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如何成长(夏结昌:如何让旅游成为快乐产业)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存在矛盾”的重大论断。这些重要结论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新机遇。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旅游业开启新一轮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如,社会进步、收入提高、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旅游业深入人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重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指出,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持续扩大。质量和扩张。的幸福产业的服务消费。旅游业被公认为第一幸福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幸福功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随着旅游成为老百姓“常态”或“必需”的生活方式,随着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旅游品质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为的不断创新,老百姓越来越意识到幸福功能的旅游业。旅游拓展生活视野,提高感知和体验美的能力,享受身心健康,增强自我意识,实现多元化生活,传播文化文明等。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切实的支撑。收入和休闲是快速、高发展的重要条件。e 旅游业的质量。近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增加,休闲或度假时间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快速优质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发展我们的旅游业。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整体旅游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量的14%以上,整体旅游资本形成约占国民经济总量的6%左右。过去三年的资本形成情况。同期,整体旅游出口占国民经济出口总额的比重在6%左右。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我国旅游业蓬勃向上的态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要把握旅游发展新使命,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有获得感。
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代化强国必须有现代经济体系支撑。当前,旅游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体量长足进步。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质量差、产品独特、质量差等问题。交易指令,以及市场秩序的失范。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建设现代旅游强国,“高质量发展”是唯一选择。旅游业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高质量发展应该被视为最重要的“选择”。这一过程的主要目标是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刺激和引导旅游消费需求。
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开拓创新,培育市场新主体。嘿旅游。培育形成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市场主体,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二是整合各类要素供给。旅游发展所依赖的旅游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的禀赋及其大小、质量和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影响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必须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在源头实现高效供应,同时也避免存在要素盲目投入、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等问题。要充分认识新要素对提高旅游产业效率、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的作用,积极融合信息、交通、网络、能源、生物等先进科学技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业人力资本和知识的增长,促进旅游生产的各种要素。旅游生产要素质量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三是改革和完善有关制度。要遵循改革大方向,与当前发展相结合,提供支撑体系。在旅游用地、休闲娱乐、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并以实际行动保证。进一步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有效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规范和监督市场供需双方各主体,维护市场。命令。四是注入旅游新元素,拓展旅游新视野。例如,大力拓展VR(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空间,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另一个例子是促进旅游产业业态自我融合,以及旅游与农林业、工业、贸易、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产业。商业形式。又如,借鉴全球旅游发展理念,开辟旅游发展新领域,拓展旅游产业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旅游价值链,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旅游新品牌,创新旅游开发和运营模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