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界)疫情面前,全球旅游业该何去何从?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刘良)全球旅游业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2021年即将到来,全球旅游业该何去何从?

受疫情相关大范围封锁措施影响,全球旅游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国际游客人数同比下降98.7%。与此同时,游客数量的大幅下降也对相关行业造成巨大冲击,酒店、餐馆等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减少。几乎减半。总体而言,去年旅游业的名义经济预计将下降40%。

2020年12月10日,九个多月过去了距离印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经过去了半年。巴厘岛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业遭受了严重打击。图为海神庙景区游客稀少。中新社发、赖宏源摄

旅游业的衰退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根据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的数据,该行业占全球经济产出的 10% 以上。这些贡献主要涉及酒店、餐馆、旅行社、航空公司和其他客运服务。

疫情无疑打乱了全球旅游业的增长节奏,尤其是亚太和西半球地区。近年来,国际游客数量大幅增加,收入增加,航空旅行和住宿成本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疫情前,欧洲是最大的国际游客来源地和目的地。近年来,亚洲旅游业强劲增长,成为增长最快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其次是西半球。

鉴于全球疫情蔓延,分析人士认为,本土旅游业有望成为“主战场”。一方面,国际游客出行受到限制,许多国家仍然对国际游客施加诸多限制;另一方面,许多国家正在顺应市场需求,探索新的机遇。例如,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国家都通过补贴住宿、交通、电子旅游券等方式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ues 和折扣航班。

事实上,当地旅游市场的力量不容小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从全球来看,国内旅游市场甚至比国际旅游市场还要大。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旅游支出总额中,本土旅游依然是“主力军”。

新年伊始,旅游业的利好因素成倍增加。这次“疫情”之后,很多被压抑的旅游需求正在等待释放;多国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人员流动和出行开始下降。在正确的轨道上 ;下降了几个星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虽然乐观,但旅游业的复苏步伐应该会加快。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比如由于疫情长期存在不确定性,疫苗有效期与经济债务负担仍挂钩,成为旅游业复苏的障碍。

在此情况下,旅游业未来该如何“拯救”、“自救”? IMF Day最近一份关于旅游业复苏的报告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首先,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更加注重针对性政策,让救助措施能够直接惠及受疫情影响较深的群体和企业;同时,也要关注现有的财政政策。政策空间和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该二是重新思考旅游经济模式。各国可以着眼长远,通过转向可持续旅游模式、投资新技术等方式实现旅游业多元化发展,避免因过度依赖旅游经济而导致收入来源单一。

最后,加强全球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虽然全球当务之急是生产、采购和分发疫苗以阻止疫情传播,但这也为加强全球合作提供了机会。各国可以共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游客提供防疫指南和出行要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