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中秋节刚刚结束,国庆节即将来临。旅游业再次迎来传统“黄金周”。一年多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传统旺季变得不太靠谱,旅游业陷入停顿、停顿,不少商家在恢复活动与继续营业之间挣扎。关闭。记者走近这个行业,走进这些企业,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颇为意外。

国庆黄金周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旅游业的繁忙时期。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些传统的旅游旺季也让人们产生了不确定性。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受疫情影响,受到重创的rie。疫情一出现,出行就受到限制;防控形势好转,市场回暖。一年多来,走走停停已经成为旅游业必须面对的常态。

令人欣慰的是,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市场前景还不错。携程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通过携程预订的国庆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同程旅游预计,“十一”假期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6.5亿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80%以上。

过去的一年,很多困难都在记者在调查中意外发现,不少沃旅游从业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坚信困难是暂时的。考虑到我国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以及旅游业本身的转型困境,旅游业回不到往日好时光只是时间问题。

高歌猛进被迫关门

中秋节前的暑假和国庆假期也是每年的旅游高峰期。今年7、8月,旅游市场开局良好。

“公司乌镇、古北水镇景区客流量稳步回升,7月份接待量达到2019年同期的80%,部分周末已达到甚至超过前期-流行病级别。”董事简介徐晓蕾的中青旅品牌。

“7月份,西安华清宫景区游客接待量较2019年同期恢复60%,最高日接待量达到1.5万人次。”党委姚新元说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秘书作为华清宫景区的文化参观名片,现场舞剧《长恨歌》将于7月1日开播,每天3场,连续满负荷运行。 “截至7月29日,该剧收入达1.2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1.2倍。”

多个旅游相关业态均录得良好业绩。途家民宿执行副总裁李珍妮表示,今年上半年,途家平台上的民宿总数超过630家。000套,较2019年增长超过2.9倍,平台平台上的乡村别墅迎来超过310万租户。随着自驾游的普及,汽车租赁行业也成为反映旅游市场发展的“晴雨表”。在新疆经营汽车租赁业务的邹鹏表示,7月份,随着新高速公路开通、暑假到来等利好因素的加入,该业务迎来了新一波汽车租赁高峰。

就在旅游市场如期回暖的同时,不料,疫情在多地再次“加剧”。夏季旅游旺季一开始就不得不停止。

“部分高风险地区取消、取消情况较多。8月,储备库“民宿家庭的退款率比7月下降了90%以上。”李珍妮说,上半年高歌猛进,下半年几乎没有外国游客。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8月4日,去哪儿网的退款申请数量平台达到了平时的10倍以上。

就像被中断的暑假一样,自疫情开始一年多以来,高速旅游行业也时不时地被疫情中断。

邹鹏本来经营一家旅行社:“疫情以来,大团体很难组团。我报名的时候还好,但可能一两个团队成员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出发前该地区爆发疫情。整个团队的出行计划需要调整。最初的商业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去年,邹鹏关闭了旅行社,只保留汽车租赁业务。

刘亮于2019年进入民宿行业。起初,他在武汉经营一家城市民宿。疫情过后,生意难以维持。今年,他来到北京密云管理乡村民宿,赶上了春节和暑期两波疫情考验。 “民宿不是‘必需品’,不如商务酒店重要,受疫情打击更大,身边很多朋友都转行了。”

疫情的影响直接反映在营业收入上。姚新源向记者给出了一系列数字:公司2019年总营业额为7.6亿元; 2020年,营收减半至仅3.1亿元,亏损1.5亿元;截至7月30日,全年营收达到3.2亿元。 “正常情况下,今年预计金额会超过6亿元。”然而,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挑战着正确的预期。

资本市场上,旅游概念股也随着疫情的反复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徐小雷表示,旅游业的发展深深依赖于稳定的环境和积极的市场预期。性行为对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转影响很大,尤其是中小微旅游企业。

《疫情对车床行业的影响主义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其次,行业长期发展面临人才流失。 “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说。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分析,疫情让一些旅游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对旅游行业的资本投入;此外,人才流失也是影响旅游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需求仍在,但形态已变

一年多来,邹鹏虽然经历了很多,但从未想过放弃内。 “只要克服眼前的困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邹鹏的坚持源于他对旅游业发展前景的乐观。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消费需求巨大。”

飞猪旅游副总裁黄宇舟也认为,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旅游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旅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居民收入的显着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 2018年,人均赴华旅游次数翻了4倍,进入真正的旅游时代大量的。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国内赴华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

“疫情会暂时抑制人们的出行需求,但让所有人数年不出行是不现实的,”邓宁说。

去年“国庆”黄金周和今年“五一”假期的出行数据或许可以支持邓宁的判断。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3亿人次,比疫情前同期增长103.2%。

疫情防控形势稳定,旅游需求将有所放松。 “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疫情复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局部疫情爆发后,整体消费者信任度和需求就在。”同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朝功表示。

需求还在,但需求变了。

从出行决策角度来看,疫情的不确定性缩短了消费者规划出行的时间,“说走就走”成为很多人的标准选择。兰翔院长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的分析认为,现在游客的出行计划周期更加灵活,部分游客的预订时间甚至推迟到出发前几天。

变化的还有疫情发生以来,本地及周边旅游需求增加,度假酒店、商务家庭等新兴产业企业家居功能迅速发展。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授邹光勇表示,“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均受到限制,且短途、周边”深度旅行、品质旅行是趋势。”

疫情也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与传统的大团游相比,私人游、定制游等“小而精”的跟团游逐渐受到青睐。六人游首席执行官贾建强表示,消费者意识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加速了私人化、个性化旅行需求的增长。同时,消费者对一切事物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义,不再满足于旅游观光,而是转向度假和体验式旅游。

