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夏至,以“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旅游日”将于5月19日举行,旅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经历疫情之后,旅游业正在蓬勃复苏。之前的清明节和五一假期,很多地方的游客都很多。 “中国旅游日”临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今旅游业有哪些新亮点,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欢乐和幸福??

彰显爱国情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带孩子们接受红色教育,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长大了就是祖国。”福州的刘先生近日带着全家去参观了古城遗址。u 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感受先烈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主题旅游十分火爆。据统计,今年以来,不少革命老区接待游客数量较2020年同期普遍增长300%以上,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随着大批年轻人共同参与红色旅游,新时代的红色旅游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新航线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游、考察游、乡村游等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今年多个节假日,湖南、江西、福建的红色旅游区接待了大量游客。北京、广东等地文化场馆和旅行社推出了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了解和学习党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没有预约就没有旅行”,“互联网+旅游”加速发展

在庄严古朴的山西平遥古镇外,来自河北的陈先生和近百名游客有序测量体温。出示预约二维码后查看通道并进入景区。 ”景区预约不仅可以避免人群聚集,还能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陈说。

“不预约不出行”已成为中国游客出游的新特点。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让文化旅游资源更加贴近市民。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听障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观看详细的展品手语讲解视频。馆内为视障观众提供《人类之路》等科普影片。 “可用的电影评论”。

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上海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嘉善县浙江省携手利用智能技术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作。

“中国旅游日”前夕,“浙江云游嘉善平台”正式上线。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游览”西塘古城,查看攻略、定制路线。全新嘉善环球旅行电子护照和“数字旅行礼包”也“迎接”游客。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受欢迎,公益惠民。

作为疫情防控标准化工作,游客主动选择错峰出行旅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山水田野感受宁静与法则先生们,探索乡村的慢生活。

红色的田野,湖边的山屋,青砖白墙黑瓦……走进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虎头村,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乡村美景。壮丽的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过去,村民经营农场、寄养家庭,因缺乏水、电等配套设施而受到限制。”建瓯市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改造,随着电气化的发展,曾经依赖燃煤、水运的山村已不再拥有电力全覆盖。

除了基础设施升级,各地积极抢占旅游热点,推出新举措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复苏。随着“中国旅游日”到来,多地推出旅游社会保障措施,惠及百姓。

在广州,文化和旅游部门以“美丽城市·炫彩夏日”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公益踏青惠民活动,致力于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水平的质量。 ——优质的旅游体验,提升的生活幸福感。以白云区为例,不仅与博物馆合作推出免费研学课程,还在多个主题公园提供优惠门票购买,将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开启快乐夏日。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疗救助队全国人民都带着勇气和降级前进。如今,不少医疗队队员正在返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统计显示,截至5月10日,共有8012名援鄂医务人员持“灵秀湖北感恩卡”返回湖北,欣赏疫后千湖省的美景,感受湖北的生机与活力。英雄城市武汉。

记者:于俊杰、陈爱萍、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