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分级》(GB/T 26358-2022)已颁布,将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国旅游度假区体系已初步形成。以4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63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基础,旅游度假区层次在度假区管理标准和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图解和8个要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版国家标准。

1.明确旅游度假区定义

旅游度假区,即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健康等服务,主要功能是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度假旅游服务,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和面积独立管理和运营机构的聚集。

二、旅游度假区定义调整

国家旅游度假区等级不应低于8、平方公里,调整为“不少于5平方公里”;省级面积由原来的不少于5平方公里调整为“不少于3平方公里”。

三、度假酒店的“国际化”调整

细则中“强制性指标”对应旧标准指出“必须拥有至少3家国际品牌或国际标准的度假酒店”,此次新国标《基本条件》中则提出“住宿设施住宿质量必须高,住宿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模和类型必须满足“旅游接待”的需要,在水平上在国家旅游度假区即8.2.2.7中指出“优质度假住宿场所总数不少于3个”,以及每个优质度假住宿场所的客房总数不少于300台(套)。旧报价中的床位总数概念表示为新报价中的房间总数。

四、市场规模结构简单清晰

新版标准摒弃了公式复杂的计算旧的“市场”标准。用简单的数字来指导市场规模和入站门槛结构。

新标准规定省级旅游度假区年旅游规模不低于25万天,且年旅游规模不低于25万天。已使用天数不得少于 100,000 天。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应少于2天。

新标准规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旅游规模不得低于50万天,其中年过夜旅游规模不得低于50万天。少于250,000天。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低于2.5天,省外过夜游客比例不低于20%。

外国游客初始人数等新标准中未单独列出。

5.明确度假产品数量

新标准在省级旅游度假产品方面强调“332”结构:从性质上看,除了住宿、餐饮、购买时,提供的节日产品不少于3种;在质量上,必须提供不少于3个省/市/区范围内的优质度假产品;融合方面,提供不少于2个文旅融合的度假产品。

在国家层面的旅游度假产品方面,新标准强调“5331”结构:即从类型上看,除了住宿、餐饮、购物时,提供的节日产品不少于5种;从品质上看,全国优秀度假产品不少于3家;融合性方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度假产品不少于3个;假日产品还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

6.重视休闲活动的数量休闲娱乐

新标准强调“6421”结构:从类型上看,提供至少6种与主要度假产品相关的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至少应提供4项户外休闲娱乐活动;在标准化方面,至少应有2项正常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晚上,建议至少计划一晚的休闲活动和娱乐。

新标准强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活动层面的“8532”结构:从类型上看,提供不少于8种休闲活动娱乐与度假村主要活动相关;户外活动应提供不少于5项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为了标准化,不少于3 必须提供规范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夜间应提供不少于2项夜间休闲娱乐活动。

七、情报更明确

新版国标中有省级职责章节明确而国家旅游则有站点智能化要求,以国家层面为例:主要活动区域必须有高速无线网络覆盖;配备线上平台和线下智能终端,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以及电子导游等特色服务;提供在线预订、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持,以及诸如e 智能票务和智能停车;应利用信息和数字技术支持旅游管理、统计和调查。 ;采取官网、账号等数字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营销和舆情进行智能精准监测。

八.其他变化要点

新标准强调“应有统一、独立、高效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旧标准“应有一个统一、独立、高效的经营管理机构”略有不同。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旧标准要求“应有统一的总体规划”,新标准中变为“总体规划应有效实施”,主要产品度假服务应已按照总体规划基本完成;此外,旧产品中视觉标牌系统的“多语言支持”在新产品中已更改为中英文双语。

本次新国标的修订,从名称、背景、内容、设计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的重要性:要点:

1.标准编号及名称

《旅游胜地分类》(GB/T 26358-2022)是修订标准,代替GB/T 26358-2010。由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0)归口。在东部省份广东省。

二、标准修订背景

国家标准《旅游度假村分级》2年颁布010年并于2011年正式启动实施,对推动各地度假业态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实施十多年来,有效引导建设了一批服务质量高、市场认可、人民满意的旅游度假区。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为进一步凸显度假特色,打造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旅游度假产品,需要在标准上对度假产品的完善和升级提出系统要求。 2019年起,文化和旅游部中小企业组织组织修订国家旅游景区分级标准。

