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依托乡村生态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要立足乡村环境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让乡村旅游日益繁荣,形成全面振兴的动力。促进振兴乌拉尔。 。

强调规划和领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从景观实际和客源市场需求出发,尊重规划导向,优化乡村旅游区整体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既要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又要因地制宜,强化乡村风情,传承乡村文化,尊重村民的发展意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多规合一”,逐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方案+SP规划”的规划体系特别”。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以优化乡村旅游区域总体布局为重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条件,科学规划,开发符合乡村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旅游景区产品,帮助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发展。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目的地,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要素。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要从这六大要素入手,提高硬件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按照“惠及民生”的要求补短板”,完善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注重创意,建设安装具有地方特色、乡情乡情的标识、导览图、服务中心、停车场、卫生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智能平台数据作用,深入研究在线游客评分、投诉等信息,发现问题,有效分析评价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解决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问题。有针对性地,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小心汽车文化特征。乡村文化是乡村的重要特征。发展乡村旅游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特色鲜明、适应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可以从乡村文化资源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吸引力的特色标志,比如在有形文物、传统村落、民族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存和遗产中找到一个很好的“着力点”。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优秀农业文化、传统工艺、优秀戏曲、民间艺术找到“闪光点”,进而真正凸显这些能够代表乡村的特色文化。我们一定要注意设计将文化符号商业化,通过开发市场认可度高的符号性旅游产品,让文化表达通过旅游产品的体验传递给游客,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推动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振兴乡村产业、提高农业竞争力、构筑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的必然条件。它是农业转型和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平台,拓展产业链农业,有助于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旧房改造,还可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农村养老产业扎根农村。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证明,利用乡村旅游带动产业融合,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乡村产业发展的增值收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作者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2023年6月7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