邹鹏认为,疫情过后,自驾游市场扩大,这是他决定坚持下去的另一个因素。 “今年5月1日假期,我们公司30多辆车都满了。”“相比跟团游,自助游和房车游的特点是小聚会,大空间是家人朋友平时在一起,可以实现“车上自助服务,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这种出行方式。”中国自动驾驶房车露营分会秘书长刘汉奇表示观光车船协会。多次。盐用邓宁的话说,“没有先例可以作为应对的标杆。”

好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渡过难关。推动旅游业复苏。发展政策涉及财政支持、减税降费等。三、稳就业保就业。这些政策帮助旅游业稳住了阵脚,增强了渡过难关的信心。今年以来,利好政策不断。

姚心源表示,疫情导致华清宫景区关闭、《长恨歌》停播,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和经营压力。她必须投资约1000万元,景区在文物保护、防火防洪等方面还有大量固定支出。 “2020年,政府将为华清宫景区提供补贴近1000万元。”这些资金来得及时,也方便了景区的运营。让公司员工舒心。 ”姚心源说道。

徐晓雷表示,去年以来,中青旅通过自身努力,节约了综合运营成本,扶持资金有效缓解了业务经营压力。

除了真金白银支持外,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不断送出优惠“大礼包”,激励La v市场质量促进旅游消费。国庆节,又一波旅游消费券提前发放给游客。

政治支持如雪中送炭,但真正走出泥沼还得靠“我们自己要主动求变。”回过头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玩家市场,捕捉变化的需求并做出改变。 ”吴若山说道。

“敞开心扉,毫不犹豫地转变。徐小雷表示,长期以来,中青旅在出入境旅游方面表现良好,占公司旅行社业务的比重高达85%。疫情发生以来,入境和出境旅游活动一直停滞不前。面对这种形势,加快调整活动布局、寻找新起点成为当务之急。中青旅旅行社业务已将业务转向国内游,试图以入境游的研发思路开拓国内市场。以及海外旅游产品。在飞行时间等方面与海外目的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西北地区,作为“陌生人”旅游替代首选目的地的潜力巨大。 ”

万云飞是浙江绍兴新昌安澜酒店的营销经理。在他看来,酒店去年疫情后的第一次自救非常重要。“从去年3月份以来,我们一直在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和旅游服务转售,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长出行时间的选择,并且可以在房券核销前随时取消和修改,避免疫情的不确定性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万云飞表示,这一招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去年公司旗下两家度假酒店预售额达到3500万元,年末核销率为40-50%

>

广州白天鹅宾馆是中国首家五星级酒店,疫情之下,老旧酒店也成为常态。据该酒店经理林振海介绍,他们对酒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整,酒店产品,打破原有包装,重新开发34种组合,调整产品差异化项目。此外,营销计划制定得更频繁、更精细。疫情前的营销是“” 来自杭州的孟翔燕是新一代文化旅游和演艺创作者。演出延期、上座率减半等诸多问题。今年8月,团队寻求与网络主播薇娅合作,以直播方式推动预售票,有效减轻运营压力。

危机压力与转型动力

疫情扰乱了旅游业的发展。有的企业陷入经营危机,但有的企业很快站稳了阵脚,在新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程超功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成为检验企业健康状况乃至整个行业发展质量的“试金石”。疫情放大了行业发展的脆弱性,从而加速了旅游行业更深层次的变革。

“只有走出行业本身——同样,充分强调旅游作为水泥和连接器的综合效益,与其他领域深度对接创造价值,是否可以覆盖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徐晓雷说。近年来,中青旅提出了“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的战略布局,瞄准发展青少年、年轻活力的中年群体、老年群体。金钱和爱好 这次“疫情”后,中青旅调整策略,加快跨界整合步伐,成为他们重振棋局的关键一步。

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扩大品牌影响力,是华清宫景区探索转型方向的关键。 2019年,依托旅游演出、文创产品研发等,非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45%。此外,公司还制定了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各项标准。有251个标准。疫情的到来,加速了公司业务触角的远距离扩张。姚新元介绍,利用华清宫品牌影响力,公司与洛阳大和汇、绍兴科研等10余家旅游企业及管理部门合作,赋能文创管理系统、演艺、旅游等连续华清努力扩大经营空间,在更多地方蓬勃发展,避免当地因疫情而业务中断,让业务经营搁浅。

在邓宁看来,疫情增加了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技术的发展首先提高了旅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最明显的是“不开会、不出行”已成为常态。依托大数据等手段,旅游景点可以实现精准的人流控制,管理部门也可以基于此提高管理部门的效率。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促使旅游企业改变经营方式。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建立抵御风险的可持续运营能力非常重要。”黄宇洲表示,旅游企业一方面通过提升数字化能力,可以更有效地获取用户、挖掘用户、转化用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另一方面,数字化组织运营,积累品牌资产,不断创新。产品和保证服务体验是与不确定性共存的最佳选择。

新技术总是有利于新旅游产品的诞生。去年,陕旅集团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打造行业首个“数字文旅实验室”,打造音响博物馆、穿越大峡谷等一系列数字体验项目,丰富游客出行。经验。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环境旅游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每隔一段时间就按下暂停键,打乱了旅游业的快节奏。这是一场危机;与其束手无策,不如积极求变,疫情倒逼旅游业加速探索、转型升级,在产品内容、服务方式、商业模式等迭代上按下快进键。 ,这里可能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新的机会。在危机中寻找新机遇,旅游业的未来将更加稳定。 (经济日报记者 张学康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