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洪广州报道

12月2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广州南沙开发区支持。由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管理委员会、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2海上丝绸之路(南沙)国际论坛暨亚洲旅游产业年会将在广州南沙盛大举行。

本次会议以“融合共进: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共同探讨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新动能。如何游览粤港大湾区g-澳门?开幕致辞中,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就“大湾区旅游未来前景及重点任务”发表了看法。

湾区旅游吸引力巨大

戴斌表示,湾区是全球经济实力的重要引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世界经济增长的枢纽。国家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统计显示,世界60%的经济总量、75%的主要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海岸100公里范围内。

从国际上看,美国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中心,人口和制造业产量分别占美国人口的20%和30%。东京湾地区汇集了日本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产值和3/4的工业总产值。旧金山、悉尼、伦敦等湾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商务、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休闲旅游。这些游客为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多元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案》,这两架飞机分别面向香港香港在大湾区。澳门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层设计是中央推进澳门特别行政区战略的新部署“一国两制”进入新时代,为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是现实动力。

这个5.6万平方公里、超过8000万人口的国家,2020年将创造11万亿元的经济总量。香港、澳门、广州、珠海、东莞、中山等城市大湾区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特别是营商环境、法治和公民素质。在这些地方,旅游业和生活质量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对于城市旅游,尤其是大湾区等城市群的发展,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反应性?交通设施和公用设施是否完善?人可以自由行动吗?他们能在该地区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注吗?戴斌认为,这些是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群的主要亮点和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他认为,现在和未来,港澳与内地不断扩大旅游交流和产业合作,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做的是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国家战略依据。旅游合作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荣耀。

协同创新推动大湾区旅游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旅游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公路、高速铁路网络,以及相应的道路、桥梁和内部沟通的服务,立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为参观和大规模的旅游集散奠定了基础。

统计还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国际游客超过3200万人次,区内游客互访超过1.6亿人次。戴斌还注意到,旅游交流也促进了连片居民的文化交流和协同创新。内地、香港、澳门特别是年轻人的国家认同。

旅游合作是推动大湾区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在旅游市场输出、资本输出、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际上为我国旅游业早期改革开放建立了基本模式。

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公安部允许广东省居民赴港探亲。在白天鹅宾馆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他推动了中外资合作经营的管理体制改革。 200后3、CEPA下,粤港澳成为中国旅游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香港、澳门与内地其他城市分享了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出境旅游近20年来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后,区域内人员和要素流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旅游业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我们相信一个人可以自由进出、物质和信息可以流通的开放空间。自由地,与市民和游客共享将是强大的。推动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也将推动大湾区建设目标快速实现。希望旅游业与国家战略、大湾区经济相向而行。围绕增长、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重大战略,面向旅游业重大需求,提前谋划具体重点战略和任务。

包括旅游统计和数据研究合作,以及三地的政策衔接研究。此外,戴斌认为,还需要推动大湾区城市差异化定位和协调发展。属于旅游休闲领域。 “未来一段时期,如何形成以核心城市和关键节点城市为主导的大湾区旅游市场新模式,多循环协调发展,需要我们聚焦、求同存异。 .我们协作创新。戴斌表示。

戴斌还指出,要加强政府部门与投资机构、市场主体特别是旅行社、旅游服务商、旅游景区经营者、主题公园和度假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大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