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4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导航(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
路线二:先去杨家园、英华书院,然后返回八卦楼
杨家园老照片
杨家园
4.杨家园
杨家园位于安海路4号。原为菲律宾华侨杨志木兄弟的别墅。杨氏兄弟来自陇西,住在马尼拉。经营五金公司后,看到鼓浪屿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他也于1913年回国,连建四栋三门楼别墅。最宏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列古新路27号的“中泉楼”。据说,杨家企业的最大功臣是杨家老二杨志刚的儿子杨忠全。杨志刚很早就去世了,杨忠权也跟着他。叔叔去菲律宾谋生。杨忠全思维敏捷,善于做生意。他打理着杨家的五金公司,但他英年早逝。 1932年逝世,墓地在鼓浪屿。 1976年,杨忠全的孙子回国迁坟到菲律宾。
5. “孟学堂”旧址(英华书院)
杨家园安海路一带,清末称“天子围”,这是从“鼓浪屿申请网”查询到的。资料显示,安海路6号是“孟学堂”旧址,《鼓浪屿老人与往事》中写道,安海路6号是“英华书院”旧址。不知道这两个学校是什么关系?或者说命运是什么?我把我查到的信息和大家聊聊,欢迎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留言咨询!
怀德幼儿园
《鼓浪屿神艺网》称:安海路6号原是钢琴家尹承宗祖父的私宅。第二校址电子学校。
《鼓浪屿历史故事》一书中说:1898年2月,英国牧师韦玉顺的妻子韦爱丽在牧师楼创办了福建第一所幼儿园——“怀德幼儿园”古新路35号。前往安海路6号,更名为“孟学堂”,即现在的“阳光幼儿园”。 1911年,安海路6号被菲律宾华侨吴天定买下,“孟学堂”迁入“惠仁女中”。
吴天鼎阁
《鼓浪屿老人往事》一书中说:安海路6号有一栋楼,名为“吴天鼎阁”,其后面的建筑是颍上德基洋行 该物业周围环绕着荔枝林,故名“荔枝屋”。 1898年,英国牧师“Rve. James Sadler”在此创办“英华书院”。 1901年由稷山路迁至安海路。
片仔癀博物馆位于原英华书院
>百年历史的厦门第一“厦门大学校友中学”合并。
网上有文章称,现在的安海路6号就是原来的“英华书院”,即厦门市第二中学的前身。
上面的信息看似让你明白,其实你并不明白。
我想我们已经聊过“英华学院”了,那我们再聊聊英华学院的“短红”吧。我写游记的时候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到了某个点,就会想起与之相关的人或事,就会多插入几句话,这就是所谓的“宿岁念”。闽南语。
左二为英华书院第二任校长Henry J.P. Anderson
“短红”,本名Henry J.P. Anderson,第二任校长(校长)英华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英语老师和“英华足球队”的教练。 1932年,兼任领导、主任。e 鼓浪屿工业局.洪宪礼是苏格兰贵族,风格我行我素,行事雷厉风行。喜欢他的人感激他,讨厌他的人则说他是一个霸道的“凌驾于中国人民之上的帝国主义走狗”。
英华学院毕业证书
英华学院采用英语教学。预备班。当时,洪宪立所管理的英华书院以“英语、足球、音乐”闻名。是福建著名中学,闻名东南亚。现在的厦门二中仍然延续着这一优良传统。
1915年,英华书院扩建,“钉子户”不肯高价卖地。洪宪礼私下怂恿学生扔石头、扔砖瓦,迫使“钉子户”把房子卖给英华华书院,此举给“矮洪”带来不少骂名。
当H翁宪礼担任鼓浪屿工业局领导、局长时,大力推动卫生整治,要求及时收集垃圾、粪便,对不守规矩者重金处罚。嫉妒,但从此以后,鼓浪屿岛上的蚊子、苍蝇都消失了,瘟疫也消失了,但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黄圣堂(右二)是洪宪礼的学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鼓浪屿沦陷,洪宪礼第一个被俘被日本人送往集中营。 “短红”经受不住日本人的折腾,没两天就死了。后来,他的学生黄圣堂、王世全冒着生命危险,从集中营偷走了他的遗体,埋在黄圣堂家人的墓地里。随后,英国军舰来访厦门,遗骸被运回苏格兰乌里亚尔。
洪宪礼在鼓浪屿生活了37年,并在此去世。有人怀念他,有人恨他,但他对鼓浪屿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记忆。
下一站:八卦楼
标签: 鼓浪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