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旅游推介(东平旅游推介图片)
下午五点。
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6:30;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为8:30-17:00。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55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林。 1989年作为旅游景区向公众开放,1993年被林业部正式命名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胜地。
2.东平县旅游全景刚从东平回来,不得不说,确实是个好地方。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临泰山,西濒黄河。世界分为三部分:湖泊、平原和山脉。有很多景点值得一去东平景点:居宜岛、清河公园、台巴虎啸、四里山摩崖造像、父子状元牌坊、东平湖、倒屯洼湿地、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佛山风景区、东平周城清真寺、东平水缘影视城、柳工山水缘大寨、罗贯中故里等。去一个地方光有风景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独特的美食。是啊,东平的美食天下无双。如东平烧饼、东平辣汤、东平“霸王别姬”、大阳薄皮核桃、东平湖松花蛋、东平湖甲鱼、东平湖绒毛蟹、大安山全鱼宴、东平湖莲子、东平湖荸荠、国泰豆腐、东平湖大虾,都是天下第一,美味,不贵,而且丰富。如果你要去那里,最好先准备好攻略。不然的话,你真的会凌呃。你可以先上网搜索东平旅游网查看一下。了解东平的历史将对你的旅程有很大的帮助。
3.东平旅游网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南塘子村。拥有千年古刹月岩寺、昆仑古村等著名旅游景点,自然与文化兼具。
主要景点
月岩寺
1994年12月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阁、左右配殿、后殿为前后双院落。其中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7.4米,高8米。梁式木结构,山式灰瓦屋顶,屋脊砖雕。双龙戏珠、花卉图案。院内有一座全石砌的钟楼明万历七年,高4.5米,四角有顶,还有宋代孝虚馆塔,均为石砌,高3.5米,瓦顶,均为石砌。造型精美。还有多处碑刻、摩崖石刻,是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东源文化”的重要史料。
月岩寺位于银山镇昆山西麓山腰。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今寺院有大雄宝殿、经阁、左右配殿、后殿。是一座前后院的双院建筑。其中正殿为三间,面宽11米,进深7米..1米,总高8米,木结构挑梁。山上灰瓦顶,有砖雕二龙戏水脊上饰有珠子和花卉图案。殿内雕梁画栋,壁画十分精美。月楞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学者、名人在此设讲讲经的场所。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在这里兼容并发展,也体现了宋代以来“三教合一”的发展历程。这种形式具体体现了“东园文化”的一个特点。
姊妹柏
卧兰寺内的两棵古柏,枝干傲然高大,苍翠险峻,古老粗犷,十分壮观。其中一株是鸟纹柏,另一株是血柏。皆为唐代所植。历经千余年,依然饱含沧桑。文人墨客笔下的“松柏之魂”在这两棵姐妹柏身上得到了体现。核实。
钟楼
>明万历七年重建。全石结构,高4.5米,有四个角,有屋顶。石柱上刻有许多铭文,造型精美。是明代罕见的钟楼建筑。
马炮泉
据《东平府志》记载:“相传周穆王到此打猎,被盗贼围困,无水,故马掘地以得泉。”原名“马照泉”,后改名“马炮泉”。山因“谷”而得名,后来由昆山演变为昆山,再演变为“昆山”,当然还有昆仑山。解释。泉水本来就很浓。泉水流过荷塘,向西溢出。瀑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如雪一般。故名“困岩降雪”,为顿河古八景之一。gyuan.
佛经阁
为二层建筑,雄伟华丽,饰有垛口。是东平佛经阁的精华所在。里面原本藏有佛经,但在20世纪30年代遗失了。亭前、后两株古树为明代所植。一棵是枣树,一棵是皂树。他们今天仍然蓬勃发展。
孝虚观,孝虚观塔,通体石砌,高3.5米,呈八角形,瓦顶,建于唐代。塔呈方形,坐北朝西,内空。中间有一扇门。门对面的后墙上有三尊高浮雕雕像,雕刻精美、生动。顶部为双石板砌成,微脊,顶上置石鼎。塔下有地宫,但早年已被挖掘。有ar里面有两个圆形雕塑,是服务员的形象。小虚关塔虽然不如济南的四门塔名气大、高大,但它却是一座具有特殊艺术风格的唐代佛教建筑。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对研究鲁东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4.东平旅游高清宣传图片1.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位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水泊。位于东平湖西岸水域群中,濒临黄河。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水浒传》旅游热线的核心景区,是游览山水的绝佳去处。湖岸“七十二峰”峰险谷幽,道教古迹与石刻艺术融为一体d 合二为一。山有“小岱峰”之称,湖有“小洞庭”之称。
2.白佛山又名巍山、金螺山,俗称“白虎山”。它的海拔为370米。山虽不高,但却是十里山之首。山长十里,南北绵延十二里,大大小小数十座山峰,峰峦相连。白佛山为最南端,拔地而起,如巨龙怒吼冲天,如猛虎横卧东原,怪石峭壁,狮群雄狮。古人称亚雄峰为“奇山”,这不正是一点也不夸张。
5.东平旅游宣传图片合集阳江东平并不出名,但却拥有华南地区最多的海滨渔村和渔港。非常有趣。夏天的港口是阳光下极其迷人,海面上飘来一阵阵腥甜的味道。这是大海的味道。驱车前往东平,享受两天安静的假期,做一个酷炫的“渔夫”。东平渔港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这是一个“养在无人知晓的深闺”的渔港。没有拥挤的旅客阻碍您的休闲旅行计划。每天都有小船穿梭在大船之间,最有活力的海鲜总是在傍晚到达。游客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品尝到新鲜多样的海鲜。迎着海风,坐在鱼排上,吃着海鲜,喝着几杯烧酒,这就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了。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和渔民一起出海,自己捕捞晚餐,亲身体验渔民的生活。
