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韶关市文化习俗

广东客家地区包括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

一般认为,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龙岩、三明、赣州等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地是客家民族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徽州,与梅州、赣州、汀州并称为客家四大州。滨海客家深圳。

全国19个省份185个市县,其中50个纯客家县,客家人占95%以上。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西、粤东、粤北和珠江口东岸。范围包括五河流域(赣江、汀江、梅江、东江、北江流域)。此外,这里还居住着大量的客家原住民。e 珠三角、闽南、赣北等地。这里散布着许多非纯客家县城。例如,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在深圳得到了保存,其原住民都是客家人。

据统计,全球客家人约有8000万。其中约5000万,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中国19个省份的180多个市县。仅广东省本地客家人人数就达2500万左右,占广东当地少数民族的三分之一。一。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韶关文化古迹

广东韶关自驾游,韶关推荐的十大景点有:丹霞山风景区风景区、广东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云门山旅游度假区、古佛洞、云门寺、南华禅寺、南雄梅观古道风景区、金鸡岭、新丰云天海温泉原始森林度假村等 < /p>3.韶关风情文化

韶关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味,瑶族、畲族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方面,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规律来安排生产已成为一种习惯。早出晚归搞农活、请亲戚朋友帮忙已成为一种传统。山区还有春天种豆、冬天放野牛、横塘玩耍、考察油茶等各种习俗。做生意,选择吉利添钱很重要开业要注意招牌,并有集市日(常规市场)、赊销等习俗。在住房方面,农村多为宗族聚居,在选择居住地点时注重风水。有宗族住宅(檐街屋)、龙屋、“四分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合式建筑、“小康住宅”等多种房屋类型。在饮食方面,讲究节日食品,讲究吃“团圆饭”、“团圆饭”。有炒年糕、年糕、油糍粑、灰水糍粑、艾粑粑粑等十多种富有特色的年货食品,民间普遍十分重视传统。节日,除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节外,还有品酒节、无线节等。在婚俗方面,农村仍保留着哭嫁、送喜、迎亲、入堂拜、闹洞房等古老习俗。民间非常重视传宗接代,依靠子孙,还有编修家谱、家谱,春节、清明节祭祖,制定家规,死后奖励读书的学生等传统。瑶族、畲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姓名、起居及饮食、服饰、节日禁忌、社会时尚等方面都充满了当地的民族特色。韶关宗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佛教、道教信徒众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衣着等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韶关话主要是客家话,在城乡广泛使用,成为瑶族与少数民族语言交流的工具。当地汉族。粤语方言(粤语)在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广泛使用,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和工矿区也通用。此外,还有少数农村地区讲湘语、闽南话、北江川话、粤北话等。韶关瑶族讲瑶语,畲族则放弃本民族语言,改用汉语。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有采茶戏、花鼓戏、灯戏、民间戏曲、山歌、评书、快板、粤剧、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还有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生活在粤北山区的排瑶同胞每逢节日喜跳长鼓舞。跳舞时,舞者身着喜庆服装,腰系红绸,脚踩白色绑腿,悬挂1米多长的花鼓。它们有时在空中急速飞翔,有时如猛虎俯冲在地上,尤其是双人表演时,就像两只老虎对峙一样。打斗如两条龙戏珠,真有趣。整套动作刚健、粗犷、自由,生动地展现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性格。其中“斗鸡”、“射箭”、“虎跳龙门”等动作优美、独特,但难度也很大,需要熟练的表演技巧。升翁鼓,瑶语称“望都”。它长约4英尺,两端大,中间小,呈喇叭状。鼓身由砂木制成。两端覆盖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跳舞时,横挂腰间,右手五指并拢,用手掌击鼓。发出“bi”的声音;左手持一根竹子,击打鼓面,发出“冬”声。这样有节奏的连续敲击,发出“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表演者跟随舞蹈动作,改变节奏,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情感,以达到其艺术效果。从表演形式上看,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4人、6人或8人),共有36套表演节目,内容十分丰富。瑶族同胞中有“吊王”的习俗。果山瑶族同胞分散粤北连山、乳源两县红有“吊王”习俗。 “跳王”又称“跳王”,或“跳王”,意思是一吹就旺,越跳越旺。事实上,这是一种向神灵祈祷、履行誓言的仪式。瑶族十分崇拜盘古王、唐王、寇头王,视他们为瑶族的祖先。盘古大王是传说中“开天辟地”的英雄。他不仅是瑶族的祖先,也是汉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唐王是指唐朝盛世时期的圣君。其实他也是泛指我们民族自唐朝以来的第一圣人。狗头王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两首瑶族民歌反映了这一事实,记录如下:番帮十二姓,却不能渡海;大哥在船头急忙许愿,唐王救了他,带来了平安。樊纲有十二姓,船渡海不游;大哥在船头匆匆许愿,大船悠然行过州。这两首民歌的语言虽然比较粗犷,但却朴实无华。这首歌的主旨是十二个姓氏的瑶族从外番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当他们遇到危险时,他们许了一个愿,然后被唐王救了,安全到达了岸上。如今,瑶族确实有潘、房、邓、李、沉、汤六大姓,罗、龙、王、冯、赵、钱六小姓,共十二姓。这十二个瑶族人,铭记救命之恩,向神灵磕头,以求完成心愿,又唱又跳。这就是“舞王”的由来。后来,凡是向盘古王下跪许愿的人,愿望实现后,都必须“跳到盘古王面前”来完成自己的愿望。比如,粮食几年未熟,或者家人、孩子遭遇三灾、六灾,就向盘古王磕头许愿。如果将来病情好转,疾病消失,灾难消失,他就会“跳王”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跳王”于1958年停办,1980年后逐渐恢复。从民俗来看,它不仅仅是一种迷信活动,还具有纪念、祭祀、契约的性质,体现了瑶族人民坚守民族传统的美德。承诺。瑶族婚俗 在曲江、乳源等县,还散居着一些瑶族,称为“过山瑶”。瑶族社会的家庭组织实行父系制小家庭系统。大多数孩子在婚后分居并组建新家庭。家庭成员一般包括夫妻和未婚子女。丈夫和妻子是相对平等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婚很常见。离婚和再婚也很常见,但一般不会受到歧视。 《过山妖》中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方要接受一定数额的彩礼。