三、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标准重点突出假期功能和强化“活”强调“游”的重要性,强调“游”的丰富性,对框架结构、指标参数、规范表述等进行了调整。与2010年初始标准相比,变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度假旅游特色

与2010年原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标准侧重于提高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一是住宿设施。增加了度假房型的要求家庭房、亲子房、景观房、主题房等客房预计占客房总数25%以上。增加了高品质度假住宿设施的类型和比例要求,包括知名民族品牌度假酒店、国际品牌度假酒店、四星级旅游酒店等,一流的旅游民宿和优秀的地方品牌特色。住宿设施等

其次,在度假产品方面。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求度假产品不少于5类,达到全国高品质水平的度假产品不少于3类,进一步凸显度假产品的丰富性和高品质。

三是休闲娱乐活动、餐饮、购物等方面的度假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应当提供不少于8项休闲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度假体验。餐饮购物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度假旅游需求体现文化特色、低碳环保和个性化服务要求。

(二)结构和表达的优化

与原2010年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有调整了总体框架结构。

首先是调整章节设置。共实施8章,比2010年版原标准增加2章,其中“通则”一章新增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文明旅游”、“厉行节约”、“绿色消费”、“卫生防疫”等旅游度假区总体要求。 。将“总条件”一章拆分充实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条件”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条件”两章,使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条款分开,突出各自的标准条件,划分依据更加明确。

第二是完成重要概念。增加了“度假产品”、“主要度假产品”和“度假住宿设施”三个术语,明确了度假产品的含义,突出了设施的度假功能。住宿安排。其中,“基础度假产品”是最新一轮专家评审中新增的术语,凸显了产品特色。进一步规范相关术语,例如将总则中的“土地利用和建设”修改为“土地利用和项目建设”。

三是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与2010年原标准相比,“近三年不得发生重大环境事故、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负面舆情”成为旅游度假区认定的必要条件。原“安全管理”部分的内容充实和提炼为“管理机制”和“旅游管理”两部分“安全生产”,分别体现在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条件中。

(3)更适合时代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

新版本标准广泛征求行业主体意见,充分考虑车站发展实际情况,适应新时代要求。

一是增加反映新时代要求的内容。在总则中增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并要求补救措施“遵循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智慧、绿色、低碳旅游、卫生防疫等要求车站增设“智慧”部分,推进旅游车站智能化建设。

二是减少面积要求。与2010年初始标准相比,国家要求面积由8平方公里调整为5平方公里,省级要求面积由5平方公里调整为3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有限地区旅游度假区发展面临制约。

三是降低外省过夜游客要求。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条件来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夜游客归为非省级旅游者,游客比例由最初的50%标准降低到2010年的20%。意见。

四是突出旅游对于人和整体驾驶。增加“生态文明和社会效益”内容,要求旅游景区不仅要增强环保意识,采取环保低碳措施,还要发挥旅游带动产业、富民的作用,实现旅游富民的共同目标。旅游发展与地方经济共建、融合、共享。

(四)体现文化与旅游融合

新版标准注重文化的作用主体赋权,要求旅游景区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利用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特色。度假产品方面,建议至少2-3个度假产品(省、自治区、直辖市)t) 提供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至少1项度假产品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提供。活动体验方面,建议更好地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团体等文化资源,丰富节日体验,提供至少2至3项标准化文化活动(省级、国家级) 。休闲和娱乐活动。在住宿方面,建议融入丰富的艺术、主题或地域文化元素。餐饮方面,提出提供具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创意特色的餐饮设施、服务和菜品。在购物方面,建议文化设计真实且富有创意,商业场所和服务的设计体现文化或主题特征。

四、落实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目标。当前,旅游业已从以观光旅游为主转向旅游度假和休闲度假并重。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周边游”、“休闲游”、“微度假”的旅游需求依然快速增长。本标准的实施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历次全国会议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相关任务的重要举措。铁塔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

新版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为出发点,贯彻落实要求新时代,体现度假特色,聚焦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行业趋势。新版标准的实施也将深化旅游产业供给结构性改革,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丰富高品质度假旅游供给,促进高品质度假区发展。 ,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