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速公路再次“封堵”,旅游景点恢复“人流随波逐流”,这并不能完全概括中秋节和刚刚结束的国庆双节的热闹那么还可以补充一组数据:国内出行6.37亿人次,国内零售额监测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6万亿元……

知名度和消费力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以及新的、改进的市场趋势不断出现。这个假期期间发生的各种故事,不仅与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有关,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复苏、畅通内循环的重要意义。

预防疫情防控:

安全措施渗透到各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十一”期间,全国各地严格执行相关疫情防控要求,我市该国继续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限时、预留、高峰出行”已成为各地旅游景区的标准配置。四川继续在各文化旅游场馆实施“三多两”措施,即多增工作人员、多入口、多检查点、多疏散隔离场所,确保有足够的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 提高服务质量。

这个节日,大片云集,各大影院强调防疫工作。在你在北京剧院,记者看到,在ATM机前排队的观众都佩戴口罩,自觉保持距离;观众观看3D电影必须自己购买3D眼镜,且无法重复使用。电影结束后,工作人员会立即对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毒。

出行:

多地高速再现“封城”

虽然疫情防控措施依然保持,但人们出行热情高涨假期,真是铺天盖地,说“热”。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0月1日至8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运输旅客6211.5万人次。

“被关押了六个多月后,我不得不走出去,因为我知道我多位受访者表示,“可能会遇到交通拥堵”。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节日期间,人们返乡探亲、出行的需求比较旺盛,道路交通客运量较节前明显增加。

假日交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高速公路空闲和相对充足的铁路(高铁)运力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旅客人流大幅向客车、铁路分流,久违的车辆“堵堵”场景再次出现。

高德地图发布的《2020年国庆出行报告》显示,10月1日至7、公里数比例全国高速公路拥堵造成的交通拥堵同比增加66%。粤港澳大湾区公路拥堵程度最高,长三角次之,成渝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旅游:

景区重复“人潮涌动”

双节期间,不少景区游客“应接不暇,纷纷组织”随波逐流的人”。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八天小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在可比的基础上。

对于旅游业的恢复来说,没有什么比湖北景区的旺盛人气更引人注目的了。据悉,湖北30个重点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7.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亿元。黄鹤楼在全国旅游景区人气榜中名列第一。曾经是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已重新向公众开放,所有体育场馆都爆满。

需要看到的是,假期期间,明显复苏的旅游市场呈现出消费改善的趋势,个性化、品质化成为游客的重要需求。

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的趋势,还有深度旅行、非驾车旅行、个性化旅行。出行更加“温暖”。假期期间,租车、自助游人数创历史新高:租车人数每年增长50%,私人跟团游人数每年增长100%。 。

消费:

日均销量超过去年“国庆”。

长假期间,消费回升趋势凸显。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主要零售餐饮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增长4.9%。星期。该片近7天票房国庆节票房近37亿元,创历年国庆票房第二高。

闪亮的数据离不开多部门和地方的政治支持。各地深入开展一系列“消费促进月”活动,推出惠民利惠等举措,慷慨发放汽车、家电、餐饮等补贴和消费券。北京以“民族时尚、民族产品、民族风格、民族魅力”为主线推动消费。全省组织商业流通、贸易企业近2000家,组织大型消费促进活动60余场。长沙“夜星城”消费节近万家企业参加参与者,导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

游客“买买买”热情高涨。海南外岛免税购物异常活跃,吸引境外消费效果明显。黄金周前7天,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免税购物人数同比增长64%。 -年。

食品、休闲等服务消费也在快速升温。四川部分传统餐饮品牌和网红餐厅客流量同比增长10-20%。广州到店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 10月《长假消费报告》美团发布的《2020年》显示,“十一”长假前四天,夜间消费整体增长,夜间餐饮消费增幅超过去年“十一”30%。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