么,这些山西人为何背井离乡,流落异地呢?这里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元朝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再加上水灾、干旱、蝗灾、瘟疫不断,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使得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堵塞,民生断绝”。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虽然朝廷多次派兵镇压,但起义却已成为燎原之势,全国各地鲜花盛开。我们怎样才能抗拒它呢?腐朽的元帝国建筑即将消失在路的尽头,无法返回天堂,在起义军点燃的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

朱元璋就是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率领的起义队伍压倒群雄,脱颖而出,不仅完成了对元朝统治集团的最后一击,还铲除各派,扫平一切山头,统一天下,建立了明朝

▲网上图片

朱元璋坐上皇帝宝座后,放眼中原大地(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山东、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十人七十八人死亡,仅十八户人家被杀当年扬州城。”

“天上有大河大山,无人,如何修炼?如何建造?经济如何发展?怎样收粮、收租呢?我怎么能当皇帝呢? ”

于是朱元璋就让大臣去查一下各地的人口,不查也没关系。大量涌入,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当时,有多达4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明朝统治,洪武年间明朝时期,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照“四家留一、六家二家、八家三家”的比例,于洪洞县。移民数百万,其中很大一部分移居“河南、沙

这就是历史上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的起源。

▲网上图片

的当然,看似这样的移民政策促进了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却造成了家庭离散,断绝了亲情,给很多人留下了永久性的心理痛苦。

如果当时尽可能选择“全家”或者“完整的家庭”作为一个比例进行搬迁,是不是既考虑了家族关系,又保证了明确的帝国发展的需要?

这个朱元璋作战威严,横扫万军,但他处理移民问题却是榆木脑袋,思维神经缺一根弦,你知道他的这一举动,带来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吗?给很多中国人造成了数百年的悲伤。

现在,你去河南河北 行走在安徽、江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思念自己的祖先,思念自己的根。 “我想问我的家乡,山西洪洞的那棵大槐树在哪里”。那是他们数百年来的痛苦。呻吟和哀叹。

标签: 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