1.东平珍珠湾是一片游客罕至的纯净海滩,四周环绕着一湾碧水。海岸是 l长长的绿色木麻黄防风林,就像一块金玉镶嵌的巨型蓝宝石。水清、沙幼、风景秀丽。珍珠湾天然海水浴场长2.8公里。沙质优良,水质清澈,波浪也小。喜欢游泳、冲浪的朋友要抓住机会了!沙浴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在阳光和沙滩上度过了一天的乐趣后,晚上在海滩上点燃色彩缤纷的烟花,然后放出写有愿望的天灯,一天的乐趣就结束了。
2.东平大窑,大窑渔村位于阳东县东平镇南部,毗邻渔港。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渔村,至今仍保持着古渔村的风貌。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原始渔村。有着渔民小屋风格的渔村。可以说是fi的瑰宝赫尔曼的文化。大澳渔村有“古渔民住宅群”、“大澳群葬群”、“海上日出”、“葛洲帆影”、“古商会旧址”、“大澳渔村”等景点。海角琼楼”。集探索渔民文化和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
6.东平县旅游景点阳江东平并不出名,但却拥有华南地区最多的海滨渔村和渔港。非常有趣。夏季的海港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海面上飘来一阵阵的腥味和甜香。这是大海的味道。驱车前往东平,享受两天安静的假期,做一个酷炫的“渔夫”。东平渔港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这是一个“养在无人知晓的深闺”的渔港。没有拥挤的旅客阻碍您的休闲旅行计划。每天都有小船穿梭在大船之间,最有活力的海鲜总是在晚上到达。游客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品尝到新鲜多样的海鲜。迎着海风,坐在鱼排上,吃着海鲜,喝着几杯烧酒,就是人生最惬意的事了。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和渔民一起出海,自己捕捞晚餐,亲身体验渔民的生活。
1.东平珍珠湾是一片游客罕至的纯净海滩,四周环绕着一湾碧水。海岸两旁排列着长长的、绿色的木麻黄防风林,就像一块金玉镶嵌的巨型蓝宝石。水清、沙幼、风景秀丽。珍珠湾天然海水浴场长2.8公里。沙质优良,水质清澈,波浪也小。喜欢游泳、冲浪的朋友要抓住机会了!沙浴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在阳光和沙滩上度过了一天的欢乐时光后,沙滩上燃起了五彩缤纷的烟花晚上,写满愿望的天灯被放出,一天的欢乐就结束了。
2.东平大窑,大窑渔村位于阳东县东平镇南部,毗邻渔港。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渔村,至今仍保持着古渔村的风貌。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原始渔村。有着渔民小屋风格的渔村。可以说是渔民文化的瑰宝。大澳渔村有“古渔民住宅群”、“大澳群葬群”、“海上日出”、“葛洲帆影”、“古商会旧址”、“大澳渔村”等景点。海角琼楼”。集探索渔民文化和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
7.东平镇旅游东平湖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东平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综合性的景观一体化集文化体验、风情展示、休闲度假、影视拍摄、旅游聚集等为一体。景区也是国内最大的水浒文化主题公园和江北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景点主要有仅存的八百里水水域——东平湖、东方好莱坞——水浒影视城、天下第一水浒村——刘公山水浒大寨、中国第一坝世界——大村坝、清河公园、白佛山公园、东源阁、道屯洼国家湿地公园、罗贯中纪念馆、水上乐园、东平古城、东平湖湿地公园、聚宜岛、桃花山村、二龙山村、孙二娘宾馆、宋家庄、竹夷岛有家庄、月岩寺、石碣村等近50个景点。景区精心布置了松江迎客、延庆迎战、忠义堂座谈会、衙门审查案件、端王府蹴鞠、武大郎烧饼等数十项水浒解读活动。东平湖风景区改造以来,精心规划了水浒文化游、东苑文化游、湿地生态游、佛教文化游、影视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新版《水浒传》拍摄顺利完成后,《剑侠情缘》、《楚留香新传》、《占卜案》、《红美侦探》、《元朝》等20余个剧组”等人签订了合同。
8.东平景点图片1.长兴岛郊野公园
该郊野公园位于崇明区长兴镇中部,面积相当于1.5个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有柑橘采摘园和果园,可以找到各种水果,包括柑橘、樱桃、桃子、水蜜桃、柿子、葡萄、梨、无花果、猕猴桃、蓝莓、覆盆子、草莓等一应俱全。游客在不同的季节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采摘乐趣。
2.上海薰衣草乐园
上海薰衣草乐园是中国AAAA级评级。不用去法国也能享受紫色浪漫,那就是上海崇明岛薰衣草节!这个位于中国第三大岛上海崇明岛北路2018号的天堂,是目前上海唯一种植纯正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品种的大型花园。
3.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在公园里骑自行车、滑雪、打彩弹,或者在帐篷里露营一晚,远离城市的喧嚣。景点介绍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中部,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你可以我约上朋友来这里烧烤,或者租自行车逛公园。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4.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
崇明西沙湿地总面积4500亩。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广阔滩涂的天然湿地。去年9月开始,西沙湿地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工程等进行恢复建设,打造集科普教育、科研、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和观光旅游等示范区。
5.崇明前尾生态村
崇明前尾生态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753人。 1969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从一个荒凉沉睡的边陲小村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村镇风貌、田园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相对发达的生态村。
