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旅游地图高清版(中国揽胜旅游地图-内蒙古鄂尔多斯)
通过中国旅游地图看中国的旅游景点,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
第六章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北部边境,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狭长地带。首府是呼和浩特。战国时属赵、匈奴,秦属九原、郓中、匈奴,汉属婺源、朔方等并州、匈奴郡,唐属关内道,其他郡如丰盛、元属商都、济宁、全宁、荆州、颍昌等路(州),清属内蒙古、察哈尔、山西。 1928年,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省分立。 1947年解放辽、吉、吉三省西部省份。黑龙江省以及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等蒙古族地区相继并入。它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2405万。除蒙古族外,还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许多宫殿”,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腹地。鄂尔多斯高原的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夏变化较大。鄂尔多斯市辖2个区、7个旗,市政府驻区康巴什冷笑。截至2020年11月,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215.4万人。
鄂尔多斯景点: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鄂尔多斯恐龙足迹
一、成吉思汗陵
位于彝族自治州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 位于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市70公里。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落后,他被拥立为大汗,建立蒙古汗国。即位后,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将版图扩张至中亚和南俄。 1226年率兵南下攻打西夏,次年病逝于西夏。元朝建立后,尊奉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陵主体由三座排列整齐的蒙古包式宫殿组成。走廊连接着三个大厅,位于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之上。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穹顶上部有蓝色琉璃瓦制成的云形花,这是蒙古族崇尚的色彩和图案。
正殿高26米,重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飞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鹰头、鹰身,两厢如鹰翼。
正殿正中有一尊成吉思汗雕像,高5米,身穿铠甲,身穿战袍,腰佩宝剑,英姿飒爽,端坐在殿中央。房间。 。后殿是睡宫里有四个灵袋,上面覆盖着黄缎子。袋子里分别安放着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妻子的灵柩。灵袋前有一座大坛,供奉着香炉和酥油。灯。 。这里还放置着成吉思汗使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2.响沙湾风景区
地处陕、晋、蒙金三角,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开发区中心被誉为“黄河金带上的毛茛”。
景区基本形成一个村庄(沙粒度假村)、一个港口(响沙湾港)和四个岛屿(仙沙岛、月沙岛、莲沙岛、福沙岛)。香市港阿万是进入沙漠的必经之地,也是游客的集散地。从那里可以乘坐冲浪车进入仙沙岛,乘坐沙漠旅游小火车进入月沙岛。
仙沙岛是响沙湾最集中的旅游项目。这里有沙漠探险和高空滑索、冲浪秋千、越野自行车以及各种惊险刺激的体验活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游客。 。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高空走钢丝、世界速度、刀山、吃火、吐火等特色精彩的表演,果老剧场的大型演出《沙漠杂技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三、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
位于鄂尔多斯西南9公里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西尼镇,是全国最大的草原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景区草原景观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中心区是由蒙古金帐和300多座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
“一核、两翼、六片区”的布局凸显了景区的自然文化资源。 A中心是休闲集散中心;两个翼区为大众文化体验翼和草原自然风光翼;全程服务区、汽车营地区、大众文化体验区、草原休闲娱乐区、草原度假区、草原生态游六大区。共有六大功能区整个地区的景观就像一只翱翔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空的雄鹰。
4.鄂尔多斯恐龙足迹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总面积7700公顷,其中核心区21公顷,缓冲实验区767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均在区内。各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和恐龙骨化石广泛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主要分布在距离乌兰市75公里的查布苏木阿鲁布拉格和桃里嘎查。鄂托克旗恐龙足迹化石和古脊椎化石是罕见的自然地质遗迹,其独特性、稀有性和代表性非常显着。约30公里外的下白垩统灰色砂岩上出露了近万个恐龙足迹化石长,全三趾。首先,从形态上可分为肉食性恐龙足迹化石、草食性恐龙足迹化石、龙鸟足迹化石三类。二、按尺寸可分为:大号(长度30cm-60cm);中号(长度10cm-30cm);小(长度小于 10 厘米)。第三种步行方式又可分为:跑步类型1。简单的足迹呈直线,间距较宽,一般在两米以上;台阶类型,脚印排列成两排,各个脚之间的距离约为1m;群居类型杂乱,多为龙鸟。该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保存得如此完整,说明此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好的。地面从多水的湖泊环境上升到相对干燥的环境。有恐龙足迹的浅湖沙泥层水平暴露,形成干燥的沙地。阳光将其固化,形成了今天的一口井。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足迹化石,然后该地区恢复到温暖、潮湿的湖泊环境。湖水较深,沉积了大量红棕色的湖泥。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科学院、加拿大、比利时、美国、日本等的中外古生物学家来到这个地区进行科学研究,许多国内外游客也因为科学原因来到这个地区。观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