4.韶关历史文化

韶关是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东邻江西,西接广西,北接湖南。现辖乐县市(县级),辖曲江、仁化、乳源、南雄、始兴、翁源、新丰1市7县,北江、吴江、镇江3区。全市有乡(镇)142个,总面积1859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4.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7.48平方公里。市花是杜鹃花。

韶关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历史名城。 “韶关”一词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置曲江县时,以韶关为县治。此地原名韶州。是一座四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在军事上,存在着“一人守城门,万人不能开城门”的危险。在生意上,“一官可守门,无人可开”。 “一切都很难出去。”东、西、北三道关口把守着各种货物和货物。后来,商人把这个地方称为“韶关”。

韶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生活和劳动在这个区域。举世闻名的“马坝人”因发现于韶关马坝而得名。韶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岭南重镇。三国时期,吴主孙浩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兴县,治所为曲江(今韶关市区),这是韶关县设立的开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以少室山“少”字置韶州府。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在曲江县乌水河畔开设海关。清康熙九年(1870年),原属南雄的太平关迁至曲江县。后来又在曲江城北门增设旱关。商贾进出城内,必经韶州,称“关”。“韶关”之名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

由于韶关地处山区,自然风景优美。此外,韶关还是一个有很多人的地方。韶关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丹霞山、禅宗六祖惠能的诞生地南华寺。南禅法门、著名“马坝人”出土地、狮子岩、“石峡文化”遗址、“地宫”、古佛岩、梅岭古道、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国内有珠三角居民发源地珠鸡巷、南方第一天然猎场乳源南水猎场、乳源碧北瑶寨等。

5. 乳源文化习俗介绍韶关市

客家属广东省e.广东省韶关市也以客家人为主。广东省河源市也是以客家人为主,广东省梅州市也是如此。该市也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此外,清远市各县也有客家人聚居。在广东省,客家人占客家人聚居地的一半。客家人的风土人情热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