6.江南三民文化村
江南三民文化村位于崇明生态岛中北部。这是一个文化村,可以看到很多民俗收藏品。距离犍为生态村很近。可以一起游览,也可以在景区住一晚,第二天去东平森林公园。如果是组队来的话,可以玩一些拓展项目,玩真人CS(需额外付费)。
7.上海高家庄生态公园
上海高家庄生态公园位于崇明岛。是一家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会议、娱乐、农业于一体的酒店。集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场看到。高家庄生态公园拥有高品位的创意设计和最有趣的特色景观,被誉为优雅的风景区、温馨的家园、美丽的农庄。高家庄生态公园以其自然气息和田园风光吸引着游客。
8.崇明明珠公园
明珠湖公园位于崇明岛西南端。它建在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泊明珠湖上,风景秀丽。珍珠湖绿树环绕,视野开阔,水深清澈。配套服务有水速、湖滨美食、休闲咖啡馆、长江口珍稀资源养殖实验基地及展览馆、船库垂钓、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园等。
9.东滩湿地公园
东滩湿地公园由圣莱科特国际集团旗下上海东滩国际湿地有限公司开发,集自然保护、科学旅游、旅游度假为一体。文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与休闲。集度假、度假于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公园位于“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毗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崇明岛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金鳌山、东平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东平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盛,湖泊清澈,野趣浓郁,景色迷人。它的特点是幽、静、秀、野。
9.东平旅游宣传图片素材作者结合教学与研究实践,从方法论和地方志研究成果的运用角度,探讨中国地方志作为社会历史资料的价值。分析了地方志的阅读方法、地方志的体例和分类,以风俗、建筑为例探讨了地方志社会历史数据的价值。认为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地域历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历史价值首先体现在它能够了解地方历史乃至更大的历史。随着地域史研究的盛行,从地方志入手,具有了新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开展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公共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方志也是连接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是了解两者关系的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应运而生,关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审视编年史者的观念,而方志作为文本本身也成为了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地方志;社会历史资料的价值;历史资料;区域社会研究;历史方法
对于中国地方志①的资料价值,学者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讨论。社会史的内容很少提及,也有学者更具体地讨论了地方志的价值。作为社会历史数据②。但由于对社会史和地方志资料的理解不同,对于中国地方志社会史资料的价值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对地方志作为社会史料价值的认识也会加深。因此,中国地方志作为社会史料的价值似乎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作者主要结合教学和研究实践谨从方法论和方志研究成果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探讨。
1.如何读方志
中国的方志起源很早,初步定型于宋代。至今保存下来的地方志主要是宋元时期的,特别是明清民国时期的,特别是清代的。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统一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统计,收录1949年以前历代地方志8264种,其中28种。宋代、元代有7种,明代有973种①,清代有5685种,民国有1571种。收录范围包括通志、府志、府志部志、县志、地方志、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志等。还包括地方志性质的志、采访书。 、调查笔记等。据金恩惠、胡树肇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录概要》(第一、二、三卷,台北汉美书局有限公司印刷,1996年出版) ),收录了1949年以前编修的地方志8577种,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的地方志有313种。 《中国地方志统一目录》和《中国地方志总目录概要》是阅读地方志最基本的参考书。
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它们常常追溯湖泊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那么如何读地方志呢?整整六十年前,T最早倡导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敖希圣,组织学者讨论如何利用地方志,发表在《世货》杂志上②,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笔谈”。 。陶希圣在《搜读方志的建议》中说,顾颉刚认为社会的基础、历史的动力是经济,提出从方志中寻找经济资料。陶还建议,“当我们对社会的历史进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应该努力从地方志志中寻找经济社会的资料。”指出方志是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最方便的书籍。他还提出读地方志的两大原则:一是读都市区的县志,探寻近代米国的发展历史、衰落过程和起源发展过程。大都市;第二,分工的方法,最好是用本省的人来读本省的地方志。陶说,他的建议旨在引起研究经济社会史的同事的关注、讨论和实施。
