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值“五一”假期之际,重庆、四川文化旅游复苏势头尤为明朗:接待游客人数分别增长17.9%、27%.3%与2019年同期相比,成为经济发展复苏的生动体现。

川渝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的背后,是经济社会整体恢复正常运行的大势。此次产品投放和联合品牌营销,将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让巴蜀文化释放出独特魅力。

新活力:共同努力,让巴蜀文化遗产焕发生机。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商周幽灵玉璧与西汉史学家倪宽C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母子玉玺”……5月17日,四川博物馆联盟-重庆在重庆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期间,一大批珍贵文物

今年,值“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川渝多家文博机构联合举办精品玉石与川金“金婚”展银器收藏与重庆博物馆、四川博物馆与重庆博物馆文创展“巴山蜀水”等系列主题活动将介绍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巴蜀文化文明,加强巴蜀文化的转化和传播。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成果。

巴蜀古地拥有的资源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资源。如今,川渝两地携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让巴蜀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3年3月24日,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重庆大足石刻风景区。新华社记者刘婵摄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冉华章介绍,在调查研究考古方面,川渝两地联合举办了多场学术会议,如:钓鱼城遗址宋元建筑考古研讨会召开十场,共同完成部分牌坊发掘重大项目“中国考古”、“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和涪江流域考古调查启动。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川渝两地共同打造川渝之都。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戴云康表示,长征民族文化公园重庆、四川段目前进展顺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四川段已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并正在合作制定c的计划和计划建造。

在川渝两地的共同推动下,巴蜀文化遗产展现出新的活力。

以石窟寺文物为例,川渝两地建立了共同保护机制。大足石刻景区推出8K球幕电影,让游客沉浸在360°影像中。 -全景声影像体验石雕艺术。安岳卧佛寺打造石雕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两地共同推动文旅消费提升,共同打造石雕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开发和推广旅游线路。

2023年3月23日,四川省,游客在安岳县毗卢洞风景区游览,阳市市。新华社记者刘婵摄

“五一”假期,深圳的陈女士和朋友组成团队,先飞到重庆,然后租一辆车开始三人行旅行。川渝石刻一日游。参观完重庆大足石刻后,他们继续前往四川省资阳市参观安岳石刻。

“这次川渝石窟与石雕艺术专题游简直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两地的石雕同源,各具特色,很有吸引力。”陈女士说。

新品牌:联合营销塑造“交通责任”

4月29日至5月20日,成都宽窄巷子、重庆洪崖洞上线联名电子徽章送祝福。互动数字活动和收藏。用于引导游客沉浸式地享受城市旅游,游客凭证可享受两个景区部分展品的门票折扣。

川渝结合消费新趋势,创新开展文旅品牌联合营销。由川渝标志性景区成都宽窄巷子、重庆洪崖洞组成的“宽宏大全”协会,在品牌传播、营销推广、产品互促、客流分流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

重庆洪崖洞景区夜景。新华社记者 刘禅 摄ua

“大方、大方”成为巴蜀文旅的“流量责任”。今年春节期间,洪崖洞景区接待游客93.6万人次,比2019年春节增长36%;宽窄巷子接待游客105.26万人次,较2019年春节增长370%,双双成为节日接待游客最多的地方。自这条街开通以来。

“我们在重庆洪崖洞看到了成都宽窄巷子、春熙路等景点的广告,决定先领略一下来自重庆的“立体”和“魔幻”,然后再体验美食和休闲。来自成都的北京游客陈冲告诉记者,四川和重庆地理位置接近,民风相近,但成都和重庆却保留着鲜明的个性。发挥成都、重庆的魅力,吸引外地游客。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介绍,川渝两地联合推出“舒适四川·美丽重庆”文旅品牌,并成立推广联盟。西南地区文化旅游消费中心。川渝地区还计划推出“解放碑与春熙路”、“金沙大足石刻”等创意主题宣传活动。

同时,川渝两地联合开展“川渝亲子景区惠民”等两市互动营销,两地280多个景点游客各地携手开展活动比如“百万免门票”等优惠。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联合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联合举办“澜湄世界遗产城市对话活动”,全面推介巴蜀资源文化旅游景区。

新业态:巴蜀文旅产品联合创新

近日,广西游客王爱华跟随旅行团畅游多彩长江、四川。从自贡过江,可以领略自贡灯的绚丽、宜宾李庄古镇的文化底蕴、重庆常家汇景区的繁华、长江三峡的雄伟。.

《长江上游这条黄金河。新航线》河流主题旅游涵盖了长江上游文化资源的精华,让游客体验长江的独特魅力。河流文化更深厚。”王爱华说。

3月31日,一艘长江游轮巡航通过大宁河与大宁河干流交汇处的水域。长江,巫山县新华社重庆。新华社记者周文冲摄

长江上游黄金水道主题游覆盖川渝两地沿江20余个主要景区,涉及各类自然、人文、城市。这是川渝两地联合推出的巴蜀文化旅游,是“走廊十大主题旅游线路之一”。

“十大主题旅游线路”这些是川渝两地联合推出的文化旅游新产品,涵盖古迹文化主题游、世界自然遗产主题游、石窟石刻艺术、文化主题游、红色旅游、民族主题游,它们不仅包括文化遗产既有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钓鱼城遗址等遗址,也有九寨沟、南川金佛山、武隆喀斯特等自然遗产地,还有邓小平、朱德故里,红色景区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以及巴蜀的人文魅力。

结合当前消费新趋势,川渝两地正携手创新文旅产品,开发文旅新项目。文化、新业态、新体验。

据川渝文化和旅游部消息,川渝两地联合发布70余条主题购物线路;节日等系列活动;组织川剧《江姐》、国剧《尘埃落定》等优质剧目在两场馆推介演出。 2022年,两地将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服务超过1000万人次。

联合产品创新有效激发了巴蜀文化旅游发展活力。今年一季度,四川省旅游消费1930.93亿元,同比增长8.81%。今年1月至2月,重庆市共举办15场、每年接待过夜游客1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7.9%。

川渝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将进一步强化“川渝一盘棋”思想和“巴蜀一家人”理念。 ”,深入探索省际文化和旅游协调发展新模式,更好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开展联合营销,着力确保文化和旅游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记者:李勇、赵宇飞、张海雷

编辑:刘阳阳、魏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