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侨星公园绿树成荫,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散步、玩耍、锻炼,和谐祥和。公园内设置了“27头创业牛”人物浮雕,并立有石碑介绍人物事迹,纪念北谦等27位参与创建“创业牛”的人。陆丰华侨农场。然而回想起来,这里却并非如此幸福的景象,而是一片荒地。

1952年11月,广东省侨务委员会任命北谦同志带领26名从马来西亚、泰国归国的华侨组成野外施工队。成为了富饶沃土,被誉为“开荒二十七人”,为广大华侨回国开辟了沃土。 1961年底第一次“接待华侨”后,总人口数量达到8,017。到1976年,全农场土地总面积增加47563亩,成为全省华侨农场系统的“粮仓”。

“‘创业牛’‘二十七锄头’精神,已成为激励侨区新一代奋勇前进、推动侨区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新的层次。‘根’和‘魂’。”华侨管理区侨联主席钟元峰感慨地说。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原名陆丰华侨农场。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实行排华政策,不少华侨为了自身安全返回祖国。为了妥善安置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侨务委员会迅速建立了侨居所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都有农场,陆丰华侨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华侨管理区还建有党建华侨建设陈列馆,其中包括华侨管理区抗日斗争纪念室。一。抗日斗争纪念室主要收藏和陈列第二社区新加坡归侨事迹——南侨机械师张光旺回国抗战、第一社区归侨刘关梅参加在马来西亚抗战时期,归国的马来西亚华侨黄耿清和她的丈夫陈朴之的抗日斗争事迹等史料。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跨过滇缅公路,赶往中国运送国际援助物资,或发起抗日民族斗争。深入敌占区进行宣传宣传,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设立华侨抗日斗争纪念室,旨在弘扬归侨侨胞心系祖国、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特别是保卫祖国的纯真感情和英雄事迹。祖国在民族危难之际义无反顾,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不忘初心。

在一代代归侨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0年,侨管区果园15600余亩,果品陆续丰收。荣获“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市名优特优农产品”等荣誉“好新农产品”,岭南优质水果品牌已初步形成。徜徉在郁郁葱葱的果园里,采摘甘美的水果,体验开荒的艰辛,感受几十年来归侨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

“汕尾华侨管理区从无到有、从贫瘠到繁荣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归侨投身祖国建设的赤子之心。”钟远峰感叹道,展厅是华侨的辉煌发展历史的缩影,是华侨辛劳奋斗的画卷,值得一看。

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华侨管理区汕尾市的历史记录了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爱国、勤劳、智慧、朴素的精神和情怀。受到许多海外华人的排斥。

近年来,侨管区做好“侨”文章,通过党建推动侨建设,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目前,7个市级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83272万元。华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率先垂范、争当第一,全力以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半壁江山”一年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嘉源通讯员:陈世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