陶希圣的学生鞠清源最先回应,写下了《方志读法》。鞠清源认为,阅读方志,首先要考虑几个中心问题,然后选择阅读,比如关注城市、交通线、行业,阅读重要经济城市的地方志,阅读地州和地方的地方志。近水路交通线的县,读历代重要产业。或矿区县志。结合这三种阅读方法,特别建议阅读地方志时,不要忽视《杂记》和《铭文》。各史记中有时会有特殊材料;不可忽视驿路、水路运输,以及驿站的位置和组织;不可忽视产品、贡品和购买的物品;不可忽视不忽视寺庙的记载;不忽视庙会;不忽视市场和集会;解决城市在城外的问题;特别重视水利问题;特别重视桥梁建设。< /p>
对于鞠庆远的《地方志读法》一文,吴景超写信给陶西升,主张将鞠庆远的三种读法合并起来,“否则,对城市的认识就不完整。”吴景超还介绍说,他研究城市时,都是从理论入手,收集资料时,先拟出提纲,用卡片收集资料。
瞿对之用的是《地方志杂记》描述他曾建议分门别类摘录地方志并编纂的情况。列出地方志中的珍贵信息。涉及到生活条件、物产物价、税收、宗族、工匠、祠堂等。
我认为这种关于如何读方志的讨论是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与历代使用的不同。地方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参与讨论的学者们在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地方志的运用,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概念。讨论中涉及的读地方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读城市地方志,二是读最能表达经济发展地区的地方志,三是分类收集数据。当时的经济研究常常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带有社会经济的色彩。历史(或经济和社会历史)。
事实上,对于当地志愿者的使用,正如陶希胜先生所说,往往涉及到“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采取不同人分工的方式。我指导学生的论文就是这样。我也希望同学们学习家乡的地域历史。我觉得写他们熟悉的历史很容易引起兴趣,很快熟悉材料,也更容易调查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地方史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60年前不同。 20世纪20年代、1930年代的地方史研究基本上属于“地方史”,即一个地方的历史。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是有目的的。如今,地方史研究具有地域史或区域史的性质,试图达到了解地方史的目的。通过了解当地历史来了解更大的历史(例如通史)。了解当地历史具有视角和方法论意义。因为各地历史的总和并不等于一部通史。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历史研究基本以宏大叙事为特征。往往为了解释社会形态、社会本质或者某种真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建立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填充历史资料来说明。事实上,历史资料被肢解,历史的完整性被破坏。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地方史研究中也出现了经验史学的复兴。虽然它对了解地方历史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也缺乏整体的历史概念。
在研究地域史或地方史时,我们首先要从ROM整体概念。人们认为,人、事件、制度甚至史料只有放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被理解①。区域空间建立的历史联系可以保证历史的完整性。从区域历史中获得的历史认识反映了历史现实,更加深刻。从地域的角度看大历史,建立新的历史体系是可能的。
因此,从该地区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要了解一个特定的地区或地区,最直接的历史资料就是地方志。由此看来,从读地方志入手来研究地域和地域史具有方法论意义。如何读方志还需进一步关注。我认为,读方志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整体的历史观念,即把这个地方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有趣的事情必须在当地的背景下理解。对地方历史的理解应该服务于理解更大的历史单元,例如区域历史或小区域的通史。
地方志是了解地方历史的窗口。地方史料如家谱、契约等一般是个体记录,而地方志则是反映地方整体性质的记录。正如研究年代史,首先要从正史入手,研究地方史或地方史,首先要读地方志,带着整体的历史观念来读。
方志是研究地域、地域历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历史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有能力理解当地的历史,甚至更伟大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
从微观历史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区域单元越小,历史的完整性越强,对社会现实的可理解性越低,史料的价值就越高。因此,乡志、村志值得关注。乡镇志始于宋代,如常汤的《积水志》八卷,专门记录了浙江海盐一个小镇的志向。据统计,宋元乡镇志仅有5种,分布区域仅限于江浙两省。明代乡镇志发展起来,共编撰52种,其中江苏28种、浙江19种、福建2种、江西1种、山东1种、广东1种。编制区域扩大4省。在问清代,乡志共编撰323种,更加繁盛。南方各省几乎都有,北方的山东也有4种②。乡镇志的编撰本身往往是地方社会权力的产物,有的则是家志与地方志的结合。在徽州,各民族杂居,乡镇志在这方面颇为突出。例如,歙县清朝雍正年间余华瑞等人编撰的《衍真志草》就体现了当地宗族的实力。乾隆歙县《城阳散志》是蒋登云编撰的,基本上是蒋村蒋氏的编年史。歙县《丰南志》中有大量关于新安吴氏的内容。程文汉编撰的《光绪祁门山河乡志》中,有不少与程氏有关的内容。 Y皇帝在位期间翁政年间,徐显祖编修了休宁《福坛年谱》,突出徐氏家族的历史。 ①这些乡志是民间编撰的,虽然反映了基层社会的权力主导地位,但官方编撰的县志也往往反映了当地家族的权力。美国学者研究了浙江万里绍兴府《新昌县志》,发现该县志成为了当地最显赫的三个家族——卢、潘、虞的“公谱”。 《新昌县志》的49位编撰者中,除县令和学官等5人外,49名参与者全部都是亲属,其中有29人来自上述三个家庭。因此,人们认为,编修县志就像家谱一样,是乡绅家族形成和成长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编译计数志书实际上是编纂者加强宗族与地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也可能是县令与士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提高官职和社会地位的好机会。它提醒学者们应更加关注地方志编纂的目的和过程②。
