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木垒县山清水秀。这里有最美丽的蓝天、最新鲜的空气、最朴实的人民、最美味的食物。那就跟随小编来体验一下吧!

每次我去一个新的地方 最吸引大家的当然是美食了。 我们的第一站从美食开始

木莱厨房

❖ 烧烤

烧烤(烧烤片)——原料是牛、羊肉、鱼肉。用木串或铁串将肉串起来,用梭梭柴或木炭烤,或将肉片放入煎锅中滚油煎炸。

❖ 熏马肠

熏马肠哈萨克语称为“卡孜”,“卡孜”是最有价值的烹饪用马肉之一。热情好客。其原料是带肥肉的马肋骨和软肋内腔的最肥肉和油。 “卡子”熏马肠可以用水煮着吃,即将马肠放入盛有冷水的锅中,用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煮两个小时左右。

❖奶茶

以砖茶和茯茶为主。将茶叶放入沸水中煮一会儿,然后加入适量鲜牛奶和盐即可冲泡。奶茶是哈萨克人饮食中的必需品。它不仅能解渴,还能解饿。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饮料。

❖ 羊肉煎饼

羊肉煎饼据说起源于木垒的英格堡地区。当时e,英格公主,一个美丽的年轻蒙古姑娘,吃腻了简单的手指肉等食物,就命令手下找当地的汉族厨师给她做饭。汉族厨师每天换菜,但英格公主不喜欢,于是厨师按照汉族烹饪方法,把肉和骨头放在锅里煎一下,然后在水里煮,把和好的面条加工成片。碎片掉进锅里。米饭煮熟后,英格公主就吃了。面的味道在肉里,肉的味道在面里。那太好吃了。后来,羊肉饼在当地汉族民间流传开来。

❖ 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木垒回族极具特色的饮食。每到节日,回族家庭都会煎馓子、油香、u 油锅子和羊肉粉煮汤。羊粉汤是待客的上品。

❖ 抓饭

维吾尔族人接待客人时,总会在素抓饭上放上几块煮熟的肉。肉和抓饭一起吃,味道既像肉又像抓饭。尤其是米饭,每一粒都黄腻腻的,吃起来腻而不腻。

❖ 朝鲜蓟芋头和鱼籽

和新疆古代人民一样,木垒人的日常膳食离不开条、片,但它们确实能唤醒木垒人的精神。国家的灵魂不是那个,而是“鱼”。或许是因为这里缺水,自古以来就没有鱼,木垒人把吃鱼的奢望寄托在了面食上,所以才有了一种令所有木垒人着迷的集体餐:玉玉土豆和钓鱼子。

❖ 烤全羊

p>

烤全羊是新疆少数民族招待外宾、贵宾的传统菜肴。木垒羊肉属于浓香型。烘烤后,外层有焦香,内层甜香。烤好的全羊外皮金黄油亮,外皮焦黄酥脆,内里软嫩,羊肉香香扑鼻,相当入味,别具一格。新鲜、火候充分的烤全羊,口感外酥里嫩,入口余香,别具一格。

木垒旅游

四月的木垒,天气并没有逃脱寒冷的束缚,但此时的木垒,你可以更好地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体验农家的风味,感受农家的欢乐和音乐。

❖ 博物馆

M 博物馆乌雷成立于1987年3月,其前身木垒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5年7月。2006年11月,博物馆升格,创建木垒县文物局(博物馆)。共记录野外文物167处。博物馆设有历史展厅、民俗展厅、成就展厅、资源展厅、资源展厅、临时展览。木垒博物馆凝聚了各类文物和旅游景点的精华,成为木垒旅游不可或缺的重点区域。

❖ 哈萨克刺绣产业园

木垒县民族文化哈萨克刺绣产业园是一个集刺绣作品、展示、销售、培训、观光、购物、文化表演于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体。特征。该园区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建设的三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是木垒县刺绣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也是新疆重要的刺绣集散地。 2011年4月,哈萨克民族刺绣被申报为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6月,她成功申报“最大的哈萨克蒙古包”、“《职业资格证书》哈萨克绣工最多的县”、“最大的哈萨克刺绣作品”吉尼斯世界纪录。

❖菜子沟艺术村

菜子沟艺术村依托天山干旱的田野景观和生动的民俗风情,宛如世外桃源。木垒书​​院引领中华文化,艺术家落户呼吸华夏辉煌现代艺术,首期菜子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圆满落幕,举世瞩目。

❖ 蒙底古传统村落

蒙底村是目前新疆汉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蒙迪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当地传统文化,再现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北方丝路农业、旅游、休闲综合体。基于农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生态文化的繁荣,传承传统地域文化的传统村落一定会让你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 木垒草原坎儿井

木垒草原坎儿井景区分为博物馆、体验区、包括地下坎儿井、购物区和地上坎儿井花园。它是集观光、体验、购物等为一体,整合为一个标准的景区。博物馆展出坎儿井建设过程中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文物。展板展示了坎儿井在新疆昌吉木垒、中国乃至世界的分布和方位,讲述了坎儿井的发掘和应用的沧桑历程。和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热爱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典型品格。

木垒的礼物

话不多说,小编就直接开始给大家展示木垒人的慷慨~

❖ 山粮小米酒

❖加席勒牛肉干

❖ 邀玫瑰

❖ 鹰嘴豆制品

❖ 哈萨克刺绣

春天到了,鲜花盛开山花烂漫,绿草如茵,你想感受“山花盛开时,你一笑而过”的绝美画卷感觉,就来木垒踏青吧!给自己一个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