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瞄准疫后旅游(中国旅游复苏明显)
受访专家: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据拉美通讯社报道,在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批准大规模人员流动后,中国近日宣布,短期内A计划重振旅游业,主要是国内旅游。疫情爆发近三年来,旅游业一直是受灾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优化防疫政策后,中国旅游业有望复苏。
埃菲通讯社报道称,随着限制和检疫措施的逐步解除以及国际航班数量的增加,2023年中国入境旅游将迎来显着复苏。
<马尔代夫媒体报道称,马尔代夫外交部近日发表声明称,中国始终为马尔代夫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期待迎接中国游客“回归”。刚刚过去的2023年元旦假期,我国旅游市场启动符合预期,人们出游意愿回升,旅游消费活动呈现回升趋势。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预计,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元旦假期将恢复至同期的42.8%;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低于同期的35.1%。 2019年元旦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总体安全稳定有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城市休闲、周边旅游仍占主流,中长途旅游稳步恢复。元旦假期,城市游、短途游、休闲游仍是主流。冰雪、温泉、公园、游湖、露营、围炉泡茶等高品质娱乐体验深受年轻人喜爱。中长途旅游业逐步恢复。长三角、珠三角已成为西南、西北、中部地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源地。三亚、西双版纳、昆明、厦门等地经历过不断恢复。成为北京及东北三省游客“御寒过年”的主要旅游目的地。
其次,民俗体验将传统文化带入生活,年夜仪式的意义逐渐成为新趋势。元旦假期期间,充满欢乐吉祥的年夜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灯光秀、烟花、敲响新年钟声等文化体验活动十分受欢迎。
三是文化和旅游活动有序开展,惠民举措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部视情况在各地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乡村晚”活动因地制宜,鼓励利用剪纸、年画、灯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 。海南、山西等地推出发放旅游消费券、门票折扣等活动,助力旅游业复苏。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各地新冠感染高峰期的到来,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将从谨慎转向积极,中国旅游市场将迎来全面复苏新时代。我们有理由将2023年旅游经济的预测从“谨慎乐观”上调至“乐观”,增速环比预计更高。
这信心来了多重支撑:一是广大群众对美好旅游生活的向往,旅游成为大众刚性需求;丰富、多样、高品质。 ,从而创造出更多新的需求;三是国家政策由一种支持转向另一种支持,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全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出入境政策进一步宽松。随着政治保留、压力测试和精准防控试点的积累,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将迎来稳步复苏的开局。 2023年初将出现增长,预计将出现逐步复苏的窗口期。其中,入境旅游市场预计复苏速度快于出境旅游市场。
据外交部统计,中国已与150个国家签署了各类免签证协定或安排。中国公民持适用护照前往这些国家一般无需提前申请签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加快回归世界旅游体系,重建世界旅游经济结构,开启新时代,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客源大国转变。旅游资源丰富再去旅游高的国家。
新时代的到来,不仅在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更在于全球旅游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的治理纲领。中国在为全球旅游发展贡献市场和资源的同时,也为中国旅游发展带来了丰富经验。中国旅游与世界旅游相互吸引、互动、支撑。未来,中国必将在全球旅游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本报记者严宇采访整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