地方志数量最多的是福州志和县志。一般来说,地方志负责人如果指的是福州县志的话。其中县志信息更为具体、详实,具有较强的历史完整性。州志多在县志(州志)的基础上编撰。因此,初读地方志,应先读县志,研究也应以县志为基础。以上例子出自万历《新昌县志》插图论县志的重要性。州县志还可以方便地与家谱等结合起来,形成地方文献群。
省级地方志为《同治》,创制并流行于明代。 《中国地方志统一目录》记载了明代现存的通志类型37种,名称各异,如通志、总志、大志、大记、图鉴、志书、书籍等。清代从康熙朝开始,大约每六十年修编一次志。 “清代有22个行省,共编修省志98种,其中总志73种。几乎每个省都编修总志和其他类型的省志三四种。”③。省志以府县为基础编撰志。它们的特点是有利于对区域历史的总体了解和统计分析。笔者以卞宝娣主修的光绪《湖南通志》卷四十三《建筑·处所》,统计了清代湖南地区修建苗圃的数量、时间和空间分布④。
国家记录一般称为统一记录。 《一通志》之名源于元代《大元大一通志》,按省记载了地方历史地理。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民部尚书、翰林学士李贤等主修《大明一统》。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年)四月,共九十卷。继《元大一统实录》后,分为两都十三布政使。天顺年间,记载了各府、府、县十九门之事:建史、县名、面貌、风俗、山川、土产等。 、机关、学校、书院、宫殿、关梁、寺庙、祠堂、陵墓、古迹、人物、流放、女人、神仙。书末附“外邑”,描述周边国家。另外,刘基等人以旧题编撰的《明清天文划分书》二十四卷,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闰十月出版。下属郡县,详述古今建制史”(《太祖实录》卷167)。命陈勋、彭时等人编撰,刊于《寰宇》景泰七年(1456年)《同治》,119卷。按照两京十三布政使的顺序,介绍了建城历史、县名、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土特产、城市、祭祀仪式、坟墓、宫殿、宗庙、坛坛、楼阁、花园和豪宅都被记录下来。 、酒馆、校监、学堂、书院、亭子、邮局、亭子、池塘、亭子、桥梁、井泉、通行证、寺庙、宗庙、陵墓、古迹、名官、贬谪、流放共有38个科目总共包括公寓、人物、主题和诗歌。侧重于对名胜、风景的描写。这两部编年史也是全国性的。清代,《一通志》曾三次编修,分别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同治》的记载不够原始,而且比《同治》简单,更容易查出。了解各地概况和历史记载。实物价值不是很高。总之,《伊同志》和《同志》总体上便于全面了解大地区和国家情况,但不易用作基础史料。
2.地方志的体例及分类
宋代以后的中国地方志在表现形式上有图、文、表,体例主要有图、表、志、传,内容主要有图、表、志、传等。它记录了人和事件。应该说,地方志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人们说,当今社会已进入图像阅读时代,人们对图像的兴趣急剧增加,图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学者范德的文章《明代中国图画:明代地方志插图研究》r是一部用地方志来研究历史的作品。作者关心的是“我们可以从画家的绘画表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方式中获得关于明帝国的哪些信息”。他认为,明代地方志插图中描绘的中国“反映了绘制地图的汉族精英的文化关注和文化假设”。本文论述了作为明代社会窗口的地方志、作为历史证据的地方志、中原地区和边塞。结论是:“地方志所提供的图景显然受到了下令出版仿地方志的学者和官员的担忧、假设和价值观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其中发现了许多一致的元素。这些共同点表明我认为作者们渴望在更大的明朝战略中为他们的地区获得一席之地。” ① 潘胜r回应范德的研究,考察了明代地方志中制图者的身份,认为主要有儒家学者和画家等两种人②。
对于表格来说,主要是方便统计、查找和节省空间。例如,官职记录主要包含历代文武官员的等级、职责等。要么按官衔列出,要么记录在表中,要么两者结合。
人物传记在中国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地方志记载人物传记,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县志的兴起。到宋代地方志定稿时,传记已经专业化、分类化。宋元纪事中记载的传记是相当多的。朱士嘉编着了《传记》《宋元纪事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以宋元纪事传记三十种为基础,共收录3949人。有学者对地方志传记资料进行了专题讨论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颁布的《史记修纂规则》“文字”条规定:“凡记载自前代至今。本朝的圣人、烈士、忠臣、名将、官员、孝子、贤孙、义人”,丈夫、贞妇、隐士、儒生、神通之人、能护乡者也都包括在内。 ” “佛教仙人”人物“列于上代至今有名、有奇事的人物之列”。明清时期,毕人物志成为地方志的主要内容,其归属和分类主要有:名臣、乡贤、士人、文苑、隐居、方术、辈分、流放、妇女、孝忠武等。艺术。 、先师,自然这些传记材料对于研究记载的不同社会群体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④。就具体研究而言,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地方志中关于贞洁殉女的记载明显增多,地方志传记材料成为研究妇女地位的重要文献。问题。台湾学者费思言通过对贞洁资料的分析,加深了对“明代地方志中贞节殉女记载大量增加”的认识。地方志中的殉难妇女。
中国地方志的文体在宋代逐渐完善并定型。宋代的纪事体裁大致可分为平列门目、纲目、史书三种。直到明清时期,地方志的体例大致相同②。
平列门的特点是品类多。例如,宋代《吴军纪事》分为三十九类:历史、区划、户籍、赋税、贡品、海关、城墙、学校、营寨、官舍、仓库(有田务)、广场和市场、历史遗迹、头衔和教牧关怀。侍卫、官员、宗庙、园林亭台楼阁、山峦、虎丘、桥梁、河流、水利、人物(含妇女)、进士题名(附武举)、土物、宫殿、福国寺、福外寺、县志, 坟墓, 童话宝塔、神术、奇事、轶事、考证、杂念、杂志。明朝在综合历代地方志的分类基础上,制定了明永乐十六年颁布的《志编修则》,分为建史、区划、疆土、城邑、山地等。河流、方国镇、土特产、贡品、田野、税粮、课程、税单、海关、户籍、学校、卫军、县衙、寺庙、祠堂、桥梁、古迹、官方文物、人物、神仙诠释、杂志和21首诗。其中,第7号并列了包括土特产在内的6个项目,共计26个Do。按官方规定分类编撰的地方志多见于明初。这种分类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类以平行类别形式进行分类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
大纲规则分门别类,内容清晰。如宋代《鲜春皮灵芝》,分十九类,五十二目。又如嘉靖的《燕灵志》,是较早的例子。书中共有八条记录,记录分为小标题。志书如下:地理志书:疆域、星域、山川、堤防;建筑志:城市、县衙、学堂、衙署、祠堂、库房、巷弄、城堡、城镇、村庄、梁木;田野记录:田野、户籍、税粮、农耕、桑树生产、贡赋、徭役、土特产;官师志:官制、县令、学官、名太监、海关;人物记录:孝友、忠诚、理学无主义、儒家经典、名士道德、文学、隐居、科目(贡品推荐、任命为儿子)、褒奖、谥号、贞节、征召;品格:军职、正教、材料技能、爵位(古代官员的统称)、资历、邑民、邑官、属等;杂志:古迹、墓葬、寺庙、庙宇、吉祥异、补异;文章及期刊:包括汉魏文本、宋文本、元文本、国朝文本、唐诗、宋诗、元诗、郭诗。又如嘉靖《苏州志》,八卷,内容包括地方志(包括历史、县名、疆域、风俗、形制、山水、田野、村落)、粮货志(包括户籍、物产、贡品等)。和征兵)。 、税收、饲养)、官方官方记录(包括历任职务和名官)、军事记录(包括卫士、农耕、民兵)、人物记录(包括名圣、尊老、选举、贞洁)、建设记录(包括城镇)、机关、学校、仓库、商铺、房屋、桥梁、纪念馆、祭祀殿堂、官节孝坊)、古迹(包括古城、宫殿、坟堆、坟墓)、杂志(包括寺庙、灾祸吉祥)。光绪《赵州志》十六卷,内容包括地理记载,包括星域、历史(附城)、疆域(附离社)、集市、山河(附桥梁)、古迹(附墓葬)、及田赋(盐政)。附)、风俗、物产、吉祥(附军事);建筑记录,包括城市、衙署、学校、祭坛、寺庙、仓库(附属杨济院、鹿泽院)、邮局;祖先的祭祀记录,包括祭坛、文庙、庙祭;官志,包括职称、官师、名官(有官绩)、官职等;个人记录,包括人物表、正史、科目表、名臣、官事(附有正史)、武职、封赐、长辈、长寿)、武功、忠孝、文学、艺技、妇女;艺术和文学,包括记录、告示、校正、文章、考试、碑、颂、碑文和诗。另卷首为陈章、前朝科举制及图画,卷末为杂考。
历史风格是指借鉴传记风格的正史风格。如宋代《景定健康志》,分为京籍、图画(20张)、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风口)、志(疆土、山河、城门、官卫、儒学、文学、武卫、田赋、海关、庙祭)、传记(正学、孝道、贞节、忠义、忠臣、直臣、治、辈分、隐德、风雅、贞节)、遗迹。清光绪编纂河北《永平府志》七十二卷,上卷、末卷各一卷。第一卷共9张图片;二卷至十八卷为表,内容有爵位、历代官员、朝代官员、选举、名单等。有5张女士桌子;第十九卷至四十八卷为纪年,包括封建疆域(疆域、兴胜、兴业、山川、村落、风俗、物产、古迹、坟墓、纪事)、建筑(所辖市、府、所、府)学校、寺庙、寺院、通行证、金粮、仓储、优惠政策、邮政)、军备(辖营、边防、海防、航运)、税役(辖户籍、人口、田赋、资金、交通、历书(盐法)、艺文5部;卷四十九至七十为传记,包括名臣、地方圣人、官事、交谊、文学、忠义、隐居、长寿、流放、芳技、妃嫔、妇女等十二类传记;卷七十一至七十二为知语
以上三类地方志常常有重叠,其共同特点是分类记述各种事物,与志志体例颇为相似。《纲目》和《平列门目》的地方志甚至皆以“志”分类。如嘉靖《燕陵志》所引八志均包含字,与《志》中的志的意义不同。
地方志的支志指的是内容相当于编年史风格的编年史。我们将各种文体的地方志混合在一起,以纲要的形式考察其共同内容的历史价值。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类别。在二级分类体系中,先分为大类,然后再分为细类。
1.地理学,又称疆域史、地理史。于地指的是大地。主要记载行政区域范围、山川、名胜、风俗等。如宋代《资水志》的地理内容包括历史、风俗、情况、户籍、赋税、镇名、及镇界。,四至八,水陆九。又如嘉靖的《寿州志》。地理包括历史、星域、疆域、形状、村庄、风俗、时序、吉凶。贾冕《铜陵县志》地理aphy包括分裂、演变、领土、乡镇、形状和胜利。 、山川、城镇、池塘、土特产、风土人情、气候、名胜古迹。又如万历年间的《余姚县志》,记载了历史、疆域、都城、城市、桥梁、山川、湖泊、形状、风土人情等,现将其中部分内容解释如下。
进化:即沿用旧系统或进行一些改变。用于记载当地从古至今的行政隶属关系。常与建筑、城市、官署等并列。 或者可以按时间顺序描述,如嘉靖的《江阴年谱》;或者可以将其写在表格中以显示年表和事件。比如嘉靖的《宁波府志》就有史表。
兴盛:本指地形优越。方志记载了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城市美丽的特点风景。在总标题下,历史和领土类别下通常有一个副标题。
城市:指一般城市。记录古城的历史建筑,如城墙、城门、城楼、河流、壕池、道路、码头、桥梁等。
城郭:指整个城市内外,一般指城市。主要记录城市内外的距离、位置、姓名等。
津渡:即渡口、划船的地方。记录渡口的名称、地点、目的地、州县、名称、历史变迁、存续情况等。
花园:指饲养动物的花园房屋。地方志用它来记录花园、池塘、古迹和建筑物。属古迹篇,与城池、宫殿、陵墓、楼阁、楼阁等并列。
封地:指国家的边界、辖区或领地。f 一个地方。就像一个领地的历史一样。
2. Build:即创建、设置。也有属于地志、地理或疆域志的,记载历代地方建制的变迁,常与演变同名。嘉靖的《寿州志》有地理志之外的建制记载,嘉靖的《铜陵县志》除了地理志之外也有建制记载。嘉靖《池州志》建筑篇包括城池、官署、学校、行署、书院、社科、庙宇、集市、广场、施舍、商店、金粮、酒馆、武术场、胡堆、宫殿等。其中一些解释如下。
Seshe: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地方志记载了各级衙门的土地管理及变迁,属于建筑史范畴。尼克尔斯。
驿铺:驿站、送铺的统称,指送公文的人换马或官员休息、暂住、充军的地方。记录客栈、投递店的位置、里程、数量和所有权等。
邮政:原意是投递文书、提供食宿、车马的驿站。地方志是这样记载客栈的。或属州县篇,与历史、区划、风俗、疆域、道路、城邑、营寨、庙宇等并列。
方象:记录街道的布局,常平行于界线、桥梁、仓库、金库、博物馆、邮局等。如明代《炎陵志》中就有巷弄。
宫殿:记录古城的宫殿、宫殿和殿堂,如纪念碑、建筑物或他的历史纪念碑。
金梁:记载渡桥的地址、特征、名称及修建历史,多属山水志或建筑志。
墓葬:记录了当地名人墓葬的位置和规模,属于历史古迹范畴。
Chinzuma:指的是池塘和水池。它属于山水志的范畴,记录了池、池的命名情况和地名。
观津:主要记录水陆交通路线上的检查站。
关亭:亭台楼阁等历史建筑的记载,列入历史古迹或建筑记录,常与园林、陵墓、宫殿、城池、台阁等列为同一类。
此外,学校(学宫)往往也隶属于建制,记录建制,c亨斯,并重建学校宫殿。地方志中还记载有反映当地驻军等军事情况的记载,主要见于边疆地区的志志。例如,孙士方编着的《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亭垒试,记载了城墙、桥墩、桥墩上官兵的人数,以及历代请求修建桥墩的奏疏。和堡垒。
3.食品和商品:记录经济内容。嘉靖《赣州府志》卷四为粮货志,记载了当地的土地制度、户籍、赋税、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采矿、冶金、行销、会计等。 .其中一些解释如下。
金徭:明代三大徭之一:礼甲、杂番、军徭。可以按照人口来划分和财产,可以通过劳动力或金钱来雇用。他们是普通的仆人。 。地方志借用的爵位一般属于兵役范畴,常与同等爵位并列。例如,林熙源的《嘉靖钦州志》记载了礼月门第三卷中的统一徭役。
货子:本指财物,记录地方财物和特产,属于物产记录范畴。 .
贡品:又称贡品,记载了历代进贡给朝廷的各种地方特产的名称、数量等。一般属于产品类,常列有税规、杂钱、赋税、贡品、丝绸等类别。
食品货物记录的户籍类别值得注意。一般记录人口数量、户籍分类、户籍状况等。它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人口和社会历史方面的研究。以宋代为例,地方志记载了州县户籍数量,可以弥补其他书籍往往只记录全国数字、以道路为主的缺陷,了解城乡发展情况在宋代。地方志还记载了不同类型的户籍,有助于了解宋代的人口结构;方志记载了户籍中户、户、户的状况,是了解人口统计的重要资料①。何秉娣先生利用方志研究明清以来的人口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②。有的还记录氏族,可以帮助您了解姓氏的构成和移民情况。嘉庆《休宁年谱》另设《宗族志》,综合了徽州的《新安大宗族志》、《新安名族志》和《休宁名族志》,“芯刻宗族名碑”,记载了姓氏、渊源朱贤并附有祠堂。
4.经典:过去泛指儒家重要经典,也泛指一切书籍。也称为艺术和文学。 《艺文志》始于《汉书》,记载历代书目。《隋书》为典籍编年史,分经、史、子、集四组。地方志以此记录地方作品的标题、作者、成书年份、序言和摘要。艺术和文学记录有时包含原始文本,并且常常保存重要的材料,例如重要的碑文、奏折和文章。
5.河渠志:指水道,记录境内河流的源流、流经地名堤坝、桥梁、水利工程、灌区等的穿越及其之间的距离。
6.兵器之源,指军备,记载古今军事、战备、兵制、战防、军事设施等。万历《河间府志·武备志》:军制、清军、天津军制、格古军史,民兵叛变。
7.杂志:记录地方志需要记载但不能形成自己类别的内容,如灾难、轶事、遗事、谣言、传说、诗词等。又称杂记、杂简、杂记、丛记、系列演讲、附录等。其中一些内容解释如下。
收藏:记录没有任何财产的东西,即杂记。
相宜:表示吉凶,记录吉凶事件。属于杂记、补充和喜欢。
灾害吉祥:记载自然灾害、异常自然现象和所谓吉祥等,或称为灾害,或附于杂记。
奇怪的新闻:记录奇怪的、闻所未闻的事情。又称轶事、轶事、琐事等。
吉祥、灾难、吉祥的内容有时独立成黄正或邪正。主要指统治者应对农业饥荒所采取的救济措施。方志记载了每年水、旱、风的程度、范围和救灾情况。万历《河间府志•事政志》载有历代和时事两项。嘉庆《余杭县志》卷十四亦“席正”。有关吉祥和灾难的信息也是研究疾病和医疗社会史的重要来源。余新忠根据地方志1清代江南1个府:江宁、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太仓、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我们根据灾害吉异(吉祥、福祥、祥吉)的地理记录和杂记,编撰了《清代江南支部流行病年表》,分析了鼠疫的时空分布和相关情况。社会问题。 ①.
杂记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弘治·吴江县志·杂记》记载了元末大商人沉万三的事迹。
总之,风俗、建制、宗族、户籍、祠堂、杂记等地方志分支或类别中的社会史料,价值较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风俗”和“建筑”(以“祠堂”为例)
三、地方志史料价值
首先讨论风俗志。或隶属于地志、地理志、疆域志,或纳入官志、人事志、礼记,甚至附属于人、村、学、杂试;也有以某些记录为基础的记录节日等风俗内容可以单独列出来代表风俗,也可以与风俗并列。风俗的结构一般主要包括婚丧嫁娶、季节的顺序等。风俗的内容可以细分为饮食、衣着、住房、交通、节日、红白喜事、士人、农民、工商业、宗教信仰、社会组织、风俗、娱乐、方言等②.风俗的价值历来被重视。 1922年胡普安编纂的《中国海关》,1937年李家瑞编纂的《北平海关》,都包含了大量的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9年至1995年先后出版,分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北、东北、西北六卷、十卷。和华东地区。内容丰富,涉及礼仪、时代、生活、民间文学艺术、民间语言、信仰等七大类民俗风情。还有一些编纂地方志和海关资料的地方志③。
地方志中对风土人情的记载,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特别是明代的社会变迁。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森正夫注意到,明代的地方志志和风俗习惯,按照晚明的顺序记载了社会关系的倒置。诸如尊卑、贵贱、长幼、贵贱、主佃、主仆、士绅、百姓等,并预测先后顺序。表现为“场”,可以置于地域社会中,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认为,在经济范畴中机械运用主佃关系概念,无法把握晚明秩序的倒置。在地域社会中,除了纵向关系中的阶级和身份的秩序外,还有横向关系中的共同体①。随后森正男正式提出了他的地域社会研究构想②。台北学者徐宏先生运用大量的地方志志资料,揭示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江浙及华北地区风俗习惯的整体变迁。我也主要用通过明代的地方志志和风俗资料,探讨明代以衣、食、住、行、用为重点的日常消费习俗的变化。由此我们得知,风俗志中往往有一类“风俗”来记载社会风俗,如嘉靖《江阴县志》卷四的“风俗”,雍正《山西通志》卷四十五的“风俗”。 ”;或者对某种习俗有专门的记载,如万历《新昌县志》《风俗》卷四记载的“服饰”的变迁就比较详细。地方志和习俗包含广泛而具体的信息。风俗的变化与历史的演变有关,岸本澪强调了从风俗认识历史阶段的重要性⑤。
事实上,地方志中设置的风俗范畴本身就包含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地方的风俗习惯。l 社交生活。有学者对清代修订台湾志的序、例、议及相关范畴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设立“风俗”范畴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方法。这样,海关品类就被视为“知识建构/权力意识错综交织的领域”。 。研究表明,官志的风俗除了一年中的衣食住行、礼仪等一般风俗习惯外,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气候、气象、潮汐、运势。海关所列的“告诉”等都与农业社会有关。人类道德、生产运作和政治运作;其次,记录的“习俗”数量与特定时期的发展和汉化成反比;第三,汉族与原住民的分离是直接的需要。y 参与统一帝国的有效治理。认为讨论焦点集中在风俗范畴,反映了委员们对台湾移民社会关系到国家政策执行的认识,隐约流露出一种文化优越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风俗兴衰/政权更迭的解释框架;汉代区分/善恶习俗的价值判断;以及移风易俗/改汉为民的意图。
地方志中的风俗反映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以我自己的研究为例。我通过地方志、风俗等资料研究了明清时期的杀婴现象⑦。地方志的编撰者常常将婴儿溺水作为风俗变迁的对象加以记录,从而保留了婴儿溺水的现象。为我们提供有关婴儿溺水的信息。在生活礼俗方面,我利用地方志志和风俗习惯来研究火葬问题。火葬被记录为一种不良的丧葬习俗,也是改变习俗的一个目标。海关记录还留下了士人、农民、工商业的信息⑨,嘉靖《江阴县志》卷七“海关”就有专门记载。每年的节日是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用地方志来讨论明清时期的年度节日⑩。在风俗礼仪部分,可以研究祖先的祭祀、祠堂、家庙;序列中元旦、寒食、清明、冬至等节日的记载中也有相关资料。风俗和祭祀问题的记载,不仅对于我们了解祭祖礼俗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宗族制度的重要资料①。实际上,我们可以从风俗的不同方面挖掘更多隐藏的历史,比如从节日风俗中挖掘妇女的活动②。从每年的节日中发现人们的心态及其变化③。仅通过我自己的研究,海关编年史就为很多问题提供了研究材料。它确实是社交数据的宝藏。因此,可以说风俗史就是社会史。
其次,我们讨论记录的建立。何丙弟研究中国会馆,查阅地方志3000余部,从地方志、寺观寺院搜集有关会馆的资料,写成名著④。
明清时期,尤其是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在地方志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志书中有很多记载。一般来说,慈善堂、协会的记录类别可能属于设立,比如乾隆的《杞县志》、嘉庆《松江府志》、同治《萍乡县志》、同治《番禺县志》; 《东平府志》、乾隆《延平府志》、光绪《吉府通志》;或属公府(嘉庆《台湾府志》)、公署(同治《平江县志》),或属公署(乾隆《淄川县志》)、公局(同治《太湖县志》) 、义局(乾隆《苏州府志》)、善行(光绪《常熟昭文和志稿》)等。文字、杂记中也会有关于好人行善的记载,涉及善堂、善会等。台北学者梁启子用2600多部地方志统计了清代慈善组织的数量。幼儿园共有973个,普济堂399个,清杰堂216个,慈善会堂338个。主要集中于棺材捐赠,其他则难以分类。 743. 她指出:“方志资料大多是官方的地方史料,因此内容往往是‘正统’史料,如政府所接受的政治史、制度史等。在人物方面,它侧重于‘正统’史料。”史料记载上,在主流社会中享有盛名的地方官员和地方精英。……地方志虽然没有脱离官方的思想框架,但仍然包含了详细而全面的地方史料。本书所讨论的山塘资料主要是出自清代地方志,其中以《江南志》史料价值最高,《江南志》对聚饭山堂的创建时间、过程、负责人、章程等有许多详细记载。数据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编年史江南地方志的水平高于其他地区的地方志。这就是本书的分析部分必须依赖这些数据的主要原因。但至于善堂的日常运作记录,如母乳喂养问题、健康医疗问题、收养情况等,方志只字不提。只有晚清时期,个别祠堂才有这样的资料……“⑤这是根据经验,梁启子利用地方志中的简单记载,汇总起来,完成了一部优秀的社会史研究。
”属于建筑范畴的《宫殿》往往蕴藏着珍贵的社会历史资料,如宗族信息。徽州地方志十分重视宫殿的记载,弘治的《徽州府志》卷十,嘉靖的《徽州府志》卷二十一,《徽州府志》卷四。万历《祁门县志》有“宫殿”一类,记载了“祭祀场所”和祠堂。都是我们了解宗族祠堂的重要资料⑥。但万历《祁门县志》记载,“宫殿”在《人事志·思政》中。清代《临县志》中,祠堂属《政事志》,《婺源县志》中,祠堂为《建志志·宫》、《祠堂》。 《休宁县志》中的“氏族祭祀”隶属于《建志志·谈览》,《绩溪县志》中的“宗族祭祀”属于《祭典典志》。简言之,建志(或祭典范畴)记载了祠堂,为我们研究宗族提供了资料。
以上以及与祠堂祭祀有关的资料,往往属于建筑。l 殿堂反映祖先崇拜。事实上,大量的宗教和民间鬼神建筑记载都蕴藏着宝贵的信仰信息。宗庙、名坛、庙宇、祠堂等,其归属不同,往往包括地理志、营修志、祭祀志、历史古迹等。具体来说,如嘉靖年间的福建《建平县志·祭祀志》,就有祭坛、祠堂、祠堂三项内容。又如乾隆修订河南《宜丰县志》建设志,其中有“池庙”,记载该地的祭坛庙宇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黎坛、城隍庙、孔庙等。特庙、关帝庙、八曲庙、刘将军庙、马庙、火神殿、昭应水庙、大王庙、三皇庙等二十多座庙宇玉皇庙、赤帝庙、元帝庙、东岳庙、泰山庙、三官庙、二郎庙、八卦亭、白衣亭、香火庵、楝城。还有芬仁寺、文昌寺、明还寺、乡贤寺、忠义寺等祠堂。它们提供有关国家神道教、民间信仰、佛教和道教研究的信息。如果你分不同的类别来研究,你可以有很多主题。他指导学生以方志为起点,对山东泰山、湖南白帝、天王、城隍信仰进行研究。
事实上,研究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门类的地方志资料。以乡镇契约问题为例。万历《英山县志》卷二为《建筑·乡社》,嘉靖《开州志》卷四为《学堂·乡约》,嘉靖《安西县志》卷一为《地理志》《hy·乡》和康熙的《休宁县志》卷二《建柱·月报》都有乡约的记载。这些乡约出现在乡、乡社区等基层社会组织的介绍中,与地理、学校有隶属关系。另外,“官署”记载了政府机构,保留了乡约的信息,嘉靖《汀州府志》卷九“亭”记载了“乡亭”。
特别是地方志的记载比较简短,如果结合收集到的资料,
四、结论
总之,中国地方志蕴藏着大量丰富的内容,社会史研究材料。将材料分类并研究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地域和地域史研究的热潮,从地方志入手,呈现出新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开展整体历史研究、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公共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方志也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是了解两者关系的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应运而生,关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考察编纂者的观念,而地方志作为文本本身也成为研究的对象。随着史学的不断更新,地方志也必然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史料来源。目前,社会史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方兴未艾,方志作为社会史料的价值值得人们重新思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